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嬋 張海紅 劉妙燕
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yī)院腎內(nèi)科,廣東開平 529300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功能衰竭主要并發(fā)癥之一。尤其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腎性貧血[1-3],并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如腦損害、頭暈、心衰、虛弱無力、易感染等[1-2]。為探討對于不同原發(fā)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維持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程度是否存在差異,筆者對所在醫(yī)院收治的維持血液透析中前2位病因(慢性腎小球腎病、糖尿病腎?。┌槟I性貧血的患者進行對照分析,比較兩組貧血程度差異,并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確診的慢性腎小球腎病及糖尿病腎病尿毒癥伴腎性貧血的患者70例,均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入選標準根據(jù)1992年黃山會議座談會對慢性腎衰竭(尿毒癥)的診斷及貧血的診斷,即Scr≥ 707μmol/L,Ccr≤ 10 mL/min,Hb≤ 110 g/dL。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病維持血液透析患者42例,男女各占一半;透析時間20~50個月,平均(38±1.5)個月;糖尿病腎病維持血液透析28例,男女各占一半;患者血液透析均為3次/周,4小時/次,透析時間最短17~63個月,平均(32.0±1.2)個月;納入者均無明顯鐵、維生素B12及葉酸缺乏;無頑固性高血壓及嚴重的出血、感染;無惡性腫瘤及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
均按照每周80~120 U/kg,分3次皮下注射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深圳新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chǎn),S20050028)。
入選患者在血透時間相同及使用相等劑量促紅細胞生成素及藥物情況下,于2010~2011年每3個月查一次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量(HB)、紅細胞比積(HCT)、C 反應(yīng)蛋白(CRP)、血沉(ESR),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對比分析貧血程度。
應(yīng)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糖尿病尿毒癥維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比積、計數(shù)均低于慢性腎小球腎病維持血液透析患者,而C反應(yīng)蛋白、血沉均高于慢性腎小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貧血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癥狀之一,腎性貧血可導致患者生存率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增加,死亡率增加,生活質(zhì)量降低,所以糾正腎性貧血一直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重點之一。而腎性貧血與促紅素分泌絕對或相當不足、各種酸性產(chǎn)物潴留(EPO活性受抑制,紅細胞破壞增多,直接抑制骨髓造血)、造血原料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12)、出血、紅細胞丟失增多等相關(guān)。本研究排除其他干擾因素,以不同原發(fā)病導致需維持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貧血程度做一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糖尿病尿毒癥維持血液透析患者較慢性腎小球腎病維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貧血程度嚴重,是否與糖尿病慢性消耗及嚴格飲食控制使營養(yǎng)失衡、糖尿病導致蛋白糖基化正常血紅蛋白減少、糖尿病植物神經(jīng)病變胃腸道功能紊亂吸收障礙、糖尿病腎病致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或抵抗、血小板糖基化導致凝集功能亢進、血紅蛋白糖基化及高血糖記憶現(xiàn)象誘導微血管病變和血管內(nèi)膜損傷使紅細胞破壞增加、機體較多的炎癥因子等造血負調(diào)控因子會抑制造血等其他因素相關(guān)需進一步研究[1-4],而這一結(jié)果對于以后針對這兩種不同原發(fā)病導致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制定糾正貧血治療方案是否具有指導意義,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表1 3組治療效果比較(± s)
表1 3組治療效果比較(± s)
組別 n RBC(×1012/L) HB (g/L) HCT(%) CRP(mg/L) ESR(mm/h)糖尿病組 28 3.02±0.35 88.0±0.4 26.40±0.15 20.00±0.10 28.0±0.6慢性腎小球組 42 3.50±0.16 101.0±0.2 29.40±0.16 15.00±0.15 26.0±0.5
[1]李萬梅,張南雁,蔡明江.糖尿病患者貧血與低血糖發(fā)生的相關(guān)分析[J].中華綜合醫(yī)學雜志,2003,5(3):15.
[2]James SH,Meyers AM.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as a complication ofdiabetesmelitus[J].Am JMedSci,1998,315(3):211.
[3]SassoFC,De Nicola L,Carbo nara O,et a1.Cardiovamar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management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 Care,2006,29(3):498*503.
[4]楊麗平,李平.糖尿病腎病合并貧血的相關(guān)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09,10(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