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邢 丹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伴隨市場的跌宕起伏,船東、船企間不斷進行著角色轉換。危機陰影下的訂單荒讓往日風光無限的船廠無法保持淡定,不時爆出的爛尾船事件更是讓船企如臨深淵。那么,哪些“爛尾船”會成為船東抄底的搶手貨?又是誰在追逐爛尾船的身影呢?
2012年,隨著訂單快速萎縮和產能過快釋放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化,船廠正面臨著“訂單接不來,船交不出去”的雙重阻擊,不但如此,在記者走訪江蘇造船企業(yè)時,還發(fā)現一種“特別”船只的存在,盡管他們給異常冷清的船臺填充了門面,但是尷尬的身份卻是船廠老板們心中不愿提起的無奈,這些就是船廠曾經的金龜,如今已成爛尾船。
中海工業(yè)(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如華告訴記者,造船市場的不景氣,增加了棄單發(fā)生的幾率,因為這些爛尾船很多都是在船市高峰期船東花高價訂下來的,當時船東首付了20%款項,如今到了接船的時間,還需要再付80%。而反觀當下市場,一艘新船的價格可能跟需要補付的價錢差不多,甚至還低,這之間的差價船東明顯不愿意埋單,造船廠就成為“背黑鍋”的苦主。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傳平說,這種由于后續(xù)資金不足而直接表明棄船立場的船東盡管讓船廠“很受傷”,但起碼讓船廠有充足時間采取措施嘗試其他努力。另外一種情況的殺傷力對于船廠來說才是巨大的,甚至影響船廠的命運,那就是惡意棄船。這種情況,船東一般不會主動提出棄船,但為了讓船廠不能按時交船,會找出各種借口制造拖期障礙,想方設法讓船廠滿足保函合同中所標明的罰款棄船的條件,這樣,船東既能把保函抵押在銀行的錢全部抽回,又能將船棄掉。最可怕的是,有些精明的國外船東棄船之后再以相當低的價格抄回,因為合同上已經注明,如果船東把這艘船棄掉,仍保有優(yōu)先購買權,降價之后船東再買,船廠還不能賣給其他人,只能吃啞巴虧。李傳平副總經理慨嘆,像這種造價幾千萬元的船舶,船東想挑毛病,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特別是訂單荒市場狀況下,船廠處于弱勢地位。目前,盡管棄掉的爛尾船數量不多,但是仍然有國內船廠接連中招,據悉,像大洋、新世紀、新揚子、三福等實力比較強的民營船廠手里都有爛尾船,包括上海一些船廠有部分集裝箱船與國外船東聯系不上。這些大的船廠遭遇棄船,強大的經濟實力仍能讓企業(yè)有機會喘息,而很多中小船企卻很難捱過棄單這一關,他們薄弱的資金力量禁不起船東的“拖延”游戲。
江蘇潤揚船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學偉對此深有體會,他們船廠至今還停留著12艘荷蘭船東遺棄的駁船。4年前,荷蘭船東與鎮(zhèn)江華星外貿公司簽下訂單,然后再轉給江蘇潤揚船業(yè)有限公司建造,但船舶建造完后船東卻遲遲沒有交錢接船,變成了爛尾船。最近荷蘭船東又準備接回這批船,但是要求價格從當初的1.2億元人民幣降到6000萬元。鎮(zhèn)江華星貿易公司雖心有不甘,但由于這種駁船不適合國內市場,無奈之下,只好以6000萬元成交。據悉,當初這批船的造價約1億元人民幣,三四年時間,凈虧4000萬,損失慘重。黃學偉總經理介紹說,這批訂單的教訓深刻,后來我們在接非通用船型訂單時格外謹慎。當下,船廠更傾向于接國內訂單,因為國內船東、貨主大多是手上持有租約或是手上有貨才下訂單,屬于剛性需求,而國外訂單棄單的風險相對大一些。現在,像這種做虧本買賣的船廠并不是個例,據業(yè)內人士介紹,成本8000萬元人民幣的爛尾船最后不到5000萬元成交,成本5000萬元的3000萬元成交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爛尾船低于市場價近50%的誘惑,使抄底爛尾船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據報道,挪威航運大亨費迪里臣已購進6艘全新低油耗油輪,這些船只全部是在建的新船,因船東缺資金無法付款而“爛尾”,費迪里臣按最初船價的一半買入。費迪里臣表示,收購船只行動目前僅僅是個開始。他還向船廠提出要那些應在2014年或2015年交付而“爛尾”的大型干散貨船,他預測今年或是明年將有更多此類船只因缺錢而在船廠被迫再出售。
