宋永青,王守偉*,李瑩瑩,李家鵬,吳曉麗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測定北京油雞中揮發(fā)性成分
宋永青,王守偉*,李瑩瑩,李家鵬,吳曉麗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對北京油雞中的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進行測定。結(jié)果共檢測出105種風味化合物,其中包括醛類8個(21.11%)、酮類2個(0.52%)、醇類8個(2.66%)、烴類71個(66.29%)、酯類9個(7.55%)、酸類3個(1.39%)、其他雜環(huán)類4個(0.48%)。醛和含硫雜環(huán)化合物是北京油雞的主要香味成分。
北京油雞;揮發(fā)性成分;固相微萃?。粴庀嗌V-質(zhì)譜法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項新穎的樣品前處理與富集技術(shù),集采樣、萃取、濃縮、進樣為一體,具有簡便、快速、無溶劑、選擇性好、高靈敏度等優(yōu)點,廣泛用于食品揮發(fā)性風味成分的檢測。
雞肉的特征風味來自于水溶性滋味化合物和揮發(fā)性噴香氣化合物的連系浸染,這些化合物由生肉中成分之間的紡暌鉤發(fā)生,這些蝸質(zhì)的濃度和它們之間紡暌鉤的速度受良多參數(shù)影響,同時也受飼養(yǎng)出產(chǎn)或加工體例的影響。一些飼料對風味有降低浸染,如含有高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的飼料會引起雞肉魚腥腐壞味。飼料對腸道菌群的改善也可以影響到雞肉風味,最新的研究表明與正常喂養(yǎng)的雞對比,天天用全麥和新鮮綠色蔬菜喂養(yǎng)的雞的腸道中年夜腸桿菌和糞鏈球菌以及其他菌類的菌數(shù)較高,因此獲得的雞肉風味較之正常喂養(yǎng)的雞更豐碩、肉味更濃、更具燒烤味。此外,VE具有抗氧化性,也能阻止由脂肪氧化引起的不良風味。
北京油雞是北京特有的一個禽類品種,已經(jīng)有300多年的歷史,因肉質(zhì)鮮美,風味獨特而身受北京消費者的喜愛,但對其風味成分的研究,還未見文獻報道,因此本實驗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和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對北京油雞中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測定。通過對北京油雞的揮發(fā)性成分及其形成機理的研究,可以有利于輔佐養(yǎng)殖戶出產(chǎn)出高質(zhì)量的北京油雞,增強出產(chǎn)者在飼養(yǎng)優(yōu)質(zhì)肉雞過程中應用這些常識來改善雞肉最終風味的能力,為北京油雞科學的飼養(yǎng),提高雞肉的鮮美度、特征香味度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材料
北京油雞 市售。
1.2 儀器與設備
2010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 日本島津公司;手動SAMP進樣器;50/30μm DVB/CAR/PDMS 萃取頭 美國Supelco公司。
1.3 方法
1.3.1 氣相色譜條件
DB-1701(30m×0.32mm,0.25μm)石英毛細管柱;氮氣:純度≥99.999%;流速:1.5mL/min;進樣口溫度:250℃;進樣方式:無分流(保持1min)進樣;柱溫程序;初始40℃,保持1min,再以15℃/min速度升至270℃,保持1min。
1.3.2 質(zhì)譜條件
EI源:70eV;離子源溫度:230℃;接口溫度:250℃;溶劑延遲:1.5min;檢測器電壓:1.20kV;掃描質(zhì)量范圍:30~400m/z。
1.3.3 樣品分析
將北京油雞去骨切碎,取10g放入20mL樣品瓶中,密封,60℃恒溫1h。將經(jīng)過老化的50/30μm DVB/CAR/PDMS 萃取頭插入到樣品瓶中,小心推出纖維頭,注意不要使萃取頭碰到肉樣,在60℃吸附30min。隨后抽回纖維頭,從樣品瓶上拔出萃取頭。將萃取頭插入氣相色譜-質(zhì)譜儀,推出纖維頭,250℃解吸10min,抽回纖維頭后拔出萃取頭,在推出纖維頭的同時啟動儀器采集數(shù)據(jù)。
1.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NIST 27和NIST 147譜圖庫進行北京油雞揮發(fā)性風味成分的檢索,兼顧揮發(fā)性風味出峰的保留時間進行鑒定;采用面積歸一化法,求得北京油雞各揮發(fā)性成分的相對含量。
圖1 北京油雞60℃恒溫提取的揮發(fā)性組分總離子流圖Fig.1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Beijing chicken at 60 ℃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得到的北京油雞60℃恒溫提取的揮發(fā)性風味成分總離子流圖見圖1,揮發(fā)性組分及其相對含量見表1。
從表1可知,北京油雞共檢出105種風味化合物,其中醛類8個(21.11%)、酮類2個(0.52%)、醇類8個(2.66%)、烴類71個(66.29%)、酯類9個(7.55%)、酸類3個(1.39%)、其他雜環(huán)類4個(0.48%)。
雞肉中含有一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在加熱過程中其含量趨于減少,主要原因是不飽和脂肪酸在加熱的過程中發(fā)生氧化作用生成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醛、酮類等化合物,其中亞油酸經(jīng)降解后主要形成已醛、已醇、反-2-庚烯醛、反-2-辛烯酮、反-2-壬烯醛、1-烯-4-壬酮、2,4-癸二烯醛等[1-5]。實驗共檢測出8種醛類風味物質(zhì),以己醛、庚醛、辛醛和壬醛含量較大,推斷這4種醛來源于北京油雞中脂肪的氧化,己醛、庚醛、辛醛和壬醛的閾值很低,具有很強的脂肪香味。
由表1還可以了解到,北京油雞風味化合物以碳氫化合物檢出最多,共有烴類71種,這些碳氫化合物主要來源于脂肪酸烷氧基的均裂[4]。另一方面,烴、酯、醇、酸類含量占到風味物質(zhì)總量的77.89%,但其香味閾值很高,對北京油雞香氣貢獻不是很大,然而在這之中,有一些化合物是形成雜環(huán)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因此對形成北京油雞獨特的肉香具有不可忽視的基底作用,提高了肉雞整體香味效果。
在肉雞加工過程中,通過氨基酸和還原糖之間的美拉德反應、氨基酸的熱解及硫胺素的熱解,從而生成含硫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這些風味化合物閾值較低,是肉品中最總要的風味呈味物[5-11]。從其他類化合物不難看出,北京油雞3種含硫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是通過美拉德反應和氨基酸的熱解及硫胺素的熱解等形成的,雖然這些含硫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的含量極低,但由于它們的閾值極低,同樣對于北京油雞的特種風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揮發(fā)性雞肉風味主要是由3類物質(zhì)產(chǎn)生,脂類物質(zhì)、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3,12-16]。在加熱雞肉時形
