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婷
(中南大學法學院,湖南長沙410012)
日前,《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二稿)出臺,其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與著作權人訂立專有許可合同或者轉讓合同的,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設立的專門登記機構登記。經(jīng)登記的專有許可合同和轉讓合同,可以對抗第三人。合同登記應當繳納費用,收費標準由國務院財政、價格管理部門確定。”①該規(guī)定首次明確了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作為一項制度,其應當符合基本的法律價值,通過法理價值標尺可以評判其優(yōu)劣與否。
法理價值是指在作為客體的法律與作為主體的人的關系中,法律對一定主體需要的滿足狀況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人對法律性狀、屬性和作用的評價。法律價值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表征了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法之間需要與滿足的對應關系,另一方面它又體現(xiàn)了法所具有的對主體有意義的、可以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與屬性。[1](P91)
羅爾斯曾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現(xiàn)代社會建立在共同的正義價值之上,正義要求建立公正的體制,通過制定相關規(guī)則來公平、平等地分配社會資源的問題。在私法領域,作為首要原則的“公平”,是一種主觀的評價,判斷公平與否,應當從正義的角度,以人們公認的價值觀、是非觀為標準的,包括人們公認的經(jīng)濟利益上的 “公正”、 “合理” 等。[2]對公平原則可以表述為:主體之間公平相待,交換應該是有償互利的;經(jīng)濟利益合理照顧,在法定范圍內(nèi)應該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財產(chǎn)責任合理分擔,當權利人的財產(chǎn)利益受到損害時,應該得到同等價值的補償。
安全即法律關系主體依照法律確認的規(guī)則從事活動時,其合法利益不致受到損害。英國學者霍布斯曾言:“人民的安全乃是至高無上的法律?!弊鳛榉苫A性價值之一,它有助于使人們享有諸如生命、財產(chǎn)、自由與和平等其他價值的狀況穩(wěn)定化并盡可能地使之繼續(xù)下去。[3](P2)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中,物權關系通常隨著財產(chǎn)的流轉而不斷變動。在財產(chǎn)交易過程中,當事人尤其關心其上的權利是否存在瑕疵,如果權利存在瑕疵,交易目的就可能因此落空。因此需要法律的權威性和保障性來塑造著作權交易的安全信任機制。
法律上的安全分為靜的安全與動的安全,靜的安全是指法律對主體已經(jīng)享有的既定權益加以保護;動的安全又稱交易安全,是指法律對主體取得利益的行為加以保護,使其合理期待能夠得到法律上的實現(xiàn)。[4](P64)
秩序意指在自然進程和社會進程中都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一致性、連續(xù)性和確定性。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秩序能讓人們放心地享受其合法權益,人類的一切活動就意義。法對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維護體現(xiàn)為使一切活動擺脫偶然性和任意性而獲得穩(wěn)定性及連續(xù)性。為保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必須采取措施消除無序狀態(tài)或預防其發(fā)生,法律是消除維護秩序的首要的、有效地手段。法對秩序的維護包括對經(jīng)濟秩序的維護和對社會生活秩序的維護。前者主要通過確認保護財產(chǎn)所有權來實現(xiàn),后者則通過確定權利義務界限避免糾紛和以文明的手段解決糾紛來實現(xiàn)。在民事交易中,所有權的歸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交易的糾紛也主要是緣于對所有權歸屬的爭議。
效率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效果,在經(jīng)濟學上是指以價值極大化的方式配置和使用資源。法的效率價值即法能夠讓人們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大產(chǎn)出的價值。權利和義務是重要的法律資源,通過法律合理安排權利和義務會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促進資源的最佳配置。因此,所有的法律法律制度從根本上講都是以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財富為目的。