揚州科進船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傳永對記者說,現在市場上抄底的船東大致有三類。第一類是一些世界級大船東,他們規(guī)模強大且實力雄厚,在船市上經過多年洗禮,深諳市場操作規(guī)律,是高拋低買的高手,被認為是市場上真正的投機“殺手”。這些船東憑借高素質的管理團隊、技術隊伍,以及法律團隊的周密運作,在市場低谷來臨時,他們會拋出定船意向,開始全球詢價。船舶開建后,他們通常會通過設置障礙,造成船廠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工期,從而達到其合理棄船的目的。這類船東雖不是主流,但的確存在。市場蕭條時期,造船企業(yè)慌不擇單,往往掉進陷阱。江蘇的江都船廠、老江洋(大洋)船廠就是這樣倒掉的。
第二類是渴望良性發(fā)展的訂單型船東,主要以西方大船東和國有航運企業(yè)為主,這類船東比較誠信,以剛需為主。出于保證運力的目的,他們每年都有自己的更新和換代計劃保障訂船份額。由于爛尾船并不代表質量差,反而有些品質還非常好,價格也很低廉,這些航運企業(yè)就會利用買“爛尾船”來擴大船隊規(guī)模。還有些船東,要報廢一些船,把舊船拆掉賣掉,為了保有市場占有率,愿意抄底爛尾船。這些船東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品牌,希望按照市場規(guī)律做事,當質量與價格發(fā)生沖突,它會選擇質量,并且不會以拖期為原由罰款。
第三類是嘗試性的船東,中國的貨主比較多,如鋼鐵企業(yè),假設每年有1000萬噸運輸量,它就有可能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在船價低時嘗試購進部分低價船舶。
然而,投機與風險如影隨形,爛尾船低價誘惑背后,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因此,船東并不敢盲目行動。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說,抄底爛尾船首先要評估風險,船東要去驗船、參加試航,看是否符合各種國際規(guī)范與標準,但因為船已經造出來,質量上的風險還是可控的。其次,受歐債危機影響,船東買船在國外銀行融資相對困難,就算船價很低,大多也都需要融資籌錢,因此,在資金上也是冒著一定的風險。再有,為了保持船隊的市場地位,大船東們手里往往握有很多船,如果額外訂新船或抄底爛尾船,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運力需求不足,船租不出去或是沒貨運,風險也比較大。因此,現在大多數船東都很理智,很少下單,大都持觀望態(tài)度。
抄底爛尾船,這到底是“幫”了造船廠,還是“傷”了造船廠呢?大家各持己見。江南造船總工程師胡可一說:一些船東訂船后,財務狀況發(fā)生了變化,資金鏈出現問題,后續(xù)資金難以為繼,按照行業(yè)規(guī)則,這艘新船可以轉賣,這是合同允許的行為。對船廠來講,這艘船就成了爛尾船。盡管前面的船東不要了,但是很有可能已經付款80%,或50%,此時船廠只要將船以半價賣出,收益就要比再造一艘新船還好。所以有些敢于抄底的船東青睞爛尾船,就是看中它雖然是棄船,但質量不錯。從這個角度來看,抄底爛尾船既減輕了船廠的壓力,又能使船東獲利,堪稱雙贏。俗話說,船市好時買爛船,船市爛時買好船,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對于個別投機船東毫不手軟地砍價抄底爛尾船,大多數船廠表示不贊同。江蘇潤揚船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學偉說,船廠造船的大部分資金也是來自于銀行融資,在訂單稀少的弱市背景下,造船利潤本就很低甚至沒有利潤,遇到棄船就會讓船廠更加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及時賣掉爛尾船,銀行貸款就還不上,還不上貸款,就會被銀行列入黑名單,因此,船廠處理爛尾船的價格一般都非常低,如果船東此時還要下狠刀猛砍價,那幾乎是將船廠往懸崖下推。
對于低價抄底爛尾船,盡管雙方觀點不一,但把握時機做好投資無可厚非,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卻是為廣大船東、船企都深惡痛絕。抄底、抄底,似乎每當市場大起大落之際,總有抄底的聲音出現,那么,精明的船東到底有沒有抄到底?江南造船總工程師胡可一認為,抄底爛尾船的行為自從2009年造船危機以后就不曾停止,最后真正達到良性擴充船隊規(guī)模的并不多。前幾年有人訂巴拿馬散貨船,每個價位都有人訂,這跟股市是一樣的,也許永遠抄不到底。船也是這樣,在高峰的時候也有人訂,因為高峰的時候租金更高,像7600噸巴拿馬散貨船,最高的時候達到5700萬元,大家還搶著要,期間也有在5500萬元、4700萬元買的,后來3200萬元時有人認為抄到了底,現在已經2700萬元了。事實證明,大家總在抄,但是抄的都不是底,與其這樣,還不如按照市場機制運作,苦練內功,靠實力“做底”以待再次發(f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