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普愛醫(yī)院血液風濕科,湖北 武漢430033)
在國際上,侵襲性真菌感染范圍在3%和20%,平均為9%[1]。由于其患病率、發(fā)病率和致命性,侵襲性真菌感染仍然是一個大問題[2]。本文探討血液系統(tǒng)疾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人性化護理方式及其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2月~2011年2月共計80例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14~72歲,平均35.3歲。其中急性髓細胞白血?。ˋML)2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20例,非霍杰金淋巴瘤(NHL)8例,慢性粒細胞白血?。–ML)6例,NHL/ALL及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各4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多發(fā)性骨髓瘤(MM)、組織胞漿菌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合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新型隱球菌感染、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RCA)各2例。根據(jù)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3],將入選病例分為確診8例:分別為曲霉菌4例(經(jīng)組織活檢證實)、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新型隱球菌感染2例、組織胞漿菌感染2例;臨床診斷侵襲性真菌感染8例(胸部CT有新月形空氣征且痰培養(yǎng)真菌陽性);擬診20例(胸部CT影像學);經(jīng)驗性治療44例(腫瘤化療,長期應用激素治療,廣譜抗生素治療3~5d無效者)。
1.2 方法
1.2.1 護理措施 加強有效的醫(yī)院感染控制服務,通過前瞻性的監(jiān)控方法,包括從入院到出院后的后續(xù)護理服務。(1)計劃一天的輸液治療;(2)評估計劃每天輸液的病人。如果符合標準(白血細胞計數(shù)低于30 000細胞/L時,CD 33加急性髓系白血病,肝功能檢查在正常范圍內(nèi),且沒有危及生命的感染),準備輸液;(3)采取措施,避免某些化療藥物的降解。護士應熟悉化療藥物使用的問題,熟悉新劑型,懂得使用藥物的正確方法,知道潛在的副作用,并在護理中及時處理。此外,護士應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在治療過程中了解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感染患者均使用兩性霉素B,首次劑量5mg/d,避光8~12h,緩慢靜脈滴注,逐日加量,至25~50mg/d,療程8~66d。
1.2.2 監(jiān)測和干預(表1) 仔細監(jiān)測患者。表1為常見的副作用和相應的護理措施。生命體征(即: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在基線,應立即結束輸液。4h的治療后,重復這些測量。按照操作規(guī)程取血培養(yǎng)和大小便培養(yǎng)標本。畏寒者給予溫暖的毛毯。如果持續(xù)發(fā)熱和寒戰(zhàn),患者應住院繼續(xù)觀察,進一步干預。3或4級非血液學輸液相關的不良事件是罕見的,但可以包括畏寒、發(fā)熱、低血壓、高血壓、高血糖、缺氧、呼吸困難,應盡力減少輸液相關的事件,特別是3級或4級。觀察患者的肝功能、總膽紅素、AST和ALT水平,每周兩次?;颊邞3肿銐虻乃蜖I養(yǎng)供應。由于疾病和治療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和感染,應給予支持治療,包括血小板輸注和預防性廣譜抗生素,尤其是對發(fā)熱的病人。
表1 護理措施
應用兩性霉素B,藥物必須現(xiàn)配現(xiàn)用,避光滴注,8~12h輸完。應避免劇烈咳嗽,合理飲食,防止便秘,防治消化道出血,必要時可輸注同型血小板懸液。低血鉀須補鉀。指導患者進食溫熱流質(zhì)或易消化、清淡富營養(yǎng)的半流質(zhì)食物。肝腎功能損害停藥后自行恢復,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可減輕腎損害。發(fā)生靜脈血管并發(fā)癥時,注意穿刺中選擇較大的血管,經(jīng)常更換注射部位。
1.2.3 健康教育 為了盡量減少治療相關的焦慮,患者及家屬需要對化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感染。了解輸液相關的副作用,尤其是發(fā)熱,此為準備接受治療的關鍵。醫(yī)療專業(yè)人員應注意在輸注治療藥物后,在感染的早期經(jīng)常監(jiān)測體溫。護士應建議患者攜帶可能需要的御寒衣服。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tài)及方差齊性者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樣本比較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及方差齊性者用秩和檢驗。治療后兩組間療效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一般情況(表2,3) 共計16例血液系統(tǒng)疾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之間患者的年齡范圍,數(shù)據(jù)并沒有顯示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t=1.23,P=0.72)。體重比較,兩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意義(t=1.54,P=0.87)。
2.2 兩組出院時的情況比較(表4)
表2 血液疾病類型感染的人數(shù) (例)
表3 急性輸液相關不良反應
表4 兩組患者出院時情況比較 (例)
結果顯示,由于人性化護理側重于個體化的護理,侵襲性真菌感染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護理,侵襲性真菌感染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程度高于非侵襲性真菌感染組,差異有顯著意義,提示人性化護理有助于侵襲性真菌感染血液病患者康復。
真菌感染是血液系統(tǒng)疾病,特別是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血液疾病患者存在多種易患因素,表現(xiàn)為疾病本身因素和治療因素。血液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決定于三大危險因素[4]:(1)既往有真菌感染和消化道黏膜、呼吸道或皮膚真菌定植史;(2)骨髓抑制狀態(tài);(3)器官功能損害,如腎功能衰竭、肺功能異常、消化道黏膜炎和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VHD)等。
常規(guī)化療和抗真菌治療,患者會對化療藥物和抗真菌藥物產(chǎn)生反應[5]。最常見的輸液相關的副作用是發(fā)熱、寒戰(zhàn)、低血壓和呼吸困難。還有如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減少,肝轉(zhuǎn)氨酶和膽紅素瞬態(tài)升高。血液系統(tǒng)疾病抗真菌治療絕大多數(shù)是經(jīng)驗性治療,護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機體免疫力的恢復,對于真菌感染的預后至關重要[6],應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對于真菌感染者,低?;颊咝璩R?guī)進行臨床評估;中?;颊呓o予經(jīng)驗性抗真菌藥物治療,考慮最佳的真菌培養(yǎng)監(jiān)測和血清學檢測;高?;颊咭婚_始就需要預防應用抗真菌藥,同時需要嚴密監(jiān)視?;颊呖赡軙霈F(xiàn)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及貧血,需要輸注血小板和紅細胞,常規(guī)檢查2d內(nèi)的血常規(guī),以利患者治療和康復。
[1] Balsat M,Cornillon J.m-TOR inhibitors:biology and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haematological diseases[J].Bull Cancer,2011,98(8):935-943.
[2] Henckaerts L,Spriet I,Meersseman W,et al.Long-term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ith posaconazole:additive value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J].Acta Clin Belg,2011,66(3):231-232.
[3] Yoshida K,Shoji H,Takuma T,et al.Clinical viability of Fungitell,a new (1→3)-β-D:-glucan measurement kit,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kits available in Japan[J].J Infect Chemother,2011,17(4):473-477.
[4] Caira M,Trecarichi EM,Mancinelli M,et al.Uncommon mold infections in hematological patients:epidem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1,9(7):881-892.
[5] Mercier M,Bocquet E,Danguy M,et al.Planning dental care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afflicted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J].Orthod Fr,2011,82(3):299-306.
[6] Chen SC,Kontoyiannis DP.New molecular and surrogate biomarker-based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infection in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s[J].Curr Opin Infect Dis,2010,23(6):5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