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梅,楊 凱,張志華
(黃岡師范學院 文學院,湖北 黃岡438000)
“著”是漢語中一個表示動作正在進行的時態(tài)標記,有四種用法:(一)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例如“他們正在看著戲呢”;(二)表示狀體的持續(xù),例如“門開著呢”;(三)用于存在句,例如“墻上掛著一個燈籠”;(四)用在動1+著+動2的連動式中,例如“坐著講”。本文主要討論“著”的第(四)種用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搞清楚“著”的用法和功能很重要。外國留學生如果不懂得“著”的用法,理解起來常常感到困惑,運用起來常常出錯。下面是留學生在運用這種格式時出現(xiàn)的病句:
(1)*他們鼓掌著熱烈歡迎我們留學生。
(2)*大家唱歌著,跳舞著,吹吹著,叫喊著。
(3)*大家正在上課著。
(4)*他騎著車在雨中很快騎著車。
出現(xiàn)這些錯誤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弄清楚時態(tài)助詞“著”在連動句中的作用而造成的。據(jù)此,我們根據(jù)實際用例重點談?wù)剬ν鉂h語教學語法中“著”在連動式中的表現(xiàn),主要討論三個問題:第一,時態(tài)標記“著”在連動式中的隱現(xiàn)條件;第二,“著”與連動式中動作的時間順序;第三,“著”的出現(xiàn)與否對于連動式語意詮釋的影響。以有利于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當“著”出現(xiàn)在連動式中第一個動詞后面時,它表示第一個動詞所表達的動作是為第二個動作提供信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連動式中并非所有的第一個動詞都和時態(tài)標記“著”一起出現(xiàn)。有些連動式中的第一個動詞一定要有“著”,否則句子就不能成立,如例(1);有些連動式中的第一個動詞一定不能有“著”,否則句子也不能成立,如例(2);有些連動式中的第一個動詞是否有“著”,并不影響句子的對錯,如例(3)。
(1)“著”一定要出現(xiàn),例如:
a.她躺著看書。
b.他靠著椅子看電視。
(2)“著”一定不能出現(xiàn),例如:
a.*我找著茶壺燒開水。
b.*他踹著門進屋。
(3)“著”可有可無,例如:
a.他開(著)窗戶睡覺。
b.她提(著)箱子上飛機。
討論時態(tài)標記“著”的隱現(xiàn)條件,必須先了解“著”與動詞的關(guān)系。Vendler根據(jù)動詞表達的狀態(tài)特性將動詞分為四類,分別是:狀態(tài)動詞(states)、行動動詞(activities)、完成動詞(accomplishments)與達成動詞(achivements)。[1]203狀態(tài)動詞表達的是沒有時間界限的動作,例如“約翰知道答案”;行動動詞表示的是只有潛在界限的動作。兩者都被歸類于沒有終點的非完成或無界限的(unbounded)動作,例如“瑪麗跑了一個小時”。完成動詞為帶有持續(xù)性且具自然終結(jié)的動作,例如“哈利昨天寫了一封信”;達成動詞則為沒有持續(xù)性但具有自然終點的動作,例如“杰克贏了比賽”。
除了Vendler提出的四大主要動詞種類之外,Smith(參見Smith Carlota S.The aspectual system of Mandarin Chinese.The Parameter of Aspect.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97.)提出了第五類,即瞬時動詞(semelfactives)。相對于達成動詞具有瞬間性的終點而為完成性(telic)的動作,瞬間動詞為一個具有瞬間性但是卻沒有終點的非完成性(atelic)動作,例如“打噴嚏”、“敲門”等。值得注意的是,狀態(tài)動詞必須細分為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stage-level states)與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如例(4)中的“餓”或“癱”;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表達的是永久性質(zhì)的狀態(tài),如例(5)中的“誠實”或“聰明”。Yeh提出,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具有潛在的改變狀態(tài),而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則具有相對永久持續(xù)的特性,因此“著”只能和具有潛在的改變狀態(tài)的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一同出現(xiàn),不能與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一起出現(xiàn)。[2]
