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wèi)太夷
文/衛(wèi)太夷
光緒皇帝的生父奕環(huán)親王(中)在1886年大閱海軍。這是李鴻章(右)和中國海軍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
1868年(同治七年)日本明治維新后,加速發(fā)展具有封建性的資本主義,殖產(chǎn)興業(yè),富國強兵,對外侵略。它首先覬覦我國臺灣和澎湖列島,接著便奠定向外擴張的政策。其最具代表性的臭名昭著的田中(首相)奏折,誑言“明治大帝的政策:‘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痹谝院蟮?70年,它從入侵臺澎開始,蠶食中國。46年后,鯨吞了大半個華夏錦繡河山。最后于1941年秋,與德國法西斯結盟,偷襲珍珠港,發(fā)動了太平洋和東南亞的世界大戰(zhàn)。3年后,日本遭美國原子彈轟炸,最終無條件投降。
回顧1874年日本首次侵略我國臺澎,事先它曾得到美國參贊李仙得的協(xié)助,指使花旗輪船公司“牛也克”號,偷運 3千日軍到臺灣瑯嶠(今恒春半島)登陸,進攻番社(高山族村莊),被高山族據(jù)險擊敗。日軍便退守龜山設偽都督府,修橋筑路,意欲盤踞臺灣。清廷遂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婿)率海陸大軍到臺,兵力遠勝日軍。于是,英、法公使出面調停,竟代日軍向清廷索兵費二百萬兩。沈葆楨奏稱:“倭番雖增,但其勢漸怯。我但厚集兵力,使其無隙可乘,自必貼耳而去。”并通知李鴻章不必接受西方列強的調停。李鴻章也明知三千日軍,非我陸、海之敵。但英美法卻別有用心,露骨地助日,迫使李鴻章屈服。同年,腐敗無能的清廷與日本簽訂北京條約,其中誣稱“臺灣生番將日本國居民殺害,日本出兵是‘保民義舉’”等語,要挾清廷承認琉球是日本國土,并賠償50萬兩白銀。
中國軍艦“鎮(zhèn)遠”輪
以后,日本吞并琉球的野心,愈益顯露,琉球君臣向中國求援。李鴻章卻認為“琉球朝貢,本無大利,若再以威力相角,爭小國區(qū)區(qū)之貢,非惟不暇,亦且無謂?!保ㄟ@里李鴻章竟喪盡中國禮儀之邦的風度。)如此,更助長了日本侵略的野心。1879年(光緒五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名沖繩縣,廢其國王。(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227頁。)
訪問長崎的“定遠”輪
在處置臺澎事件的教訓中,清廷痛感來自海上腹背受敵的處境,必須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鑒于近十年來上海制造總局與福州馬尾船廠,已制造出 20多艘 2千噸以下的艦艇,加上近年從國外購進艦艇,于是在 1875年度分別組建 3支水師:北洋大臣李鴻章統(tǒng)領北洋水師,配艦艇 15艘;南洋大臣曾國荃統(tǒng)領南洋水師,配艦艇 17艘;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統(tǒng)領福建水師,配艦艇 11艘。南北洋三位大臣地位均等,不相統(tǒng)轄,均同屬清廷直接指揮。南洋、福建水師成立較早,士氣、軍紀最差,從不操練,平時只運送官員,拖船載客,或作海上巡邏、緝私用,沒有戰(zhàn)斗力。
1884年6月,侵入越南的法國陸軍,進一步襲擊我國廣西邊境,遭到我邊防軍的反抗,死傷數(shù)十人而潰退。法國政府十分惱火,遂派遣海軍中將孤拔率遠東艦隊 13艘軍艦聲東擊西,8月5日進犯臺灣基隆。遭到劉傳銘淮軍的頑強抵抗,擊斃法軍數(shù)十人,奪其大炮等等。當孤拔正進退兩難之際,忽接到法國政府的命令,改攻福州,襲擊清廷新建的福建水師。法艦隊急調轉航向西竄。8月23日,孤拔以“游歷”為幌子,蒙騙福州當局,率艦隊駛進閩江,竟與福建水師 11艘艦艇,分散錨泊在馬尾寬廣的江面。
“揚武”輪
