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輝,孟金秀,賈小麗,彭曼莉
(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滁州 239012)
氨基酸與丙二醛反應體系的熒光光譜
孫艷輝,孟金秀,賈小麗,彭曼莉
(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滁州 239012)
采用熒光光譜法研究氨基酸與丙二醛的反應,考察反應時間、pH和濃度對賴氨酸與丙二醛反應體系發(fā)射光譜的影響,并對不同種類的氨基酸與丙二醛反應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氨基酸與丙二醛反應生成了400nm激發(fā)、460nm發(fā)射的熒光物質(zhì),該反應在中性條件下易于進行,并隨時間延長產(chǎn)物增多,反應體系中,丙二醛濃度高于賴氨酸濃度有利于生成熒光產(chǎn)物。不同氨基酸與丙二醛反應產(chǎn)物的熒光強度差異明顯,精氨酸、賴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等五種氨基酸易與丙二醛反應,脯氨酸、羥脯氨酸、色氨酸未能與丙二醛反應生成熒光物質(zhì)。
賴氨酸,丙二醛,氨基酸,熒光光譜
食品在加工貯藏過程中易發(fā)生脂肪氧化,造成營養(yǎng)物質(zhì)損失和異味產(chǎn)生;同時,脂肪氧化次級產(chǎn)物攻擊蛋白質(zhì),引起氨基酸側鏈修飾、蛋白質(zhì)主鏈斷裂和蛋白質(zhì)分子間共價交聯(lián)[1-2]。其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最重要的脂肪氧化次級產(chǎn)物,具有很強的生物反應活性,幾乎能攻擊所有的生物大分子,導致其結構的改變和功能的喪失[3-4]。賀洪等[5]采用紫外吸收光譜研究了賴氨酸對丙二醛的清除作用,發(fā)現(xiàn)在400nm處產(chǎn)生了新的吸收峰。Glomb M A等[6]的研究表明,在室溫和中性pH條件下MDA能與生物分子中的氨基特別是精氨酸,組氨酸,賴氨酸殘基反應,引起蛋白交聯(lián)。鄧燕等[7]的研究表明MDA與?;撬岱磻a(chǎn)生一種類似脂褐素(Ex.392~395nm/Em.456~364nm)的熒光產(chǎn)物1,4-二氫吡啶衍生物。這些研究僅對部分氨基酸或蛋白質(zhì)中的氨基酸殘基進行研究,而采用熒光分析方法對全部自由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本文采用熒光光譜法對自由氨基酸與MDA的反應進行探討,先系統(tǒng)考察pH、時間、濃度對賴氨酸與MDA反應的產(chǎn)物熒光強度的影響,進而考察不同種類的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熒光產(chǎn)物情況。
1.1 材料與儀器
十九種氨基酸 北京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3,3-四乙氧基丙烷 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鹽酸等 均為分析純。
Cary eclipse型分子熒光分光光度計 Varian,美國瓦里安公司;精密天平,恒溫水浴鍋。
1.2 實驗方法
1.2.1 MDA的配制 按照王愛國[8]的方法,先配制1.5×10-4mol的1,1,3,3-四乙氧基丙烷水溶液,加入1mol/L鹽酸1m L和超純水50m L,將溶液在50℃的水浴中放置1h,即成MDA溶液。1mol的1,1,3,3-四乙氧基丙烷完全水解后可得1mol的MDA。冷卻后定容至100m L,4℃冷藏保存。
1.2.2 反應體系的配制 將MDA和氨基酸按1∶1摩爾比配制,去離子水分別定容至刻度,搖勻,置于37℃恒溫水浴鍋中反應1h,水浴冷卻至25℃后測定熒光光譜。
1.2.3 熒光光譜的繪制 以400nm為激發(fā)波長,420~600nm波長范圍內(nèi)掃描得到熒光發(fā)射光譜;以460nm為發(fā)射波長,350~450nm波長范圍內(nèi)掃描得到熒光發(fā)射光譜;固定Δλ=60nm,在240~700nm波長范圍內(nèi)進行掃描得到同步熒光光譜;掃描時激發(fā)狹縫5nm,發(fā)射狹縫10nm。波長掃描速度為600nm/min。
1.2.4 pH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 采用1mol/L HCl和1mol/L NaOH調(diào)節(jié)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的pH為1.8、2.2、2.6、3.0、3.7、6.0、6.6、6.9、7.2、9.4、10.5、12后,按1.2.2方法反應后測定熒光發(fā)射光譜。
1.2.5 時間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 pH為6.0的賴氨酸MDA反應體系分別按按1.2.2方法反應0.5、1、1.5、2、3h后測定熒光發(fā)射光譜。1.2.6 濃度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 pH為6.0的賴氨酸MDA反應體系,賴氨酸濃度為0.01mmol/L時,MDA濃度分別為0.01、0.02、0.03、0.04、0.05mmol/L;賴氨酸濃度為0.01mmol/L時,MDA濃度分別為0.01、0.02、0.03、0.04、0.05mmol/L;按1.2.2方法反應2h后,測定熒光發(fā)射光譜。
1.2.7 不同種類氨基酸與MDA反應的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 二十種氨基酸,按氨基酸濃度為0.05mmol/L、MDA濃度為0.05mmol/L配制反應液;采用1mol/L HCl和1mol/L NaOH調(diào)節(jié)反應液的pH為6,按1.2.2方法反應2h后測定熒光發(fā)射光譜。
1.2.8 色氨酸MDA反應體系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按色氨酸濃度為0.05mmol/L、MDA濃度為0.05mmol/L配制反應液;采用1mol/L HCl和1mol/L NaOH調(diào)節(jié)反應液的pH為6,按1.2.2方法反應5、7、15、24、48h后測定同步熒光光譜。
1.3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采用Matlab 9.0軟件作圖。
2.1 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的激發(fā)光譜與發(fā)射光譜
對賴氨酸MDA體系反應1h后按1.2.2方法掃描激發(fā)光譜與發(fā)射光譜,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賴氨酸MDA體系在400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在461nm波長處有最大發(fā)射,而賴氨酸、丙二醛在該處均不出峰,說明賴氨酸MDA體系反應產(chǎn)生了新物質(zhì)。該物質(zhì)的熒光特征和鄧燕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7],說明該物質(zhì)可能是類脂褐質(zhì)。為研究方便,后續(xù)研究均是對反應體系的發(fā)射光譜開展(Ex.400nm)探討。
