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賣報的小行家』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膾炙人口的《賣報歌》,由田漢的夫人安娥作詞,音樂家聶耳作曲,于1933年年底創(chuàng)作?!顿u報歌》中“賣報童”的原型是當時一個11歲的小姑娘,姓楊,當時還沒有正式的名字,人們都叫她“小毛頭”。
1922年6月15日,“小毛頭”出生于蘇州盤門一戶楊姓人家。1931年,“小毛頭”跟隨家人逃難到上海。為了謀生,“小毛頭”的母親和姐姐擺了個報攤,“小毛頭”也跟著賣報。
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一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她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臟的報紙都買走了。這個人就是聶耳。從此以后,聶耳常來買她的報紙,有時還幫她叫賣。
聶耳非常同情“小毛頭”的身世,“小毛頭”在風雨中賣報的情景和叫賣聲一直留在他的腦海中。于是,聶耳請?zhí)餄h的夫人、作詞家安娥寫了一首歌詞,他自己作曲,一首響亮的《賣報歌》誕生了。1934年,聶耳創(chuàng)作的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公演,聶耳要“小毛頭”擔任劇中“賣報童”的角色。在舞臺上,“小毛頭”放開嗓子唱起《賣報歌》,從此,這首歌廣為傳唱。
同年,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拍攝電影《人生》,聶耳推薦“小毛頭”扮演了童年阮玲玉。“小毛頭”由此進入電影界,以后又參加了《青春》 《暴雨梨花》 《寒江落雁》等多部電影的拍攝,還在抗戰(zhàn)初期參加了話劇演出。
中共地下黨員張光銳曾為“小毛頭”提供學費,讓她去讀書,還給她取了個學名叫“楊碧君”。從此“小毛頭”有了自己的名字,并于1932年進入培華小學,1934年跳級進入南洋中學。
楊碧君從進入電影界當小演員起步,到20歲時已成了電影明星。1948年,楊碧君與音樂家兼畫家嚴折西結(jié)為夫妻,二人育有三女一子。
改革開放給楊碧君老人帶來了安定的晚年生活。2011年6月15日,白發(fā)蒼蒼的楊碧君老人坐著輪椅登上上海大劇院的舞臺,與一群打扮成小報童的小演員們一起唱響《賣報歌》。
(文/瞿銘榮 據(jù)《檔案春秋》)
book=12,eboo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