效率價值往往表現(xiàn)為降低交易費用,“交易費用是指生產(chǎn)以外的所有費用,包括信息費用,測量、界定和保護產(chǎn)權的費用,時間費用……維護交易秩序的費用以及風險的費用。”[5](P332)減少交易費用就意味著節(jié)約交易成本,關鍵在于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新。因此,在私法領域,一項制度是否可行還要看它能否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與著作權人訂立專有許可合同或者轉讓合同的,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設立的專門登記機構登記。經(jīng)登記的專有許可合同和轉讓合同,可以對抗第三人。合同登記應當繳納費用,收費標準由國務院財政、價格管理部門確定?!边@一條明確規(guī)定了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根據(jù)前文所述,評判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應當以法律價值為衡量標準??傮w而言,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的立法迎合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尤其是對于著作權領域的交易活動而言,具有公平性、安全性、有序性和合理性。
正義不但要伸張,而且要眼見著被伸張。沒有公開,則無所謂正義。在民法領域,屈茂輝教授對物權公示制度正義價值進行了界定,[6]從四個方面來判斷:第一,法律地位平等;第二,配置相當;第三,過程公開;第四、程序合理。對于公示制度而言,登記程序是否合理,這是評判公示制度是否公平的最直觀的一個標準。在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下,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其獨立人格與意志自由得到充分的尊重;當事人權利義務的配置反映了立法者對于著作權轉讓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權衡和價值判斷;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使交易過程得以公開,從而獲得公示效力,也就具備了正義價值。
1.維護交易相對人的安全
著作權交易具有排他性,維護交易相對人的安全意味著排斥第三人對他人交易的破壞和權益的剝奪。這種排他需要通過一定方式保障正當性,而排他的正當性就體現(xiàn)在對他人對著作權交易注意義務的合理設置。[7]如果將該注意義務設置的過重,義務人會背負過度的負擔,處于十分緊張的狀態(tài),義務人的行為很容易被認定為破壞著作權交易,這對第三人是不公平的;如果將該注意義務設置的過輕,會放縱他人對著作權交易的破壞行為,許多侵權行為無法被認定為侵權,從而使得交易相對人的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達不到維護安全的效果。但此類義務大多是主觀上的,在實踐中很難判斷,因此需要一種客觀的認定方式,即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通過登記,能夠客觀的顯現(xiàn)出著作權轉讓狀態(tài),使其具有了能夠加以認定的外觀表征。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既設置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來保障交易相對人的安全,又保證了交易中排他的正當性。
2.維護第三人的交易安全
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屬于典型的動態(tài)安全,在市場主體依自己的意愿進行交易時,法律對于該項交易行為進行保護不使其歸于無效,其實質是對交易過程中善意無過失者的保護。對應到著作權交易中,如果是未經(jīng)公示的轉讓,與第三人的交易就可能存在著無權處分情況,并把這種權利瑕疵的不利后果籠統(tǒng)地歸給第三人,這是不公平的。如果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所得的權利有瑕疵,理應承受這種后果;但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出于善意而進行交易的,使其承受此后果就顯然有失公平,即不知者不為過。在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下,善意第三人可以通過登記彌補權利瑕疵的不利后果,其交易安全能夠得到足夠保障。
在市場上,同一作品由不同的權利人授權其產(chǎn)品以相同的方式在市場上傳播流通,嚴重地影響了使用作品和產(chǎn)品流通的正常秩序。因此亟待相應的登記制度予以規(guī)范。
1.界定權利義務、避免糾紛
人類所依存的資源之有限性與人類欲望之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產(chǎn)生糾紛的根源,法律通過確定權利義務界限,將有限的資源按規(guī)范的標準在社會成員之間分配,從而達到定紛止爭的目的。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正是通過登記方式向社會公眾宣示權利主體,以確定著作權的歸屬,從而建立穩(wěn)定的權屬關系。此外,通過登記公開的方式,第三人可以從外部認識某個著作權權利的存在與否,從而依其意思決定是否從事交易,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
