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 (海南 ???570208) 余 杏,盧孝東,王永卿,蔣翡翎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 (海南 ???570208) 余 杏,盧孝東,王永卿,蔣翡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 (AL)患者97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8例,年齡16~62歲,平均年齡 (41.37±10.54)歲。所有患者均經血常規(guī)檢查、骨髓穿刺檢查以及細胞化學染色確診。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肝、腎等臟器的嚴重疾病以及全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ALL)38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ANLL)59例 (M1型4例,M2型12例,M3型6例,M4型11例,M5型17例,M6型9例)。另選同期本院95名門診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8例,女性47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 (42.47±11.04)歲。
1.2 標本采集 對照組于清晨空腹抽取3~5mL靜脈血,AL患者于化療前抽取3~5mL靜脈血,常溫離心分離血清,-20℃保存待測。AL患者在化療后以及復發(fā)時均要抽取靜脈血進行檢測。
1.3 檢查方法 采用Olympus AU2700(日本)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配套相關試劑進行檢測。選用人乳酸脫氫酶(LDH)ELISA試劑盒 (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和人羥基丁酸脫氫酶 (HBDH)ELISA試劑盒 (上海時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AL患者化療前與正常對照患者、AL患者化療前后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的變化。
2.1 AL患者臨床化療效果 經化療后,97例 AL患者完全緩解 (CR)52例 (53.61%),部分緩解 (PR)24例(24.74%),未緩解 (NR)21例 (21.65%),復發(fā) (RC)16例 (16.49%)。
2.2 AL患者血清LDH和HBDH水平的變化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L患者化療前LDH [(124.95±24.19)IU·L-1vs(821.57±244.58)IU·L-1]和 HBDH [(167.49±22.13)IU·L-1vs(945.59±310.58)IU·L-1]的水平均明顯提高(P<0.05);與 ALL患者比較,ANLL患者化療前LDH [(1 315.68±687.45)IU·L-1vs(672.49±138.77)IU·L-1]和 HBDH [(1 405.94±702.96)IU·L-1vs(749.85±161.28)IU·L-1]的水平均明顯下降 (P<0.05)。與化療前比較,CR和PR患者血清 LDH [(821.57±244.58)IU·L-1vs(168.85±49.85)IU·L-1和 (386.58±68.45)IU·L-1]和HBDH [(945.59±310.58)IU·L-1vs(178.96±39.48)IU·L-1和 (421.07±99.71)IU·L-1]水平明顯降低 (P<0.05);而NR患者血清中LDH [(755.07±145.43)IU·L-1]與 HBDH [(873.46±243.13)IU·L-1]水平與化療前比較無明顯差異 (P>0.05);與CR比較,RC患者血清中LDH [(1 108.74±420.52)IU·L-1]和 HBDH [(1 302.67±498.86)IU·L-1]水平明顯提高 (P<0.05)。
LDH與HBDH均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中,當心、肝、腎病以及惡性腫瘤發(fā)生時,人或動物的LDH和HBDH活力就會明顯增高,即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可以反映出細胞增殖和代謝等生物學性狀。主要機制為腫瘤細胞基因控制失調后,引起LDH合成增多,同時由于細胞損傷或能量代謝障礙等導致腫瘤細胞內釋放出大量的LDH。另外,由于HBDH主要反映LDH同工酶LDH1和LDH2活性,使得其活性的變化與LDH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由于白血病患者瘤細胞富含LDH和HBDH,而且具有較強的代謝性和增殖性,從而導致白血病患者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顯著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L患者化療前LDH和HBDH的水平均明顯提高。高紹華研究顯示:ALL患者血清LDH和HBDH水平明顯高于ANLL患者,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通過對LDH和HBDH水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CR患者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明顯下降,而RC患者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則明顯增高。因此,臨床上通過對白血病患者血清中LDH和HBDH水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能夠對患者病情的好轉或復發(fā)起到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