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平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平頂山 467000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是30~50歲育齡期婦女的常發(fā)病,發(fā)病率為20%~30%[1],發(fā)病原因與雌激素的長期刺激有關,傳統(tǒng)的子宮切除治療方法多采用開腹手術。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手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大多數(shù)子宮肌瘤都能夠在腹腔鏡下完成。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以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恢復快越來越被患者接受。這對維持女性內分泌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2]。筆者所在醫(yī)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取得非常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期采取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102例,年齡28~45歲,平均(35.51±1.23)歲;肌瘤直徑3~8 mm;肌瘤個數(shù)1~3個;肌壁間肌瘤24例,漿膜下肌瘤69例,闊韌帶肌瘤9例。觀察組102例,年齡27~46歲,平均(34.53±1.35)歲;肌瘤直徑3~8 mm;肌瘤個數(shù)1~4個;肌壁間肌瘤21例,漿膜下肌瘤68例,闊韌帶肌瘤13例?;颊呔韵赂箟嬐丛陆浂啵谢颊咝g前均進行血、尿、便常規(guī)檢查,生化檢查,凝血四項檢查。所有患者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不孕,超聲提示子宮肌瘤就診,排除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宮頸癌可能。具有手術適應證。
觀察組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取膀胱截石頭低臀高位。臍孔穿刺形成氣腹后,經臍穿刺安放10 mm套管置入腹腔鏡,下腹兩側取臍與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分別安放10 mm右操作套管、5 mm左操作套管從陰道放置舉官器以便術中更好地暴露肌瘤。氣腹壓力達12 mm Hg,縮宮素10~20 U注射瘤體周圍,在腹腔鏡下探查肌瘤形態(tài)、子宮位置依次切除肌瘤,根據(jù)瘤腔深淺選擇單層或雙層縫合瘤腔及創(chuàng)面??p合后使瘤腔邊緣內翻,表面平整光滑,涂抹生物黏合劑防止黏連。切除的子宮肌瘤瘤體由子宮粉碎器將肌瘤粉碎逐塊取出,沖洗盆腔,取出器械,拔出戳卡。送病理常規(guī)檢查。對照組選下腹橫切口,術中瘤體注射縮宮素10~20 U,依次切除肌瘤。用1號可吸收線單層或雙層縫合,使瘤腔邊緣內翻,表面平整光滑,涂抹生物黏合劑防止黏連。送病理常規(guī)檢查。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 102 73.24±5.63* 64.36±12.34* 10.35±2.74* 5.12±1.35*對照組 102 95.42±4.78 89.42±14.33 17.56±2.87 8.25±1.47
腹腔鏡組尿潴留6例,腸脹氣3例;對照組尿潴留8例,傷口感染2例,腸脹氣6例,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傳統(tǒng)式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有腹部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相對較慢的缺點,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腹腔鏡微創(chuàng)的優(yōu)點[3],達到去除病灶保留子宮的目的,是一種全新的手術方式。其對腹部創(chuàng)傷小、切口美觀、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能保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術后盆腔黏連率低,降低二次手術難度和風險,可保留子宮,維持正常月經和生理功能[4]。因此,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無疑是保留子宮的理想術式。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必須準確掌握以下患者手術適應證:不孕癥或反復流產;肌瘤≤8 mm的單發(fā)子宮肌瘤或肌瘤生長速度快。肌瘤個數(shù)應在3~4個以內,且應位于子宮表面或肌層;既往妊娠時并發(fā)疼痛、出血、早產、感染者;引起月經量過多、疼痛及明顯的壓迫癥狀。子宮穿孔、瘺管形成、妊娠期子宮破裂是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因此作好術前評估是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保持腹部傷口的干燥。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且比開腹手術具有優(yōu)勢,但是并非全部適合于所有子宮肌瘤患者。腹腔鏡不能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肌壁間肌瘤>10 cm或肌瘤位置較深,手術難度較大,也不適合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存在心功能異常也不適合,因為腹腔鏡手術要造成人工氣腹會增加手術風險,因此對于子宮肌瘤患者要慎重選擇腹腔鏡治療;但是醫(yī)生也要掌握手術適應證,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傊瑢τ谧訉m肌瘤患者,要根據(jù)肌瘤大小、位置、生育要求等綜合考慮采取何種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對于患者需要保留子宮要求生育、漿膜下子宮肌瘤、無腹腔鏡治療禁忌證的患者,還是建議選擇腹腔鏡手術。
本研究觀察組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應用開腹手術治療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疼痛輕、胃腸功能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手術方式。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子宮肌瘤年輕患者理想的手術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美麗.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9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6A):89.
[2]謝珊莉.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92例分析[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1,26(4):219-220.
[3]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72.
[4]朱君.腹腔鏡行子宮肌瘤剔除術50例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1,17(9):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