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文
張建文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漢沽第八中學副校長
●工作的熱情源于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和對下一個目標的期待。
●教師的驕傲應致力于努力培育將來令自己與他人驕傲的學生。
●把每位教師都當寶一樣去關愛和扶持,這樣的校長難得,但他定是出色的。
●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
偉岸、儒雅,聰敏、睿智,幽默、大氣,處事舉重若輕,談笑間決斷事務。這是同張校長共事十幾年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
勤奮、善思成就了他博學、睿智的才情。不用說他溫潤舒展、清新自然的文筆,也不用說他出口成章、言辭流暢的口才,單是一口純正標準的倫敦音已經讓人心服口服了。他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辦公桌
上不斷更換的各樣圖書熏染了他的儒雅風度。雖然從事管理工作后不得已放棄了教學,但是閑暇時他依然會大量記背單詞。學校來了外籍教師,他全程陪同、翻譯,他身上沒有文人的清高、刻薄,有的只是平易和寬厚。
詼諧、幽默濡染了他自信、從容的氣質。和他接觸過的人,沒有不被他的詼諧幽默所感染的,冷不丁的一句話保證你開懷大笑。沒有人知道他肚子里究竟裝了多少歇后語、俚語和多少種方言,讓他能夠信手拈來,隨時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校園里流傳的很多令人開懷的“段子”都是他的杰作。張校長身上的幽默彰顯著無窮的智慧,更表達著一種達觀的人生境界。
認真、嚴謹鑄就了他穩(wěn)重、大氣的作風。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重點工作,張校長以他潤物無聲的細膩扎實穩(wěn)健地開展德育工作,從日常行為入手,抓細節(jié)管理,用有形的活動進行無形的教育,他思路明確,有條有理。
每臨大事有靜氣,胸中有乾坤。張校長就是這樣的人。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漢沽第八中學教務主任 董曉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生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已成為每位教師首選的工作重點。然而,課堂中會經常出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如何通過教師的主觀努力,科學而正確地解決“45分鐘”中出現(xiàn)的課堂問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呢?本人就中學課堂教學中的若干問題行為列舉出來加以分析并找出處理辦法。
一、關于課堂中的問題行為
所謂課堂問題行為是指任何一種干擾課堂教學活動發(fā)揮有效作用,或使課堂教學喪失有效作用的行為。當然,課堂中發(fā)生的問題行為主要還是來自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
來自學生方面的問題行為有兩大類:一類是行為問題,另一類是性格問題。行為問題是由那些粗暴干擾別人,也就是由反抗別人管束的行為組成,其中主要由作對性的、攻擊性的、破壞性的行為組成;而性格問題表現(xiàn)為害怕別人,過分焦慮,回避可能出現(xiàn)的對自己的批評,嘲笑或孤立的處理方式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行為的“隱患”不容小覷。它剛開始對別人的學習不起破壞作用,只妨礙自己學習,但長此發(fā)展下去就會起變化,導致班級課堂的嚴重混亂,其表現(xiàn)主要有:(1)漫不經心,情感淡漠,逃避班級活動;(2)不相信自己,依賴性強,不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或根本不做作業(yè),或抄襲他人作業(yè);(3)不耐心,易沖動,不能按自己的計劃做功課或根本無計劃,作業(yè)或其他任務經常出差錯;(4)性格孤僻,缺乏主動精神,很少和教師、同學交換意見;(5)答非所問,多嘴多舌,胡思亂想,無休止地談論自己或他人的個人瑣事;(6)敵視、挑釁、無禮貌,有時直呼老師的姓名,輕視貶低學習文化知識,不信任任何人;(7)膽小怕事,辦事缺乏信心,怕失敗,怕別人批評自己;(8)坐立不安和過度活動行為:高談闊論,扮演小丑,戲弄人,沖撞人,放任自流;(9)怨天尤人,考不出好成績怪老師不關心或題太難。
學生的問題行為很多與教師有直接關系,有些是表現(xiàn)在學生身上,而根源卻在教師,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意無意地出現(xiàn)下列問題。
1.不切實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學生要求過高、過嚴,缺乏彈性,學生整天窮于應付卻還是違犯規(guī)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要求過低,缺乏尺度。
