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銘
1910年,毛澤東17歲了,他的父親毛順生要他留在家鄉(xiāng),做生意。毛澤東抬頭望遠處的山,連綿起伏,仿佛他不平靜的心潮。于是他在父親的賬簿里夾了一首詩,毅然離家赴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美麗總是愁人的,我讀過作家沈從文寫的很多水一般美麗哀愁的故事,但最能打動我的是他最樸實的一句話:“一輩子最怕的是在同一張床上睡覺?!边@個15歲從湘西走出來的漢子,猶如沱江水一路漂泊,有生之年他沒有戰(zhàn)死沙場,也幾乎沒有再回到故鄉(xiāng)。終老故鄉(xiāng)、壽終正寢是很多人的心愿,但沈從文走了,留給故鄉(xiāng)的只是背影,直到他的腳步蹣跚。他說:“人老了,現(xiàn)在只好睡在同一張床上了,但我每天做的夢都不一樣的。”我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夢,但可以確定,夢里他沒有停止漂泊。
1984年,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jīng)濟改革研究室,他博得領(lǐng)導賞識,被確定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一次,單位新分來一位女大學生,潘石屹帶著她領(lǐng)辦公桌。這位同事對分配給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挑了一個小時都沒確定。潘石屹勸她湊合著用,對方卻非常認真地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輩子的?!辈唤?jīng)意的一句話觸動了潘石屹,想到一張辦公桌陪自己一輩子,他不寒而栗。這年春節(jié)一過,他變賣家當,辭職南下。到達深圳,身上剩下80多塊錢。
一輩子最怕什么?怕待在同一個地方,怕坐同一張椅子,怕睡同一張床。怕的是日子一天天重復,除了磨鈍心靈的感受和增加皺紋,什么也沒有留下。從上一輩人那里剪切過來一個人生,然后不斷復制、粘貼。
朱自清曾經(jīng)感慨:“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一樣的痕跡呢?”在這個世上,我們總該留下一些痕跡,哪怕是輕煙薄霧和游絲。不是我在過日子,而是日子在過我。這樣的日子,即使陽光普照,也是黯淡無光的。
在很多勵志的文章中,以上三個故事都被當做志向遠大的范例。其實,故事中的三個人物,當他們選擇了地平線,留下背影的時候,并不一定非常明確自己的志向。他們先是害怕重復別人的人生,重復自己的日子,然后選擇了勇敢地進發(fā)或者說是逃離。從平庸中逃出,向遠處進發(fā),他們的人生從此展開了新的一幕。
人總要逃離一些什么,或許這是成大業(yè)的開端。
(插圖:鐘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