2.以文明的手段解決糾紛
無論立法的水平有多高,都只能是建立社會生活秩序的一個前提,因為法律的實施和秩序的建立人們承認法律的權威和人們對法律的正確理解,而這些條件往往是不充足的,因而糾紛難以避免。因此,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維護還必須具有解決糾紛的手段。建立著作權轉讓登記制度,正是一種發(fā)揮著法律規(guī)則的規(guī)范作用的文明手段,來有效合理地解決“一女多嫁”帶來的糾紛。
作為一項具體的法律制度,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在交易相對人和第三人之間尋求到了平衡點,有利于節(jié)約交易成本、提高著作權轉讓效益。著作權轉讓的交易成本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著作權交易排他的成本,二是信息成本,三是風險費用。(1)著作權交易具有排他性,主要是禁止著作權人多重買賣許可、排除他人對其著作權交易的侵犯和干涉。在著作權交易中,可以通過登記方式獲得強大的對外效力,降低了排他的成本。(2)在著作權交易中,行為人需要搜集信息,尤其是在未公示的情況下,第三人承擔了過重的負擔。因此,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能夠減少信息費用。(3)交易相對人和第三人都承擔了一定的風險,第三人更是承擔了權利瑕疵的不利后果。而著作權合同登記通過表征權利主體,能夠有效避免相對人與權利人進行多重交易的風險。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有利于排他和規(guī)避風險,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該制度的建立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鼓勵著作權交易,促進交易便捷,提高整體效益。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二稿)第五十六條無疑是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的一大進步,填補了之前的法律空白。該草案進一步明確了采用自愿登記,明確了登記的管理部門,明確了登記具有對抗效力,以及登記應該收費。然而,對審查方式、收費方式和輔助登記等具體問題沒有予以明確。由于著作權合同登記制度本身就是諸法律價值的集合體,多元化的價值目標必然導致法律價值的沖突,因此對這些具體問題必須綜合考量、謹慎選擇并合理配置。
1.審查方式——安全與效率的博弈
合同登記的審查主要有實質審查與形式審查兩種方式。前者則不僅審查登記申請在登記手續(xù)上是否合法,還要審查其是否與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致;后者不審查登記申請是否與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致,而僅審查登記申請在登記手續(xù)、提供材料等方面是否合法、齊全。實質審查登記率低,效率也低,但登記機關承擔不利風險;形式審查效率高,登記機關不用承擔風險,但存在著不安全因素。[8](P47)
主張實質審查的人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由于實質審查涉及的信息比較全面、準確,審查機關的注意義務較高,據(jù)此進行的登記會更可靠,存在瑕疵的可能性很小,更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主張形式審查的人是從效率角度出發(fā)的。有學者認為,隨著信息和知識的爆炸式發(fā)展,著作權會迅速遞增,存在著高昂的制度設置成本、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9]采取實質審查需要巨大的制度成本,難以實現(xiàn),而形式審查可以降低制度投入。
筆者認為,采用形式審查更適宜。首先,根據(jù)個案平衡原則,需要兼顧各方利益。這里主要涉及登記機關與交易當事人的利益。登記機關的性質為非營利性,讓其負擔過嚴的審查義務,是不合理的。其次,形式審查能夠節(jié)約制度成本,提高審查速度,交易當事人需要的是便捷和效率。最后,采用實質審查勢必會給予交易當事人巨額的行政資源,而讓全社會來分擔這一資源成本是有違公平的,因為登記的直接受益者是交易當事人自己。
2.收費標準——效率與安全、正義的博弈
對于登記是否應當收費,在該草案出臺之前爭議很大。支持不應當收費的學者認為,免費登記可以鼓勵登記,從而有利于交易安全。他們主張不應當讓收費問題成為保障交易安全的門檻。而筆者認為應當收費,首先,上述觀點錯誤理解了效率價值與安全價值之間的沖突。如果不收費,必將導致登記量激增,給現(xiàn)有的登記工作帶來很大困擾,無限加大了設置成本,是違背效率原則的。這里的安全僅僅是交易當事人的安全,而這里的效率卻牽涉到整個行政資源的投入。權衡取舍之下,應當優(yōu)先保證效率。其次,讓獨享利益的交易當事人免費享用需要大眾分擔的行政資源,是不公平的。因此,《修改草案》采用了“應當繳費”一說。
