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贊江 張幸開 金丹杰 周 巖 楊利基 袁耀明
(1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yè)有限公司;2 國家奶牛產業(yè)技術體系上海試驗站)
分娩使奶牛的內分泌、營養(yǎng)代謝、生理狀態(tài)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是一種很大的生理應激,此時機體抵抗力差,產道處于開放狀態(tài),奶牛極易受到感染。對奶牛進行主動檢查,有問題早發(fā)現早治療是確保奶牛沿著高產軌道前進的關鍵。做好新產牛的健康監(jiān)控與護理,能從源頭上預防奶牛產后代謝病、感染性疾病等,使奶牛處于良性持續(xù)高產狀態(tài),提高繁殖性能,減少新產牛的被迫淘汰,這對充分發(fā)揮奶牛的產奶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監(jiān)控目標
為了早發(fā)現新產牛疾病的異常征兆,減少早期淘汰率,進一步提高新產牛的健康水平,需要設立監(jiān)控護理的目標。該目標是新產牛胎衣滯留率小于10%,新產牛乳腺炎發(fā)生率小于5%,產后30 天淘汰率小于5%,新產牛月度第四胃移位率小于3%。
1.2 監(jiān)控內容和程序
監(jiān)控內容包括直腸體溫、精神狀態(tài)、食欲、耳朵溫度、子宮分泌物、乳房、糞便等。應重點觀察新產牛的精神狀態(tài)與食欲情況,發(fā)現異常牛只時應及時進一步檢查;異常牛應通過檢查耳朵溫度、直腸體溫等判斷是否有感染,耳朵溫度發(fā)涼則要判斷是否發(fā)生了酸中毒、低血鈣或者休克等,體溫升高則需要檢查是否發(fā)生子宮炎癥或者乳腺炎等。
進行全身檢查時,首先用聽診器檢查瘤胃蠕動情況和肺部、心臟情況;然后檢查腹部的左右兩側是否出現鋼管音;最后使用觸診的方法檢查子宮、陰道分泌物,觀察子宮、陰道是否發(fā)生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另外還要查看糞便,因為糞便性狀與消化功能直接相關。
1.3 監(jiān)控方式
1.3.1 借助工具檢查
首先,使用體溫計監(jiān)控奶牛的直腸體溫,并觀察其變化,體溫異常的牛只需要判斷是子宮炎癥還是乳腺炎癥引起,以確保療效。通過實驗可證實選用獸用電子體溫計與傳統(tǒng)獸用體溫計準確性一致,結果差異不顯著(表1)。因此實踐工作中可選用電子體溫計,提高檢測效率。
其次,借助酮病試紙對產后3天、7 天的牛只進行隱性酮病檢測,查出有潛在酮病的牛只并及時進行針對性護理。
1.3.2 臨床檢查
臨床檢查中主要觀察奶牛的精神狀態(tài)和食欲,食欲差的牛只需及時查清原因,臨床檢查無其它異常而僅僅食欲不佳的牛只直接飼喂丙二醇250 mL。
1.3.3 監(jiān)控牛群分類標記
針對散欄飼養(yǎng)的規(guī)模場,對體溫異常牛只可采用彩色記號筆進行標記,每一次體溫監(jiān)測正常則畫上一條藍色豎線,紅色則代表異常。這樣即使觀測距離很遠,也能清晰地觀測到體溫監(jiān)控的結果,可以有重點地監(jiān)控該牛群。
1.4 監(jiān)控記錄
記錄是用來發(fā)現問題的最有效的數據分析工具,必須真實、細心填寫。
新產牛產后監(jiān)控記錄:重點記錄體溫、食欲、丙二醇飼喂量、子宮狀態(tài)等,連續(xù)監(jiān)控記錄到產后10 天。
產犢記錄:當月產犢序號、牛號、實產期、懷孕天數、干奶日期、干奶天數、公母犢牛、產犢評分、是否留養(yǎng)、犢牛體重、乳腺情況、胎衣滯留情況等。其產犢評分直接決定著后期如何護理和處理措施的制定。
表1 傳統(tǒng)獸用體溫計與電子體溫計準確度試驗評估
1.5 監(jiān)控標準
1.5.1 產犢評分標準
產犢評分標準見表2。
1.5.2 子宮炎癥判斷標準
子宮炎癥判斷標準見表3。
