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冬怡
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對COPD合并肺性腦病的療效研究
帥冬怡
目的探討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腦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將82例COPD合并肺性腦病的患者,按照給氧的差異分為:研究組,共40例,予以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對照組,共42例,予以常規(guī)吸氧。比較觀察兩組患者血氣分析及肺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治療后研究組的pH值、PaO2、SaO2及PaCO2等血氣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速(PEFR)等肺功能指標也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可以有效地糾正低氧血癥,改善患者氣流受限的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腦病;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療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由于肺功能一般都處于失代償狀態(tài),易在感染、手術(shù)等誘因的情況下出現(xiàn)肺性腦病。臨床上一般使用機械通氣治療來糾正COPD合并肺性腦病狀態(tài)。目前臨床上在COPD急性發(fā)作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中應用經(jīng)鼻或面罩無創(chuàng)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臨床療效良好,然而BiPAP對于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報道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B(tài)iPAP對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82例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7例,女25例,平均年齡(64.5±6.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診斷標準(2007年)[3],并且所有患者均存在肺性腦病。排除標準:①心跳呼吸驟停;②有誤吸證據(jù);③深昏迷,患者的自主呼吸微弱;④存在著心、肝、腎等其他臟器功能衰竭;⑤患者的血液動力學不穩(wěn)定。
按照給氧的差異分為:研究組,共40例,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與吸氧的基礎(chǔ)上予以BiPAP通氣治療;對照組,共42例,予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與吸氧治療。兩組在年齡、性別、肺功能基礎(chǔ)指標等方面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例均按常規(guī)治療,包括糾正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抗感染、祛痰、平喘、應用呼吸興奮劑、氨茶堿等對癥及支持治療。研究者給予BiPAP治療,應用BiPAP Synchrony呼吸機(購自美國偉康公司),通氣模式設定為自主模式與定時模式(S/T)相結(jié)合,潮氣量維持在10ml/kg,呼吸頻率維持在14~18bpm,氧流量維持在4~6L/min,呼氣相壓力從3~5cmH2O,吸氣相的壓力從6~10cmH2O起,逐步增加到8~18cmH2O。根據(jù)病情需要,調(diào)整每天的BiPAP通氣的時間,并逐漸減少機械通氣時間。
1.3 指標觀察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1周與治療后一天檢測患者的血氣分析及肺功能指標,其中動脈血氣分析使用Biomedical血氣分析機(購自美國Nova公司),肺功能檢測使用Master screen PFT肺功能儀(購自德國JAEGER公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組間及治療前后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血氣分析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pH值、PaO2、SaO2及PaCO2等血氣指標均無差異(P>0.05),而治療后研究組的pH值、PaO2、SaO2及PaCO2等血氣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各項血氣指標無差異(P>0.05),而研究組治療后的各項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比較
2.2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速(PEFR)等肺功能指標均無差異(P>0.05),而治療后研究組的FEV1、PEFR等肺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無差異(P>0.05),而研究組治療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臨床研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COPD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即是肺性腦病,其發(fā)生率約在30%,如果臨床上對于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的治療不及時及適宜,則病死率高達30%~50%左右[1]。以往臨床對于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多給予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但是臨床也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存在著人工氣道管理較為困難、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以及機械通氣相關(guān)肺損傷發(fā)生率高、創(chuàng)傷較大,因此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較差。目前臨床上已開始在COPD急性發(fā)作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中應用BiPAP治療,結(jié)果臨床療效顯著。因此本研究應用Bi-PAP治療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了解是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功能低下等病理狀態(tài)。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應用BiPAP治療后的pH值、PaO2、SaO2及PaCO2等血氣指標顯著改善,低氧血癥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明顯改善;同時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速(PEFR)等肺功能指標也顯著得到提升,因此BiPAP治療COPD合并肺性腦病臨床療效顯著。從病理生理學角度分析,可能與以下的原因有關(guān):①Bi-PAP能改善通氣/血流比值,進而有效改善呼吸功能;②Bi-PAP能通過正壓輔助通氣,顯著增加肺泡通氣量;③BiPAP能減輕心源性肺水腫,改善心功能;④BiPAP能減少吸氣時做功,克服氣道阻力,緩解呼吸肌的疲勞[2]。因此COPD合并肺性腦病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可以有效地糾正低氧血癥,改善患者氣流受限的程度。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7,46(3):254-261.
[2]楊艷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1(3):322-325.
344000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ICU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