2.濫用懲罰。有的教師過于相信懲罰的功能而無視懲罰的負作用,學生一出問題就訓斥、壓制、變相體罰,企圖“訓服”“制服”或“打服”學生,不尊重學生。其結果往往是口服心不服,甚至發(fā)生師生對抗,嚴重降低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3.感情用事。教師在遇到問題行為或問題情景時,若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就會出現(xiàn)感情用事問題。而感情用事是不能客觀地掌握處理問題的準則的。
4.定勢困擾。定勢困擾是和感情用事相類似的一個問題。教師如果對某學生產生了固定看法,就會形成一種“偏見”,這就會產生定勢困擾,實際工作中很難擺脫這種偏見。有了定勢困擾,就不能客觀地對待課堂里發(fā)生的學生問題行為,就會產生本來不是某某所為的問題,由于教師的偏見卻誤認為是他所為而大加指責。
5.缺乏反省。由感情用事的定勢困擾帶來的問題是教師很難意識到的。因此,即使自己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判斷或處理錯了也很少反省,也很難反省,故會出現(xiàn)一錯再借的惡性發(fā)展,一旦回味過來加以糾正時,又晚了,很難挽回影響。
1.預防和處理問題行為的前提條件。
(1)敬業(yè)愛生,是教師預防和處理問題行為的首要基礎條件,批評教育學生應建立在愛生基礎上。
(2)要時時警惕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定勢的影響,做到對事不對人。
(3)經常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
2.預防和處理問題行為的措施。
(1)教師律己措施。這一措施是諸多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們以下面的事例來說明,某學生在課堂提問時隨意大聲說話甚至喧嘩,對此教師處理時可以選擇的措施可能有以下幾種。
A.用眼神或手勢提示問題行為者,來控制學生表現(xiàn)行為。
B.以學校或班級已制定的規(guī)則批評這種行為。
C.迅速意識到自己對該生不公平,提問總不叫他回答。因此,首先承認自己的疏忽,使學生確信他的行為已受到了教師的重視,然后指出,為了維護課堂紀律,還應按規(guī)則進行。
(2)雙重認識措施。教師不能強迫學生改變他最初的態(tài)度而接受新的態(tài)度,學生只有在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同意了某個觀點,并通過實際行動有所體驗的認識時,才能接受這個觀點。因此,首先要引起肇事的學生認識他的行為的不合理性,然后提出被視為受歡迎的不同行為方式,通過這雙重的認識途徑,就能有效地改變和糾正那種不受歡迎的課堂問題行為。
(3)環(huán)境調節(jié)措施。對于對環(huán)境條件不滿而引起的人際沖突,可以用改變環(huán)境條件的辦法來解決,以保證適當?shù)耐L或良好照明,合理地調整座位等。
(4)轉移注意措施。學生之間或教師與學生之間,如發(fā)生了沖突,轉移注意或改變正在執(zhí)行的任務可以消除緊張氣氛,緩和矛盾。要想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最有效地吸引全班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活動之中,最重要的辦法是設計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好好備課,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啟發(fā)其積極思維,使學生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5)影響技巧措施。課堂中的問題行為大多帶有臨時性或短暫性,為了不使這類行為發(fā)展和蔓延,在行為開始時,教師可采用各種有效的技能技巧來影響學生,以制止不良行為,支持良好行為或發(fā)展新行為。常用的技巧有:發(fā)出警告信號、臨近控制、移除媒介、進入復述常規(guī)等,對于個別經常性的“明知故犯”者,教師可采取快速有理的批評指責其行為,不到萬不得已不采取勸離的做法,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但個別談話真正解決思想問題,一定要放在課后進行。
總之,課堂中問題行為的處理,應從愛護學生出發(fā),以預防為主,處理為輔;以表揚鼓勵積極行為為主,批評處理不良行為為輔;以啟發(fā)學生提高認識形成自覺道德紀律為主,一切外來干預強制紀律為輔;確保課堂活躍有序地進行。
我推薦的書
筅《英語學習論》,胡春洞著,廣西教育出版社
筅《教育是沒用的》,林格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筅《教育自傳》,劉良華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筅《好學生好學法》,魏書生著,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