圖1 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的激發(fā)光譜和與發(fā)射光譜Fig.1 The excited and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ysine-MDA system
2.2 pH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
pH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pH為1.8時,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最低,隨著pH由低到高,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強度先升高,在pH為6.0時為最大,然后降低。這說明,偏中性的反應體系有利于賴氨酸與MDA反應,這與賀洪的研究結果一致[5]。后續(xù)研究過程中反應體系pH選為6.0。
圖2 pH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Fig.2 Effectof pH on the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ysine-MDA system
2.3 反應時間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
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隨時間變化的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的在461nm處的熒光強度越來越大。這說明產(chǎn)生的熒光物質(zhì)越來越多。后續(xù)研究的反應時間定為2h。
圖3 反應時間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Fig.3 Effectof reaction time on the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ysine-MDA system
2.4 濃度對賴氨酸MDA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
賴氨酸與MDA濃度比例發(fā)生變化時,其熒光產(chǎn)物的量也發(fā)生變化,結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當賴氨酸濃度固定為0.01mmol/L時,隨著丙二醛濃度從0.01mmol/L升高到0.05mmol/L時,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升高;而當賴氨酸濃度固定為0.05mmol/L時,隨著丙二醛濃度從0.01mmol/L升高到0.05mmol/L時,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升高,但最終的熒光強度比較??;這說明,反應體系中,丙二醛濃度越高于賴氨酸濃度時,熒光強度越高。已有文獻表明:一定條件下高濃度的MDA能夠形成乙醛,兩分子MDA和一分子乙醛能與帶初級氨的化合物反應生成二羥吡啶加成物[9-10],這與本實驗結果一致。
圖4 賴氨酸與MDA濃度比對反應體系熒光發(fā)射光譜的影響Fig.4 Effectof concentration on the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ysine-MDA system
2.5 酸性側鏈和堿性側鏈與MDA反應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為研究氨基酸種類與丙二醛反應的熒光特征,首先分別對酸性側鏈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堿性側鏈氨基酸(組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與MDA體系的熒光發(fā)射光譜進行掃描,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酸性側鏈和堿性側鏈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熒光發(fā)射光譜Fig.5 The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acid or basic chain AA-MDA system
由圖5可以看出,精氨酸與MDA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最高,賴氨酸次之、組氨酸第三、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相差不大。對于酸性和堿性側鏈來說,氨基酸易于電離,易于發(fā)生反應。其中,精氨酸的氨基、亞氨基最有利于反應,熒光強度最高。賴氨酸、組氨酸也是同樣道理[11]。
2.6 短小側鏈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對蘇氨酸、絲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與MDA反應體系的熒光發(fā)射光譜進行掃描,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6可以看出,甘氨酸與MDA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最高,絲氨酸的次之、蘇氨酸的第三、丙氨酸的最小。這與甘氨酸的結構有關,在甘氨酸、絲氨酸、蘇氨酸和丙氨酸四種氨基酸中,甘氨酸其空間位阻最小,反應最易進行,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最大[11]。
圖6 短小側鏈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熒光發(fā)射光譜Fig.6 The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ittle side chain AA-MDA system
2.7 長大側鏈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對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與MDA反應體系的熒光發(fā)射光譜進行掃描,結果如圖7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苯丙氨酸與MDA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最高,甲硫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相差較小、酪氨酸的反應峰微小,色氨酸、脯氨酸和羥脯氨酸不能與MDA反應產(chǎn)生。這與長大側鏈氨基酸的結構有關,側鏈長大導致空間位阻大,反應難于進行,反應體系的熒光強度就越小。另外,脯氨酸和羥脯氨酸沒有單獨的氨基,故反應難于進行[11]。
圖7 長大側鏈氨基酸與MDA反應的熒光發(fā)射光譜Fig.7 The emiss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long side chain AA-MDA system
