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喜
腦梗死是由于血管內(nèi)膜損傷,腦動脈粥樣硬化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動脈狹窄加重,使局部血栓形成,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壞死,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血液流變學是反應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為探討藻酸雙酯鈉在治療腦梗死前后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體佂的變化,隨機選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86例腦梗死患者,所有86例患者都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觀察患者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佂的變化,現(xiàn)將經(jīng)驗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資料都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86例腦梗死患者,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齡48~72歲,平均(58.21±0.23)歲。所有患者都經(jīng)頭部CT或MRI檢查,確定為腦梗死,所有患者的發(fā)病時間都小于24 h,且都沒有經(jīng)過任何藥物治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前,應用肝素鈉抗凝管,抽取5 ml靜脈血,搖勻送化驗室應用自動清洗旋轉(zhuǎn)式粘度計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患者在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2周后,同樣應用肝素鈉抗凝管,抽取5 ml靜脈血,搖勻送化驗室應用自動清洗旋轉(zhuǎn)式粘度計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觀察治療前后測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同時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佂的變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5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項目 血液流變學指標:①全血粘度(低切)。①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③血漿粘度。④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⑤紅細胞壓積。⑥血沉。⑦紅細胞電泳指數(shù)。臨床體佂:①失語。②手功能障礙。③肢體癱瘓。④感覺障礙。⑤尿便失禁。⑥病理反射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 86例腦梗死患者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后,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得到改善。
2.3 臨床體征變化 86例腦梗死患者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前后臨床體征的變化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也得到明顯改善。
表1 86例腦梗死患者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s)
表1 86例腦梗死患者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s)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5
紅細胞聚紅細胞電泳指數(shù)治療前 4.24±0.82 2.88±0.24 1.43±0.18 5.34±1.46 51.全血粘度(低切)集指數(shù) 血漿粘度 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 壓積 血沉 紅細胞2±7.2 25±2.32 4.57±0.34 6±8.6 31±3.14 5.79±0.33治療后 3.68±0.78 1.89±0.15 1.33±0.16 4.61±0.36 41.
表2 86例腦梗死患者應用藻酸雙酯鈉治療前后臨床體征的變化(例)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梗死的發(fā)病率也有所提高,年輕人也易患上腦梗死,發(fā)生死亡率的可能性會更大,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而腦梗死發(fā)生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的主要病因是高粘滯血癥,高粘滯血癥是指由于血液中一些粘滯因素升高,從而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組織氧運減少而缺氧,嚴重就會使動脈血管壁變性,從而使血小板粘附導致動脈血栓的形成[2]。通過研究,一般分為 5種類型[3]:①血液粘度增高型。②血液濃稠型。③紅細胞剛性增強型。④紅細胞聚集增強型。⑤血液凝固型。根據(jù)以上幾種類型的高粘滯血癥,我們?yōu)榉乐购蜏p少腦血栓的發(fā)生,可以通過使紅細胞聚集性降低,從而改善和降低紅細胞變形性的血漿的粘度,以此達到使血液高凝狀態(tài)減輕的目的。藻酸雙酯鈉是酸性多糖類藥物,以藻酸為基礎(chǔ)原料,用化學方法引入有效基團合成而得。其性能是具有強分散乳化性,外界因子不影響其的性能。同時藻酸雙酯鈉還具有陰離子聚電解質(zhì)纖維結(jié)構(gòu)的特點,沿鏈能集中電荷,在其電斥力的作用下,能增強富含負電荷的細胞表面相互間的排斥力,因此對紅細胞與血管壁之間及紅細胞之間的粘附作用有很強的阻抗作用,從而使血液流變學的粘彈性得到改善[4]。同時本品能失活凝血酶,從而具有很強的抗凝作用,其抗凝血的作用相當于肝素的1/3~1/2。藻酸雙酯鈉還具有阻止血小板粘附膠原蛋白的作用,使由于釋放反應,腺苷二磷酸(ADP)凝血酶激活,以及血管內(nèi)膜受損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得到抑制,故藻酸雙酯鈉具有降血粘度、抗血栓、紅細胞及血小板解聚集微動靜脈解痙等前列腺環(huán)素(PGI2)樣作用[5]。本組研究資料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在臨床上腦梗死的患者如有高粘滯血癥,通常絕大部分都有血脂的升高,而藻酸雙酯鈉不僅能改善血液的流變性,還具有明顯降低血脂的作用,且能使血脂不易于在血管壁沉積。藻酸雙酯鈉能降低血漿中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避免脂蛋白、糖蛋白對血管內(nèi)皮直接損傷,并且具有加快肝途徑清除過多的血脂的作用,從而使血脂異常對細胞膜及血管內(nèi)皮的損害得以減輕,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得到有效的抑制[6]。不僅如此,藻酸雙酯鈉對外周血管有明顯的擴張作用,使微循環(huán)得到有效的改善,抑制動靜脈內(nèi)血栓的形成。藻酸雙酯鈉改善了腦梗死的病因,必能改善腦梗死的臨床體征,本組研究中,患者在應用藻酸雙酯鈉后,臨床體征得到了明顯改善,也進一步證實了藻酸雙酯鈉對梗塞的治療作用。綜上所述:藻酸雙酯鈉治療腦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動態(tài),且能改善患者的臨床體佂,應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宋英暉.藻酸雙酯鈉治療腦梗死49例療效觀察.中外健康文摘,2009,6(7):132-133.
[2]韓曼瑜.藻酸雙酯鈉對腦梗死病人細胞間黏附分子-1和E-選擇素含量的影響.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26(6):512-513.
[3]曾少偉.阿司匹林與藻酸雙酯鈉合用預防腦梗死再發(fā)療效觀察.山東醫(yī)藥,2009,49(32):208-209.
[4]蔡谷森.藻酸雙酯鈉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生長及其與中性粒細胞黏附功能的影響.中國海洋藥物,2007,26(3):428-429.
[5]李國勝,等.藻酸雙酯鈉治療急性腦梗死100例臨床觀察.吉林醫(yī)學,2010,31(4):508-509.
[6]王秋根,等.藻酸雙酯鈉治療高脂血癥并發(fā)腦梗死46例.陜西醫(yī)學雜志,2008,37(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