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王桂香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也在不斷的發(fā)生變化,國內外公司企業(yè)相繼出現(xiàn)的會計舞弊丑聞使人們開始對注冊師的職業(yè)道德、公信力度以及其存在的價值產生了質疑。所以,審計工作人員也面臨著空前的風險壓力,審計人員要正確的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進行評價,進一步發(fā)揮在審計監(jiān)督防范風險中的積極作用,這樣對促進經濟責任審計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政策性突出的審計工作,其審計責任風險比較大。因此,審計工作人員必須根據風險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范經濟責任審計風險。以下是我在審計實踐中,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有些單位領導不重視財務工作,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有的雖然建立了相關制度,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導致財務管理混亂,好多資料沒有得到妥善保管;還有一些單位出于某種目的把單位的某些經濟活動置于監(jiān)督之外,如:私自設立“小金庫”、“賬外賬”等。被審計單位的這些管理不高的行為,會消耗審計工作人員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審計工作帶來困難,如果審計員任務重、時間緊,很有可能將這些問題漏掉,形成審計風險。
在審計實踐過程中沒有法定具體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這給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增加了難度,問題有:一是超出了評價的范圍,有的審計人員想全面的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進行評價,從而超越了自己的審計范圍,把一些不屬于經濟責任的內容加到了評價中。如:干部的使用、精神文明建設等;二是評價只對單位不對個人,在審計評價中,有的審計人員認為領導任期經濟責任的審計不同財務收支的審計,他們害怕承擔風險,干脆只對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評價,而不對領導干部個人在履行經濟職責及遵紀守法方面進行評價。三是主觀臆斷型,審計人員有時會憑自己的想象作部分審計意見的決定,沒有完全以客觀事實作為判斷的依據。
審計人員是審計實施的主體,其專業(y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審計風險的發(fā)生。在目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很多都是財經人員,僅憑在會計崗位上多年的工作經驗來開展審計工作,缺乏法律、營銷等多方面業(yè)務領域的知識。同時,審計人員對各行各業(yè)的系統(tǒng)了解有限,容易出現(xiàn)信息盲從心理,存在著對“假信息”真審計的風險。
審計方法的不恰當是由于審計內容的復雜性、廣泛性,受到審計成本的限制,不能將審計事項全部查清。因此,一般采取抽樣的方法進行個別項目審計,加大審計的潛在風險。當前,一般采取判斷抽樣方法,由于受到審計人員的經驗水平的限制,可能會出現(xiàn)被審計單位的一些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比較大的項目選擇的樣本量過小,只求樣本數量,不求質量。因此,審計人員對存貨的完整性、真實性可能會做出誤判。
審計人員需要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做出書面承諾書,保證所提供的資料真實、完整、可靠。尤其是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提供的呆壞賬,資產盤虧盤盈,報廢損失,收益或帳外費用等資料必須確保真實合法。審計組長要提供書面的保證,保證被審計方案規(guī)定內容與操作規(guī)程審計。誰違反承諾,誰承擔責任。
經濟責任審計要堅持以下四個原則進行評價:一要堅持公開、公正、客觀的原則進行評價。在評價領導干部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時,要堅持公開、公正、客觀的原則,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從當時當地的政策背景、歷史條件,全面地看待被審計單位的功過是非,公開進行對領導干部任期期間的工作業(yè)績、財務收支等評價。二要堅持依法審計的原則進行評價,在評價領導干部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時,要依據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財經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進行評價,嚴格規(guī)范要求自己的評價行為,對沒有法律法規(guī)依據的審計事項不給予評價,以避免產生沒有依據的法規(guī)風險。三要堅持謹慎的原則,審什么就要評什么,要有針對性。審計人員對于一些證據不足的事項不要做出評價,超出范圍之外的也不要做評價。評價的措辭要有分寸、恰當。四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評價領導干部應承擔的經濟責任時,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以法律為準則、事實為依據,講夠成績,說透問題,既不夸大,也不縮小。
經濟責任審計設計的內容范圍很廣,審計風險隨時存在,審計人員要高度重視,才能在實際中采取措施,來預防風險,降低風險。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防范風險的關鍵。經濟責任審計難度比較大,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良好的業(yè)務素質、政治素質,只有具備了過硬的業(yè)務技能和高位的思想作風,審計質量才會有所保障,審計風險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審計單位的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日益發(fā)展的經濟責任審計的需要。
充分運用現(xiàn)代的審計工具與技術,查賬與查實有機結合,避開表面信息的干擾,減少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為了有效地規(guī)避審計風險,每個審計工作人員都要牢固樹立審計風險意識,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審計中存在的風險。分清審計責任和會計責任,在常規(guī)的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應當關注被審計單位內部制度的有效性,并針對其制度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地加以糾正,促進被審計單位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并做好審計資料的有效利用,減少審計風險。審計工作人員要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改進審計方法和規(guī)范審計程序。
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在審計中必須加以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將防范風險的關口前移,使風險逐步減少,有效地促進企業(yè)經營活動持續(xù)發(fā)展,保障企業(yè)經營目標的實現(xiàn),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審計事業(yè)的發(fā)展,建立和諧的社會主義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