不久前,原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已奉調升遷兩江總督,清廷卻派了一個夸夸其談的迂儒張佩綸前來接任。此人恃才傲物,是個口俐驕橫之輩,原為清廷內(nèi)閣學士,深受慈禧和李鴻章、左宗棠的青睞,故將他升遷,外放福建船政大臣,并會辦海疆事宜。張佩綸到職后,即與福建總督何璟、巡撫張兆棟等會商,他仍舊是高談闊論,不可一世。福建眾吏表面上當他是朝廷的命官,暗地里卻厭惡他驕橫輕佻,索性將全省軍政事務都推給他。此時正值孤拔率艦隊停泊馬江。福建水師將領每次向他報警,張佩綸卻旁無其事地說:“法國艦隊不過虛張聲勢,迫我求和。我按兵不動,鎮(zhèn)定自若,彼討個沒趣,自會退走!”于是艦隊的將領樂得撂擔子。
巳牌已過,福建水師仍不見軍令。法艦早將大炮瞄準目標,信號旗一揮,便不宣而戰(zhàn),炮彈雨點般地向福建軍艦飛來。福建水師管帶雖在慌亂中開炮還擊,但已被擊沉 5艘。未被擊中的趕快起錨向上游逃逸。這次海戰(zhàn),福建水師竟有 9艘軍艦被擊毀,只有伏波、藝新兩艦撤退至林浦擱淺,未被擊沉。死難官兵 700多人。翌日,法艦又以排炮轟毀了馬尾船廠和福州海岸炮臺。(參見中法馬江海戰(zhàn)圖)
馬江之戰(zhàn)后,左宗棠奉旨趕回福州,查辦躲藏在彭田鄉(xiāng)的張佩綸。此時他已擬了請罪書。清廷命左宗棠緝拿張佩綸,押赴北京治罪,充戍黑龍江。
8月26日,清政府對法宣戰(zhàn)。此時法國艦隊也有幾艘軍艦被擊傷,逃出閩江口,再次東竄進犯基隆,仍遭到臺灣軍民的猛烈抵抗。法艦隊忽又轉向西北,欲襲擊浙江鎮(zhèn)海。
浙江提督獲悉法國艦隊北上,欲襲擊鎮(zhèn)海,急令該海防炮臺守將及早做好堵?lián)舻臏蕚?。但守將等候了兩天未見動靜,巡卒不免有些松懈。恰在此時,法艦由遠而近到達三門灣港外。心急火燎的孤拔,遙望港口無人,靜聽海岸炮臺刁斗無聲。于是壯起膽量,親自猱登桅桿眺望,窺探港口軍情。守衛(wèi)海岸炮臺的一名值崗巡卒,突然發(fā)現(xiàn)法艦聯(lián)檣而來。他頓時心慌意亂,暗忖:“如果法艦此時開炮偷襲,那我就罪責難逃!”于是橫下一條心,反正是個死,瞄準首艦,徑自開炮報警?!稗Z隆”一聲,不偏不倚,正中桅桿上的孤拔。孤拔中彈噗通跌落甲板。此時炮臺將領皆被炮聲驚醒,弁目飛步趕到炮臺,只見那巡卒還在裝彈欲發(fā)。弁目厲聲申斥:“沒有上級命令,你擅自開炮,該當何罪!”巡卒至此,反應過來,低頭認罪,并稟明原委。弁目急向外海望去,卻見法艦隊已掉頭退去。于是,弁目帶領巡卒去見統(tǒng)領,遂被關了禁閉。次日,聞報轟傷法艦一艘,艦隊司令孤拔已斃命,炮臺將弁不禁喜出望外,遂向浙江提督報捷請賞。并赦免巡卒擅自發(fā)炮之過,提拔為弁目。
“致遠”號全體船員
中法馬江海戰(zhàn)圖
馮子材,廣東欽州人,1882年已退休。中法戰(zhàn)起,兩廣總督張之洞推薦他幫辦廣西軍務。1885年3月,年近七旬的他,率清軍同法國侵略軍在“鎮(zhèn)南關”前決戰(zhàn)。他手執(zhí)長矛,帶頭沖鋒,率士兵殺敵千人,法軍首領尼格里少將受重傷,狼狽潰退。
不久,法國的遠東艦隊司令在中國沿海被擊斃,其陸軍又在廣西邊境慘敗的噩耗傳到巴黎,激起全市群眾游行示威,包圍議會,反對當局的殖民侵略戰(zhàn)爭,當晚茹費理內(nèi)閣倒臺。
可是此時的清廷,竟把前線將士浴血奮戰(zhàn)所取得的勝利,當做求和的資本,派李鴻章與法國政府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tǒng)治;法軍停止進攻基隆和廣西。以致為世人譏為笑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p>
右面的插畫——時局圖,是 19世
右面的插畫——時局圖,是19世紀末,出現(xiàn)在我國媒體上的一幅漫畫。近代史界都稱贊這位畫家具有敏銳的世界觀和憂國情懷。它揭示了當時帝國主義列強蠶食中國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圖中的雄鷹喻美帝、猛虎喻英帝、德國像一條毒蛇緊緊纏住山東半島、烈日喻日帝、黑熊喻俄帝、南面大青蛙喻法帝,以及清廷官僚腐敗和貪財。形象地表達了當時中國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境遇。漫畫兩旁,還有一幅諷刺對聯(lián):“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令人觀后,肅然揪心,義憤填膺!