明確了登記要收費,卻沒有明確收費標準,《修改草案》里規(guī)定“收費標準由國務院財政、價格管理部門確定”。那么,在接下來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中,有必要對收費標準作出界定。在這里,主要討論收費標準高低的問題。如果標準過高,將有悖于正義原則。首先,法律應該照顧弱勢主體,對于交易標的較小的當事人來說,過高的收費標準勢必打擊其登記的積極性,有可能放棄登記,交易安全也就相應降低了。其次,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登記機關的收費標準應當與其承擔的審查義務成正比,而在現(xiàn)實條件下登記機關只可能做到形式審查,所以過高的收費是有違公平的。如果標準過低,又難以保證登記的效率。因此,需要折中選取一種合適的收費方式。
3.輔助登記——安全與秩序的呼喚
輔助登記包括預告登記、更正登記和異議登記,《修改草案》沒有進行規(guī)定。在著作權合同登記中,預告登記主要針對的是未來作品的著作權,未來作品是指作者正在創(chuàng)作或者將要創(chuàng)作但還未完成的作品,與未來作品相應,就有一個未來著作權或版權的問題。[9](P162)由于現(xiàn)實中存在提前訂立著作權合同的情形,如“約稿”,因此保護當事人對受讓的著作權的請求權是十分必要的。更正登記是指發(fā)生登記錯誤時,對錯誤內(nèi)容予以糾正,消除登記權利與真正權利不一致的狀態(tài)。異議登記是事實上的權利人及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抗辯,其效力是使登記簿上所載權利失去正確性推定的效力,第三人也不得主張依照登記的公信力而受到保護。
可以看出,輔助登記是當事人不可或缺的程序性救濟手段,有利于其實體權利,需要賦予法律效力。一方面,輔助登記有利于保證登記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交易安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登記的信息有誤,當事人據(jù)此發(fā)生的交易行為是有瑕疵的,將破壞交易的秩序,需要輔助登記予以糾正。因此,輔助登記是安全與秩序的要求。
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在將來進一步的立法中,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首先,應當明確登記審查為形式審查。即不審查登記申請是否與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一致,而僅審查登記申請在登記手續(xù)、提供材料等方面是否合法、齊全。為了更便于操作,可以將其細化規(guī)定為登記機構應該履行的具體職責,如查驗相關材料、詢問當事人、如實及時登記等。這樣的規(guī)定能夠盡可能使登記機構在職權范圍內(nèi),充分履行職責,既保證了登記機構如實、及時登記相關事項,也避免了賦予登記機關過嚴的審查義務,有利于同時保障登記的效率和登記的準確性。
其次,應當明確收費方式為按交易標的額收費。前文已經(jīng)指出,登記繳納的費用應當合理。實踐中,關于收費方式存在以下幾種觀點:(1)按件收費;(2)按交易標的額收費;(3)按作品類型收費。首先,作品有多種類型,如文字、美術、音樂作品等,單純的作品類型定價無法體現(xiàn)某個特定作品的著作權價值,并且給不同類型的作品進行定價本身就很難找到一個標準,因此按作品類型收費也是不合適的。其次,按件收費的標準過低,過于籠統(tǒng),難以保證登記的效率,對不同當事人而言具有不公平性。因此,按交易標的額收費最合理,能平衡不同交易標的的當事人的獲益與其所應付出的成本。
最后,應當明確規(guī)定預告登記、更正登記和異議登記。這樣,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可以得到更完整的保護。使得登記過程得以延續(xù),在登記的信息發(fā)生錯誤或不真實時,當事人能夠依據(jù)輔助登記制度來進行糾正或抗辯,從而保護事實上的權利人真正的權利。
[1]王太平.知識產(chǎn)權法法律原則——理論基礎與具體構造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吳漢東.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價值分析[J].法律科學,1996,(3):30-38.
[3]羅爾斯著.何懷宏譯.正義論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4]王利明.物權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張文顯.法理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屈茂輝.物權公示制度的價值分析 [J].求索,2004,(7):60-63.
[7]黃玉燁,羅施福.論我國著作權合同登記公示制度的構建——從著作權的 “一女多嫁”談起 [J].法律科學,2005,(5):64-69.
[8]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張冬梅.著作權重復移轉糾紛案件審理中的疑難問題 [J].人民司法,2009,(9):79-82.
注釋:
①根據(jù)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國家版權局草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并于2012年3月31日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