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華,郎梅春,周小鋒
(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應用以及侵入性診療手段的普遍使用,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率有逐漸上升趨勢[1-2]。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年齡較大、基礎疾病嚴重、免疫力低下及住院時間較長等,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人群[1-3]。了解老年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藥性,對于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時控制醫(yī)院感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選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住院的老年(60歲以上)感染患者的臨床標本895份,其中痰485份,尿171份,血液96份,胸腹水63份,其他80份。
檢測出的菌株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4]進行分離,鑒定用法國BioMerieux公司的VITEK32全自動分析儀進行。試劑:Mueller-Hinton瓊脂培養(yǎng)基由英國OXOID有限公司提供。藥物敏感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藥敏紙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藥敏試驗結果均按美國CLSI2006年版標準[5]判定。
大腸埃希菌(ECO)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SAU)ATCC25923 及銅綠假單胞菌(PAE)ATCC-27853。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s)試驗檢測質控菌株為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按照美國CLSI-2006年版標準[5]推薦的標準紙片擴散確證法進行檢測。
采用SPSS10.1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各類病原菌的分布、患者基礎疾病及標本來源進行統(tǒng)計,并對這些細菌進行耐藥性分析。
895份標本共分離出病原菌菌株547株,其中痰327株,尿91株,血49株,胸腹水32株,其他標本48株。病原菌分布以革蘭陰性(G-)桿菌最高為391株,占71.5%,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居于首位,占20.1%(110/547),其后依次為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分別占13.2%(72/547)、8.9%(49/547)、8.0%(44/547);革蘭陽性球菌(G+)156株,占28.5%,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占11.5%(63/547),屎腸球菌占 6.0%(33/547)、糞腸球菌等占2.2%(12/547)。
不同的基礎疾病,其醫(yī)院感染的病原菌種類有一定差異。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患者醫(yī)院感染均以銅綠假單胞菌最多見,分別占各基礎疾病總株數(shù)的 18.8%(40/213)、25.9%(28/108)和 23.4%(23/98);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醫(yī)院感染以屎腸球菌最多見,占15.5%(16/103)。見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與主要基礎疾病的關系
不同的臨床標本分離出的病原菌種類有所不同。在送檢的895份感染標本中,以痰標本陽性檢出率最高,為59.8%(327/547)。各類標本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痰 67.4%(327/485),尿 液 53.2%(91/171),血液 51.0%(49/96),胸腹水 50.8%(32/63),其他標本 60.0%(48/80)。痰標本中分離出的病原菌以銅綠假單胞菌最多見,占痰標本病原菌總株數(shù)的25.4%;尿液標本中以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埃希菌最多見,分別占尿標本病原菌總株數(shù)的18.7%和17.6%;血液標本中以屎腸球菌最多見,占血液標本病原菌總株數(shù)的26.5%;胸腹水標本中以大腸埃希菌最多見,占25.0%。見表2。
表2 病原菌分布與標本來源關系
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替坦、頭孢西丁耐藥率很高達90.0%以上,但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低,小于30%;鮑曼不動桿菌除對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較敏感外,對其余抗生素均有較高的耐藥率;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高,為91.5%和66.8%;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為100.0%,對其余抗生素耐藥率較低。見表3。
表3 4種G-桿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 %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為100.0%,對左氧沙星的耐藥率也較高達75.6%。腸球菌中糞腸球菌對抗生素耐藥率較低,約在40.0%左右,屎腸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均較高,達80.0%以上。未發(fā)現(xiàn)萬古霉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腸球菌。見表4。
表4 3種G+球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 %
分離的細菌中,ESBLs檢出率50.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ESBLs檢出率為38.9%,大腸埃希菌ESBLs檢出率為62.5%;MRSA檢出率為53.0%。而分離出的非發(fā)酵菌如銅綠假單胞菌與鮑曼不動桿菌等,對抗生素呈現(xiàn)出多重耐藥性。
本研究資料顯示:從病原菌分布與基礎疾病的關系來看,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居多。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醫(yī)院感染以銅綠假單胞菌最多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醫(yī)院感染以屎腸球菌最多見。由于本次調查研究主要針對老年住院患者,這與其他人群感染存在差異。有研究報道,綜合ICU醫(yī)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其中又以銅綠假單胞菌占主導地位,而G+球菌大多是以MRSA為主[6]。從病原菌分布與標本來源的關系來看,住院老年患者主要是呼吸道、心血管和泌尿道感染較多,收集的標本種類以痰液、尿液、血液和胸腹水居多,其病原菌以銅綠假單胞菌最為常見。同時,G-菌的感染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而G+菌的感染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這也非常符合老年患者感染的特征。
抗生素耐藥性監(jiān)測結果顯示:G-桿菌中銅綠假單胞菌與鮑曼不動桿菌呈多重耐藥性。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替坦、頭孢西丁耐藥率高達90.0%以上,但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低,均<30.0%;鮑曼不動桿菌除對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較敏感外,對其余抗生素均有較高的耐藥率;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較高,為91.5%和66.8%。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臨床感染菌株不斷發(fā)生變遷,呼吸道感染的細菌耐藥性和菌群失調趨勢呈逐年上升,給呼吸道感染治療帶來較大的難度[7]。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是引起臨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G-桿菌,其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日趨嚴重;且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都是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s)的常見菌,也正是因為以前第二、三代頭孢菌素的廣泛應用,導致細菌對新一代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耐藥,其主要原因是細菌染色體或質粒介導的ESBLs的產(chǎn)生[8]。G+球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為100.0%,對左氧沙星的耐藥率也高達75.6%;腸球菌中糞腸球菌對抗生素耐藥率較低,約在40.0%,屎腸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均較高,達80%以上;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腸球菌。本研究結果顯示:ESBLs檢出率為50.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ESBLs檢出率為38.9%,大腸埃希菌ESBLs檢出率為62.5%;MRSA檢出率為53.0%。但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中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ISA)菌株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菌株。
綜上所述,老年住院患者,因其年齡較大、基礎疾病嚴重、免疫力低下及住院時間較長等因素,已成為醫(yī)院感染的主要人群。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分離出的病原菌種類分布較廣,耐藥性差異較大,及時地對感染標本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分析,能有效地防止抗生素的濫用及新藥菌株的產(chǎn)生,同時對各類細菌耐藥的監(jiān)測也是幫助臨床醫(yī)師提高合理應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對減少耐藥細菌傳播、提高醫(yī)療質量、引導新型抗生素的研究與開發(fā)等具有重要意義[9]。
[1]方毅,龐立峰,涂婉,等.老年住院患者臨床分離細菌的分布[J].檢驗醫(yī)學,2011,26(6):398-401.
[2]肖大治.108例老年肺炎患者致病菌及耐藥性分析[J].醫(yī)學檢驗,2011,18(5):74-75.
[3]夏東,曹恂.16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6):1114-1115.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 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15-923.
[5]倪芳,童明慶.2006年版CLSI/NCCLS有關抗生素敏感試驗操作標準的更新要點[J].臨床檢驗雜志,2006,24(3):235-239.
[6]張川,謝暉,江利東,等.綜合監(jiān)護室醫(yī)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2(2):151-153.
[7]李軍,郭志強,王順濤,等.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8,24(5):458-460.
[8]林建平,潘品福,陶興和.醫(yī)院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細菌耐藥性動態(tài)觀察[J].檢驗醫(yī)學,2009,24(2):91-93.
[9]胡靜,姚云清,傅靜亦,等.2005-2007年醫(yī)院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9,38(7):8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