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美聚焦”網(wǎng)站8月13日文章,原題:北京謹慎的南美安全政策 過去10年來,中國與南美關系迅速升溫,北京在南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集中于經(jīng)濟目標,并有意限制軍事關系,以防美國拉響警報。
目前中國的地區(qū)安全活動主要由有限的交流、軍售和參與人道主義行動構成。雙邊軍事交流包括高層互訪及教育項目,但頻率明顯低于與亞洲、西方和非洲的交流。軍事官員互訪已很常見,這對于雙邊關系發(fā)展、中國軍方獲取南美軍事和地區(qū)安全情報而言,十分重要。
高層訪問還為軍售提供了機會———這是中國與一些南美國家安全紐帶的重要元素,比如那些堅持反美立場或財政緊張、買不起更先進俄制、歐制和美制武器的國家。鑒于近來南美鮮見國家間戰(zhàn)爭,這些國家能夠接受不甚先進的中國武器,將之用于國內安全和打擊毒品走私等跨國威脅。近年來中國對南美的軍售主要包括飛機、雷達、小型武器和輕武器。阿根廷、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都是中國的重要客戶。
盡管如此,一些客觀障礙限制了中國軍售。2007至2011年,對南美的軍售只占中國總體對外軍售的6%。有的國家認為中國造的武器質量不如俄羅斯和西方,還有些不愿更換新武器供應商,以免出現(xiàn)兼容性問題及重新培訓、運輸?shù)嚷闊?。軍售還受到另一個因素困擾,即中國武器常落到地區(qū)武裝集團手中,如哥倫比亞游擊隊和墨西哥毒品幫派等。盡管中國并未直接向這些集團出售武器,但第三方中間人會在未經(jīng)中國許可的情況下,把中國造輕武器轉售給他們,令北京聲譽受損。
中國在南美地區(qū)的軍事存在規(guī)模很小,范圍也被嚴格限定在人道主義援助領域,如海地維和、“和平天使”醫(yī)療救援聯(lián)合行動等。這些提升了北京的“軟實力”,增加了該地區(qū)對中國的善意。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道主義行動強化了北京對全球安全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中國在南美保持有限軍事存在,主要目的是為北京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支持,避開與美國的不必要對抗,在不引發(fā)華盛頓負面反應的前提下推動中南合作;同時也有助于收集地區(qū)安全情報,并為中國未來提升在該地區(qū)的防務存在奠定基礎?!ㄗ髡呃聿榈?middot;威茲,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