對不同反應時間的色氨酸MDA體系的同步熒光光譜進行掃描,結果如圖8所示。由圖8可以看出,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色氨酸熒光強度逐漸降低,未發(fā)現(xiàn)新的熒光峰出現(xiàn)。說明MDA對色氨酸具有熒光猝滅作用,二者未產(chǎn)生新的熒光物質(zhì)。這可能是色氨酸的吲哚環(huán)結構抑制了其與MDA的反應。
圖8 色氨酸與MDA反應體系的同步熒光光譜Fig.8 The synchronoun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tryptophan-MDA system
賴氨酸與丙二醛反應生成400nm激發(fā)、460nm發(fā)射的熒光物質(zhì),該反應在中性條件下易于進行,并且隨時間延長熒光產(chǎn)物增多;反應體系中,丙二醛濃度高于賴氨酸濃度有利于生成熒光產(chǎn)物。不同氨基酸與丙二醛反應產(chǎn)物的熒光強度差異明顯,精氨酸、賴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等五種氨基酸易與丙二醛反應,而脯氨酸、羥脯氨酸、色氨酸未能與丙二醛反應生成熒光物質(zhì)。
[1]崔旭海.肉蛋白氧化機制及氧化對肉制品品質(zhì)和功能性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9,30(6):338-341.
[2]黃莉,孔保華,李菁,等.氧化引起肉及肉制品品質(zhì)劣變的機理及影響因素[J].食品科學,2011,32(9):319-323.
[3]Li S J,King A J.Structural changes of rabbit myosin subfragment altered by malonaldehyde,a byproduct of lipid oxidation[J].JAgric Food Chem,1999,47(8):3124-3129.
[4]王貴.肌肽的抗羰基應激作用:肌肽與丙二醛的反應機理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5]賀洪,劉慶偉,劉慧敏.pH對賴氨酸保護作用影響的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2):30-33.
[6]Requena JR,F(xiàn)u M X,Ahmed M U,et al.Quantlfication malondialdehyde and 4-hydroxynonenal adducts to lysine residus in native and oxidized human low-density liPo Protein[J]. Bioehem J,1997,322(1):317-325.
[7]鄧燕,何農(nóng)躍,許利劍,等.兩種非蛋白氨基酸的新功能:與丙二醛相互反應的機制[J].化學學報,2010,68(23):2457-2462.
[8]王愛國,羅廣華.羥自由基啟動下的脫氧核糖降解及其產(chǎn)物的TBA反應[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93,20(2):150-152.
[9]Xu D,Thiele GM,Kearley M L,etal.Epitope characterization of malondialdehyde-acetaldehyde adducts using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J].Chem Res Toxicol,1997,10(9):978-986.
[10]Tuma D J,Thiele G M,Xu D,et al.Acetaldehyde and malondialdehyde react together to generate distinct Protein adducts in the liver during long-term ethanol administration[J]. Hepatology,1996,23(4):872-880.
[11]王璋,許時嬰,湯堅.食品化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124-129.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the reaction system between am ino acid and malondialdehyde
SUN Yan-hui,MENG Jin-xiu,JIA Xiao-li,PENG M an-li
(School of Bio&Food Engineering,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239012,China)
The reac tion between am ino acid and malondialdehyde(MDA)was stud i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The effec t of time,pH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em ission spectroscopy of lysine-MDA system was researched,and the reaction charactertic of 19 kinds of am ino acid w ith MDA was compared.The result showed the p roduct of AA-MDA system had Ex.400nm and Em.460nm,easier to happen under the neutral cond ition,w ith the reaction time p rolonged,the fluorescence p roduct inc reased.The concentration of MDA wa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lysine,more fluorescence p roduct increasing.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had significant d ifference among kinds of AA-MDA.Arginine,lysine,histidine and g lycine could easier react w ith MDA to p roduce fluorescence p roduct,while p roline,hyd roxyp roline and tryp tophan could not.
lysine;malond ialdehyde;am ino acid;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S201.2
A
1002-0306(2012)22-0042-04
2012-08-28
孫艷輝(1978-),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質(zhì)量安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901129);安徽省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與安全特色專業(yè)基金項目(201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