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軒
2月21日,國土資源部召開《2011年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和集體土地建公租房情況》新聞發(fā)布會。在此次國土部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被問及“小產權房”問題時,國土資源部執(zhí)法監(jiān)察局巡視員王宗亞重申“小產權房”不予確權登記,不受法律保護的規(guī)定。他還表示,今年國土資源部將會在全國選擇部分城市開展“小產權房”清理工作。
盡管“至于在什么地方,如何開展,目前都還正在研究之中”,但想到此我心頭卻涌現(xiàn)出李清照那樣的縷縷愁絲和滋味——“剪不斷,理還亂”。
清理“小產權房”的新聞,讓我第一時間想起“布吉事件”。
據新聞報道:龍年零時一到,深圳多處響起煙花爆竹聲。然而,在龍崗布吉新樂路的布吉綜合市場外拆遷承包商雇用500余人圍住市場,燃放的爆竹不為辭舊歲,卻為掩蓋違法強拆的風炮轟鳴。三層樓高的布吉綜合市場在6臺機器一齊施工中被挖塌一部分,一些商鋪的物品夾在廢墟中。機器聲、打斗聲響起,防暴車、救護車趕來,數人受傷被送往醫(yī)院。
布吉派出所出動百余警力阻止,被強拆人員包圍,200余商戶與強拆人員起沖突,警方出動防暴裝甲車才將現(xiàn)場控制。當晚,布吉派出所已控制6名強拆人員和現(xiàn)場負責人,查扣和收繳違法強拆工具,1名違法強拆的主要責任人已被刑拘。1月24日,警方以涉嫌毀壞他人財物為名,刑拘強拆方7人。(1月24日、25日《南方都市報》)后來得悉,布吉綜合市場開發(fā)商負責人被刑事處理。
此事難免引發(fā)社會的種種思考。尤為令人思索的是,當我們天天高喊和諧社會之際,深圳影響較大的幾起群體事件,卻集中爆發(fā)在原關外發(fā)展最早、人口密度最大的布吉片區(qū):僅去年9月以來,小學學位事件、小產權房業(yè)主堵路事件、建筑商打地基損害鄰近小區(qū)建筑事件,包括本次事件,一樁接一樁,難道僅僅是偶然?
當我們熱衷于將城市升級的利好,轉變?yōu)楫a業(yè)至上、土地資源至上的思維,大力發(fā)展新城、大力構建城市新區(qū)時,當各區(qū)利益集團熱衷于大興土木之時,當我們只對產業(yè)升級情有獨鐘之時,一樁樁“布吉事件”應該給有關部門敲響警鐘了。500多人的強拆聲勢,可以說:無論是法理還是倫理,在深圳的除夕夜已經蕩然無存。
此前,國家土地執(zhí)法監(jiān)察局局長李建勤表示,小產權房是指集體土地上建的房子,賣給非本經濟村組織成員。比如,農民宅基地拆除后蓋成商品房,城里的市民去購房,就是小產權房。國家明確規(guī)定城里居民不可買宅基地建房,也不可以買小產權房。目前國家要求各地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確權登記,但凡是小產權房不允許登記,不受法律保護。
雖然小產權房的“非法之身”早已定論,但對于小產權房的界定,目前有很多的不明確。國土資源部的說法,“小產權房”就是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包括在這些土地上開發(fā)并銷售的商品房。應該說,沒有取得國家房屋產權證的房屋都應該是小產權房。但這個老大難的歷史一流問題解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種種留待解決的問題,的確可以說明小產權房的處理方式必須慎之又慎,況且針對的對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農民或者處于收入較低階層的購房人群,而且小產權房在我國行業(yè)發(fā)展初期對市場也形成了一定的補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短板,因此其處理方式應當循序漸進、分而治之,這些方法和思路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適合。而對于立法和體制完善層面的問題,則更是長遠需要解決的問題了。
以前一段時間以及未來作為高房價下的現(xiàn)實選擇,小產權房在市場上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壓也并未阻止買房者的熱情,小產權房“兜著圈賣”仍然火爆大江南北,特別是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在電視上看到“布吉事件”時我在異鄉(xiāng),回想當年剛來深圳租住“小產權房”乃是迫不得已。隨后的年月讓我知道:租住過“小產權房”的奮斗者不是少數。
小產權房政策路線表
正如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部主任竹立家教授所言,“小產權房”反映出老百姓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在購房時“別無選擇”的困境。雖然政府一直在提加大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但住房保障仍然相對滯后。解決“小產權房”問題,除了強拆之外,更應當從制度上研究治本之策。竹立家說,叫?!靶‘a權房”之后,政府應著力引導消費者回歸大產權房的合法軌道上來,當務之急是加大經濟適用房、兩限房等保障性住房地塊的供應。
業(yè)內對此也比較關注。
潘石屹認為:“小產權房”屬于歷史問題。中國建筑質量的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很多沒有受到質量監(jiān)管的房子,農民自建房,大量小產權房,這些房子的建設都是游離于中國建筑質量監(jiān)督體系之外,房子的質量一般都很差,也很容易出質量問題?!靶‘a權房”問題非常復雜,積累了十幾年的問題。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可能涉及超過30萬家庭。但是越早處理越好。而時寒冰更是大膽指出:小產權房是政府縱容所致。小產權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一天天建造起來的。如果小產權房違法,有關部門早在建造之初就該阻止,根本就不會建起來,更不會公開銷售!因此,現(xiàn)在如果清理小產權房,有關部門必須承擔購房人的損失——因為這種損失是有關部門不作為造成的。
筆者認為,小產權房問題的根源還在于當前房地產市場供需的脫節(jié)。小產權房的公開交易已有相當規(guī)模,一旦合法渠道遭禁又要遭遇清理的命運,很可能會被地下市場取而代之,或者說換個名字再進尋常百姓家。
再說,有關“小產權房”的政策近年來一直被提及,但問題很難在先天不足的環(huán)境下果斷執(zhí)行。反之,小產權房卻在治理中欲來越多。有專家估計,一般城市的小產權房占房產總量的10%-40%。而深圳小產權房占房產總量的50%,總數超過40萬棟,深圳曾兩度試圖通過“合法化”解決違建問題,結果反而越治越兇。
所以說,剪不斷,理還亂。是不是正好適合描述此種社會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