這時,我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正是: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由昔日的武裝侵略轉為資本輸出,進一步殘暴地掠奪我國資源;而東面新興的日本帝國主義,正虎視眈眈,磨刀霍霍,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1890年后,它瘋狂地擴軍備戰(zhàn),竟擠出國家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來發(fā)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決定每年從宮廷費用中,撥出 30萬元,又從政府官吏薪金中,提取十分之一來補充造船費,準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侵華戰(zhàn)爭。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擴軍計劃。同時還派出樂善堂、玄洋社等間諜人員潛入中國,加緊對中國各方面的情報搜集和滲透。
面對東鄰勁敵的瘋狂備戰(zhàn),又鑒于 1884年福建水師的覆沒,清廷不得不采取相應的對策。其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擴建北洋水師。
1885年,清廷決定設立海軍衙門,慈禧太后委醇親王奕環(huán)(光緒帝生父)為總理大臣,慶親王弈劻和李鴻章為會辦大臣。其實兩位親王只是掛個名,借他們皇親貴族的身望,來抬高軍威。其實權均由李鴻章掌控。例如在山東威海設立的海軍衙門(即北洋水師的指揮所),就是委任李鴻章的淮軍將領丁汝昌為北洋水師的提督。山東威海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建軍港,隔海相望建立渤海防線,以拱衛(wèi)京畿。
又鑒于此前洋務運動派首領曾國藩逝世后,朝野保守頑固派刮起一陣國內(nèi)“造船糜費”論的非議:“指責國內(nèi)造船糜費倍于外洋購船。今欲急成軍,須在外國訂造為省便?!庇谑乔逋⒄{整了造船政策,上海江南制造總局轉產(chǎn)制造槍炮彈藥,馬尾船廠自被法艦轟毀后,造船業(yè)處于癱瘓狀態(tài),于是李鴻章為重建當代北洋水師,此后近十年就成為采購西歐新式軍艦的大主顧。
關于 19世紀后葉,西方列強造船技術的迅速進步,這里謹引述恩格斯1878年在《反杜林論》中的一段精辟的描述:“僅在近二十年,就有更加驚人的變化。19世紀中葉的軍艦,還是靠風帆航行,蒸汽機僅為輔助木質艦船的動力。但到了本世紀晚葉,軍艦鋼板的厚度,最多達到 24英寸!現(xiàn)在的軍艦是一種巨大的螺旋推進器的蒸汽機,有八九千噸的排水量,6千到8千匹馬力,有旋轉的炮塔。”
北洋水師12艘軍艦的配備狀況
此時,李鴻章在總理衙門的支持下,通過駐德公使李鳳苞,向德國伏爾艦廠,訂購了兩艘排水量為 7335噸,6千馬力的鐵甲艦,取名“定遠”和“鎮(zhèn)遠”,成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艦和另一艘 2800匹馬力的鐵甲艦,取名“濟遠”。這三艘軍艦共付銀四百萬兩。以后他又向英國買了5艘中型軍艦。此時恰逢馬尾船政學堂派往英國格林尼治海軍學院深造畢業(yè)的學生劉步蟾、林泰曾、薩鎮(zhèn)冰等正待回國。于是他們就以見習駕駛,協(xié)助操縱這批軍艦返回祖國。
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同他的陸軍一樣,用了許多外國人。在“定遠”、“鎮(zhèn)遠”、“濟遠”三艦聘有德國顧問 42人。北洋艦隊的副統(tǒng)領是英國人瑯威理。旅順、大連和威海的軍港炮臺,也是由外國人瑯威理和漢納根等設計的。甚至長江的吳淞口和江陰炮臺,都是英國人參加建筑和訓練的。
鄧世昌艦長指揮的“致遠”號
李鴻章在北洋水師建制完成后,于 1891年(光緒十七年)舉行第一次水師內(nèi)部大閱兵。又于 1894年(光緒二十年)舉行正式對外開放的大檢閱,他恭請醇親王、慶親王,慈禧太后也派他的忠仆太監(jiān)李蓮英陪同二親王,到天津乘快艇出大沽口,在渤海洋面,舉行有英、法、俄、日諸國兵艦等來參觀的海上大檢閱。事后李鴻章躊躇滿志地稱:“……夜晚合操水師全軍,萬炮齊發(fā),起止如一。外賓觀感,亦稱節(jié)制精嚴?!庇谑撬浞Q:“京師東面傍海,北至遼沈,南至青齊,二千里海防,一氣連成,形勢實固!”
另據(jù)野史記載:當年李鴻章向德國克虜伯兵工廠采購了兩萬噸軍艦,該廠為感謝他這個大主顧,特地塑鑄了一座李全身銅像,暗地里運到上海相贈,表示對李大主顧的“敬意”。李鴻章生前卻不敢張揚,據(jù)說他暗地將其藏在徐家匯某處。另外,李鴻章生前還在該區(qū)造了一個,以他后妾“丁香”具名的大花園。再者,李鴻章逝世后,后人又在該區(qū)興建了李鴻章祠堂,至今還保留在該區(qū)的復旦中學校園內(nèi),作為文物保存著。由于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有爭議的著名人物,他遺下的史跡就作為文物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