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國
(滄州師范學院,河北滄州 061001)
淺談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
楊玉國
(滄州師范學院,河北滄州 061001)
分析了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權被侵害現(xiàn)狀,介紹了目前國家對公民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情況,同時闡述了公民個人信息權保護的意義。
市場經(jīng)濟;個人信息;法律保護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非政府部門,在社會工作中,往往會收集、保存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由于信息技術的加快發(fā)展,信息傳遞非常便捷,公民個人信息遭到不正當收集、保存、惡意使用、篡改的隱患越來越大,需要全社會由其是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職能手段、經(jīng)濟手段、法律手段,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權,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公民個人信息被不正當收集、惡意利用、非法交易、非法轉(zhuǎn)賣、牟利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并且擾亂了司法機構、社會及公民個人基本的安寧生活,甚至生命和財產(chǎn),而且與和諧社會背道而馳。因此,盡快構建并加快我國公民個人信息權保護的市場體系、法律體系刻不容緩。
公民個人信息權是指公民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碼、戶籍、遺傳特征、指紋、血型、婚姻狀況、家庭狀況、教育狀況、職業(yè)、聯(lián)系方式、健康狀況、病史、病歷、收入和財務狀況,以及其他可以識別該公民個人情況的所有信息。
一是某些企業(yè)利用企業(yè)、單位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與不法中介組織勾結、買賣、銷售、非法利用公民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比如:2012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的統(tǒng)計顯示,一些電信企業(yè)通過收集、保存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被本企業(yè)的工作人員與不法信息咨詢公司等中介組織相勾結,大勢出售、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給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給公民的人身安全、財產(chǎn)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是某些商家把留存登記的公民個人信息,收集、泄漏、買賣、牟取個人利益。2012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期間被中央電視臺曝光的電信企業(yè)、商業(yè)企業(yè)、中介咨詢中心均存在大量收集、儲存、惡意利用、篡改公民個人信息行為。這些單位中的工作人員通過企業(yè)內(nèi)收集、儲存的大量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各種不法活動,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影響了公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給他人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與煩惱。因此,國家職能部門有必要清理市場信息環(huán)境,加大法律保護措施,使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下的信息環(huán)境有法可依,從而杜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事件再度發(fā)生。
目前,我國公民個人信息權保護的立法集中體現(xiàn)在憲法和民事立法、刑法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qū)νㄐ胚M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上述規(guī)定是對公民個人信息權利的直接憲法保護依據(jù)。另外,憲法第四十一條、第五十一條和憲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條可以作為對公民個人信息權利保護的間接依據(jù)。
民法通則對公民個人信息權的保護主要歸入名譽權中進行間接保護。1986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沒有直接規(guī)定隱私權為公民的人格權?!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作為民法通則的實施細則,沒有將隱私權當作一項獨立的人格權來對待,只是在第一百三十九條中規(guī)定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權,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了“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的行為”這兩種與公民的隱私權有關的侵權形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指出:“對未經(jīng)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方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這些規(guī)定都是民法對公民個人信息權保護的依據(jù)。
刑法修正案(七)明確規(guī)定,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構成犯罪。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現(xiàn)實中,有些政府部門超越職能范圍或者一些獲取個人信息的商業(yè)單位,超出業(yè)務工作范圍,收集利用公民個人信息的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比如,2012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中銀行、電信、中介咨詢公司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多達上萬條,100多項,通過不當收集,非法交易,非法轉(zhuǎn)賣牟利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的中介機構只要你付錢就可以買到公民個人各種信息,大到公民的檔案信息,小到公民的住宅、電話、財務狀況、車牌號碼等等?,F(xiàn)實中還有類似案件出現(xiàn),因此呼吁國家必須盡快確立我國的公民個人信息權保護制度。
推進市場經(jīng)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需要以信息化帶動市場化、工業(yè)化、商業(yè)化,實現(xiàn)社會不斷發(fā)展,是國家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只有加快中國特色的信息化法律建設,才能為信息化發(fā)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才能保證公民個人信息在市場環(huán)境下免受侵害。目前,我國信息化法律體系如何構建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重在公民個人信息權和隱私權的保護勢在必行。
現(xiàn)實社會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遭到不當收集、惡意利用、篡改利用,嚴重擾亂公民個人正常工作和安寧生活,甚至危及公民個人生命、財產(chǎn)安全。因此,通過立法在我國盡快建立公民個人信息權保護體系,已經(jīng)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需要。
國家對惡意利用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處罰力度已經(jīng)加大,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條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五十三之一,第一款,將國家機關、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yī)療等單位中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guī)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給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定為犯罪。本款罪名將罪狀規(guī)定的行為特征及犯罪對象列出,確定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p>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條第二款將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獲取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依照前款規(guī)定處罰,本款罪名與第一款罪名只是客觀行為的不同。因此,確定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條第三款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guī)定處罰。
[1] 楊威.論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2011(12).
[2] 洪海林.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理念探究——在信息保護與信息流通之間[J].河北法學,2007(1).
[3] 林琳,單瑩.淺談個人信息的保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2).
(責任編輯:郭書俊)
Discussion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Market Economy
YANG Yu-guo
(Cangzhou Normal Univ ersity,061001,Cang zhou,Hebei,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jeopardized situ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in market economy.It introduc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 in China,and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market economy;personal information;legal protection
D913
A
1008-3782(2012)02-0064-03
2012-03-25
楊玉國(1962-),男,河北滄縣人,滄州師范學院圖書館館員,主要從事法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