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向陽 潘穎珍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發(fā)疹性疾病,多發(fā)于2~l0歲兒童,近年來成人水痘發(fā)生率有增多趨勢。筆者采用小劑量激素合阿昔洛韋治療成人水痘43例,療效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6例均為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均符合成人水痘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最大58歲,最小18歲;對照組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最大58歲,最小1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排除患有嚴重肝腎疾病、糖尿病及消化性潰瘍者。
1.2 實驗室檢查 10例血常規(guī)WBC(10.0~14.0)×109/L,N0.60~0.70。5例尿常規(guī)檢查有輕度異常。心電圖檢查5例有T波輕度改變,2例ST-T段改變。4例肺部X線攝片異常(局部紋理增多、增粗或炎癥改變)。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用阿昔洛韋250mg加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共7d。同時予以抗組胺藥口服及爐甘石外涂,繼發(fā)細菌感染時及早應用抗生素。治療組另予潑尼松10mg,每日3次,連用3d;潑尼松10mg,每日2次,用2d;潑尼松10mg,每日一次,用2天。均以7d為1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痊愈:熱退,皮損全部消退,臨床癥狀消失。顯效:熱退,皮損消退70%,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熱退,皮損消退50%,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無效:熱退不顯,皮損消退30%或無改變,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觀察人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組間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所有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及痊愈時間比較,見表1。結果治療組的發(fā)熱恢復正常時間、退熱時間、皰疹開始結痂時間及皰疹痊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及痊愈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及痊愈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發(fā)熱恢復正常時間 退熱時間 皰疹開始結痂時間皰疹痊愈時間治療組 4.23±1.52△ 1.75±0.81△ 3.75±1.59△ 5.49±3.27△對照組 5.57±2.38 2.01±0.79 4.89±2.08 6.75±3.62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結果治療組的有效率(97.67%)高于對照組(90.7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1,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皮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由于水痘疫苗目前沒有納入計劃免疫,近年來水痘發(fā)病有增多的趨勢。而是否發(fā)病完全取決于機體當時的免疫狀態(tài)。未患過水痘的18~25歲的成人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直接或間接接觸水痘病毒后就有可能患水痘,而且癥狀和體征要比小兒嚴重。為防止并發(fā)癥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的發(fā)生,一旦確診,應及早積極治療。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具高度傳染性的發(fā)疹性疾病,以皮膚黏膜上分批出現(xiàn)水皰且伴有輕度全身癥狀為特征。成人水痘病程及前驅期較長,全身癥狀、局部皮損及瘙癢癥狀較兒童為重。原因為①患者體內無特異性抗體;②患者抗體水平過低,不足以中和對抗VZV。阿昔洛韋抑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DNA多聚酶,以起到抗病毒作用,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均有效,屬高選擇性和較低毒性的抗病毒藥物。激素單獨治療可致水痘加重[2],但激素早期治療帶狀皰疹可有效防止后遺神經痛的發(fā)生,這得到了大部分專家的認可[3]。筆者將其應用到了同樣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成人水痘上,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筆者推斷可能與除激素的抗炎作用外,還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促進結痂有關。
[1] 李夢東,王宇明.實用傳染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23-329.
[2] 閆華梅.潑尼松致水痘加重 1例[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9(5):126.
[3]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