2.1 體溫監(jiān)控數據走勢
新產牛一般在產后第4 天左右體溫最高(圖1),處于自身與感染相互斗爭的最高峰。機體抵抗力不足,則會導致病情加重,這個階段對體溫升高的牛只進行細心護理會幫助新產牛順利渡過危險期。
2.2 新產母牛的產后護理
2.2.1 正常牛只的預防性護理
所有新產?;蚪洰a牛在產后需及時飼喂產后湯,主要成分包括益母草膏400 mL,丙二醇300 mL,紅糖300 g,溫水20 Kg。另外可肌注縮宮素,促進子宮惡露的排出,靜注50%葡萄糖500 mL,10%氯化鈉500 mL,20%葡萄糖酸鈣500 mL(俗稱“三高”),以促進食欲恢復。
2.2.2 異常牛只的護理
(1)參考體溫,對癥治療
產道有損傷但早期體溫沒有升高的牛只使用頭孢噻呋,配合使用消炎藥物(如氟尼辛葡甲胺、氫化可的松等);部分起臥困難、精神不佳但體溫正常的牛只使用“三高”靜注;遇到長期臥地不起的牛只可皮下注射10%葡萄糖酸鈣250 mL與磷酸氫鈣250 mL及硫酸鎂溶液100 mL隔天交替使用,連續(xù)兩個療程。
(2)胎衣不下的處理方式
新產牛若有胎衣不下可在產后3 天左右進行一次子宮沖洗,并根據子宮恢復情況確定是否繼續(xù)子宮沖洗。分別在產后第4 天、第7 天、第10 天檢查子宮分泌物狀況,判斷子宮是否有炎癥,是否還需要使用抗生素。
表2 產犢評分標準
表3 子宮炎癥判斷標準
注:數據樣本來源于160 頭新產牛監(jiān)控匯總數據。
圖2 使用丙二醇后新產牛產后產量的變化
注:2010年不使用丙二醇樣本數為6 216 頭,2011年使用丙二醇樣本數為6 400 頭。
(3)使用丙二醇
所有新產牛在產犢后將丙二醇夾雜在產后湯中飼喂,并分別于產后第2 天和第3 天人工灌服一次,每次250~300 mL,最多不超過450 mL[1]。同時泌乳100 天以內并食欲不佳的牛、圍產期過胖的牛、第四胃移位術后的牛等均可限量使用丙二醇,有利于促進恢復[2]。
圖2數據顯示,使用丙二醇后能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高峰產量可高出正常牛群1.5 kg以上
2.3 產后護理效果
通過對新產牛的監(jiān)控和護理(圖3),2011年新產牛產后30 天淘汰率比2010年低1.7%,全月基本控制在5%以內,減少了新產牛的淘汰率,不僅保全了牛只資產,同時直接保證了牛群產奶量的發(fā)揮,潛在利潤巨大。
3.1 新產牛由于剛分娩,應激大,此階段機體抵抗力較差,屬于疾病易感階段,因此加強對該階段牛只的護理,能讓新產牛順利渡過危險期。
3.2 對新產牛早期癥候群做好監(jiān)控,能及早發(fā)現早期疾病預兆,尤其電子體溫計的使用更簡化了監(jiān)控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明顯。
3.3 丙二醇對患有隱性酮病的牛只或正常牛只的產奶量均有提升作用,本試驗中灌服丙二醇對新產牛健康、產奶量的持續(xù)發(fā)揮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提高了奶牛健康水平和生產性能。
3.4 對異常牛只處理的規(guī)范化,及時處理減少了早期牛只的淘汰,保全了牛只資產。
為了充分發(fā)揮奶牛的生產性能,保證奶牛的健康高產,必須熟悉奶牛的生理習性,加大早期預防性監(jiān)控和護理力度,讓奶牛順利渡過圍產期,才能使后期的產奶量得到最大發(fā)揮。
[1]劉強,王聰,姜俊兵,等. 丙二醇對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液代謝產物的影響.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42(3):1053-1060.
[2]姚樹展,高書年,鄧效儀,等. 丙二醇合劑治療奶牛隱性酮病效果的驗證. 畜牧獸醫(yī)雜志,1990(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