成的肉香成分中,其特征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氫和羰化物,如果除掉了其香氣成分中的硫化氫,會失去肉類的特有香味,若除去其中的羰化物,則雞的獨特香氣消失,變成類似牛肉的氣味[5]。雞肉香氣中含有的羰化物很多,但在雞肉香氣特征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是2,4-癸二烯醛,它的含量雖少,但其高度活性對雞湯風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表1 北京油雞揮發(fā)性組分Table 1 Volatile components of Beijing chicken
續(xù)表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對北京油雞中揮發(fā)性物質(zhì)進行測定,共檢出105種化合物,并根據(jù)香味組成和含量對其風味產(chǎn)生機理做了基本研究,初步確定其中的醛、含硫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含有北京油雞的主要香味成分。
[1] 丁耐克. 食品風味化學[M].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1996∶ 150-156.
[2] 成堅, 劉曉艷. 加熱過程對雞肉風味前體物質(zhì)的影響[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05, 31(1)∶ 146-148.
[3] 姜琳琳. 不同品種雞的肌肉化學成分及其與風味關系的比較研究[D].武漢∶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6.
[4] 曹特, 蔣小松, 徐亞歐. 影響雞肉風味的主要因素[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增刊 1)∶ 24-27.
[5] 李耀. 淺談雞肉風味物質(zhì)的呈味機理[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1(3)∶ 446-449.
[6] 宋煥祿, 趙環(huán)環(huán). 幾種雞肌肉中肌苷酸(IMP)的測定[J]. 食品科學,2002, 23(2)∶ 103-105.
[7] 宋煥祿, 張建, 竹學軍, 等. 固始雞中幾種鮮、香物質(zhì)的測定[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01, 27(9)∶ 55-58.
[8] 陳繼蘭, 文杰, 趙桂蘋, 等. 雞肉肌苷酸和肌內(nèi)脂肪等肉品風味性狀遺傳參數(shù)的估計[J]. 遺傳, 2005, 27(6)∶ 898-920.
[9] 王德前, 陳國宏. 影響雞肉品質(zhì)的主要因素[J]. 中國家禽, 2002, 24(8)∶ 32-33.
[10] 夏海迪. 肉制品與水產(chǎn)品的風味[M]. 李潔, 朱國斌, 譯. 2版.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1∶ 36.
[11] 王頡, 張水華. 肉類風味的研究[J]. 中國調(diào)味品, 2001(8)∶ 31-35.
[12] 段宏川, 李忠萍. 影響雞肉品質(zhì)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J]. 飼料博覽,2006(1)∶ 23-24.
[13] 田剛, 余冰. 雞肉肉質(zhì)風味研究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 四川畜牧獸醫(yī), 2001(2)∶ 19-21.
[14] 王志祥, 劉照廉, 孔平濤. 雞肉品質(zhì)與營養(yǎng)調(diào)控[J]. 中國飼料, 2002(7)∶ 36-38.
[15] 郭鋒, 李同樹. 飼料營養(yǎng)與雞肉品質(zhì)[J]. 畜禽業(yè), 2003(2)∶ 32-34.
[16] 王權(quán), 周申益, 張家玲, 等. 中草藥添加劑改善肉雞風味研究[J]. 云南畜牧獸醫(yī), 1996(1)∶ 8-10.
Volatile Component Analysis of Beijing Chicken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ONG Yong-qing,WANG Shou-wei*,LI Ying-ying,LI Jia-peng,WU Xiao-li
(China Meat Food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68, China)
In this study, volatile components in Beijing chicken were determin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otally 105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s aldehydes (21.11%), ketones(0.52%), alcohols (2.66%), hydrocarbons (66.29%), esters (7.55%), acids (1.39%), and other components (0.48%). Among these compounds, aldehydes containing sulfur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for the flavor of Beijing chicken.
Beijing chicken;odor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657.63
A
1002-6630(2012)10-0241-05
2011-11-2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1140043)
宋永青(1963—),男,高級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肉類食品氣質(zhì)、液質(zhì)聯(lián)用檢測研究。E-mail:yongqingsong@sina.com
*通信作者:王守偉(1961—),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肉類食品科學研究。E-mail:cmrcsy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