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興玲
(肇慶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6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糖尿病發(fā)病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每天約有16 000人成為糖尿病患者,約有3 000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防治任重而道遠[1]。臨床治療中發(fā)現部分老年患者因病程長、口服降糖藥失效及治療不規(guī)范等原因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而人胰島素的廣泛應用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延緩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2]。為了尋求更具優(yōu)勢的胰島素,我科應用預混門冬胰島素30與預混人胰島素30R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對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進行了觀察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8例均為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51例;年齡61~83歲,平均(68.73±3.52)歲;病程1.4~7.9年,平均(3.65±0.81)年;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118例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將118例患者按就診編號奇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9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應用預混門冬胰島素30治療,而對照組應用預混人胰島素30R治療,連續(xù)觀察兩個月,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變化情況及低血糖發(fā)生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
1.3 治療方案 (1)觀察組:每天早晚餐時即刻注射門冬胰島素30(即諾和銳30,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對照組:每天早晚餐前30 min注射人胰島素30R(即諾和靈30R,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全部患者胰島素劑量根據血糖水平給予個體化針對治療,且應用統(tǒng)一血糖儀及試紙條監(jiān)測指尖血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所得數據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全部在統(tǒng)計軟件SPSS18.0上進行,檢驗標準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指標均下降,且觀察組患者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比較(±s,mmol/L)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5;觀察組FPG:t=6.52,P=0.034;餐后2 h血糖:t=5.77,P=0.035;HbA1c:t=4.82,P=0.041。對照組 FPG:t=6.31,P=0.36;餐后 2 h 血糖:t=4.86,P=0.039;HbA1c:t=3.17,P=0.964。兩組比較#P<0.05;治療前FPG:t=2.41,P=1.62;餐后2 h血糖:t=2.68,P=1.53;HbA1c:t=2.85,P=1.16。治療后 FPG:t=3.05,P=1.27;餐后2 h血糖:t=5.16,P=0.38;HbA1c:t=4.87,P=0.039。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時間點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FPG 10.17±2.13 6.18±1.42*10.09±2.16 6.52±1.85*餐后2 h血糖11.32±2.45 8.06±1.73*#11.29±2.51 9.13±1.96*HbA1c(%)7.85±1.46 6.21±1.07*#7.81±1.63 7.46±1.29
2.2 低血糖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記錄低血糖事件7次,均為輕微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1.86%,而對照組記錄低血糖事件16次,其中3次為嚴重低血糖,發(fā)生率為27.1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4.37,P=0.039<0.05)。
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絕大多數,臨床以糖代謝紊亂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為主要表現。由于需長期服藥,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而加之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容易產生多種慢性并發(fā)癥,積極探討防治老年糖尿病的切實有效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熱點[3]。目前糖尿病治療方法主要為生活方式干預、口服降糖藥與胰島素,當病程發(fā)展至一定階段,口服降糖藥已控制不良者,則需給予胰島素治療。而每日早、晚餐前注射預混人胰島素是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廣泛使用的治療方案,且以諾和靈30R為多,其含有30%可溶性人胰島素、70%人胰島素諾和靈N,但具有可溶性胰島素吸收延遲、難以滿足控制餐后高血糖需要的不足[4]。門冬胰島素30含30%可溶性門冬胰島素和70%精蛋白門冬胰島素,皮下注射起效更快,恢復基礎狀能更好地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同諾和靈30R相比,最大血清胰島素濃度比其高50%,達到最大濃度時間是其一半,能更好控制餐后血糖[5]。近年來相關報道并不少見,其中,謝樹桂[6]研究稱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且低血糖事件發(fā)生率低,是一種簡便、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而鄧春穎等[7]報道每日兩次注射預混人胰島素聯(lián)用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較好,方法簡單,經濟花費不高,依從性好,是一種優(yōu)勢選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1.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12%,且無嚴重低血糖事件,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A混型人胰島素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且預混門冬胰島素30較預混人胰島素30R降低血糖療效更顯著。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觀察時間較短、樣本量不大,未對胰島素劑量及并發(fā)癥等分別進行觀察,這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深入研究。
[1]周 峰.二甲雙胍聯(lián)合預混人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30(9):317-318.
[2]陸菊明.預混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201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讀[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19(2):187-189.
[3]李永忠,余玲玲.老年糖尿病的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5(9):1118-1119.
[4]宗海軍,董吉祥.門冬胰島素30和預混人胰島素30R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2010,30(5):1080-1081.
[5]李海霞,張麗麗.預混門冬胰島素30和預混人胰島素30R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4):135-136.
[6]謝樹桂.雙時相門冬胰島素30與預混人胰島素30R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8(2):99-101.
[7]鄧春穎,董巍巍,喬 靜.預混人胰島素聯(lián)合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0,21(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