(4)a.他餓一上午了。
b.他癱了一年了。
(5)a.*他很誠實著。
b.*她很聰明著。
過去對于時態(tài)標記“著”的觀察,Chu和 Wu都認為“著”為一個表持續(xù)狀態(tài)的標記,意即這個標記表達了與最終目的同質(zhì)的動作持續(xù)進行的狀態(tài)。[3][4]Dai則觀察到“著”不能用來描述具有自然終點的動作。[5]以此推論,既然“著”用來表達動作的持續(xù)狀態(tài),自然不能描述動作的終點。經(jīng)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時態(tài)標記“著”的確不能和有界限的動詞一起出現(xiàn),如完成動詞(accomplishments)、達成動詞(achievements)、或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individual-level states)一同出現(xiàn),如例(8)-(10)所示。
(6)她織著毛衣。(行動動詞)
(7)他餓著肚子。(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stagelevel state)
(8)*他寫著兩封信。(完成動詞accomplishment)
(9)*他贏著比賽。(達成動詞achievement)
(10)*他老實著。(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individual-level state)
然而并非只要是行動動詞或是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時態(tài)標記“著”就一定能夠同現(xiàn)。在連動式中,也有行動動詞不能帶“著”的,如(11)與(12)。在這兩個例子里面的動詞都是行動動詞,但是“著”都不能出現(xiàn),足以說明動詞的動作種類雖然可以影響“著”的出現(xiàn),但并非決定“著”是否出現(xiàn)的唯一因素。
(11)*妹妹拿著花裝飾房間。
(12)*小明踹著門進入房間。
當兩個動作構(gòu)成一個連動結(jié)構(gòu),這兩個動作通常有以下的順序:(一)第一個動作結(jié)束之后,第二個動作才開始,兩者之間沒有重疊,如(13);(二)第一個動作進行當中,第二個動作才開始,兩者之間有部分重疊,如(14);(三)兩個動作同時發(fā)生,在時間上完全重疊,如(15)。
(13)張明跑到學校上課。
(14)李磊拿籃球去操場。
(15)張三唱著歌跳舞。
在例(13)中,張明必須先到學校才能上課,兩個動作在時間上沒有重疊;在(14)中李磊必定先拿了籃球才去操場,但是當他在去操場的過程中,手里仍拿著籃球,所以兩個動作在時間上部分重疊;最后在(15)中的張三唱著歌跳舞,兩個動作同時發(fā)生,難分先后,可以說在時間上完全重疊。
影響時態(tài)標記“著”在連動式中出現(xiàn)的因素,除了動詞必須是無界限的行動動詞或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之外,與連動式中兩個動作的時間順序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觀察表明:兩個動作在時間上沒有重疊或部分重疊,“著”就不能出現(xiàn),例如:
(16)*我找著茶壺燒開水。
(17)*姐姐拿著剪子剪頭發(fā)。
(18)*小華踢著門進入教室。
例(16)中的人必須找到茶壺才能燒開水;例(17)中的人拿剪子用來剪頭發(fā),剪子拿了之后才能去剪頭發(fā);(18)中的人必須將門踢開后才能進入教室,兩個動作在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上是分開的,完全沒有重疊。反之,兩個動作在時間上是完全重疊,正如朱德熙所說:“兩個動詞結(jié)構(gòu)分別代表兩個伴隨著發(fā)生的動作”[6]164,“著”就一定要出現(xiàn)。例如:
(19)他笑著跟我打招呼。
(20)她躺著看書。
(21)他坐著講課
例(19)描述他邊“笑著”,邊“跟我打招呼”;例(20)則描述她“躺著”同時“看書”。例(21)描述他“坐著”同時“講課”。這些都是兩個動作同時發(fā)生,在時間上是完全重疊。
以此分析,時態(tài)標記“著”在連動式中一定要出現(xiàn)的條件是該動詞必須是沒有界限的行動動詞或是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而且連動式中兩個動作在時間順序上必須完全重疊。反之,如果該連動式中兩個動作的時間順序完全不重疊的時候,即使該動詞是無界限的行動動詞,時態(tài)標記“著”仍舊不能出現(xiàn)。這個結(jié)論可以由以下例句得到印證:
(22)a.他拿著鮮花歡迎貴賓。
*b.他拿鮮花歡迎貴賓。
(23)a.他拿鮮花裝飾客廳。
*b.他拿著鮮花裝飾客廳。
(22)與(23)連動式中的第一個動詞“拿”皆為行動動詞,但是“著”在(22)一定要出現(xiàn),但在(23)中一定不能出現(xiàn)。其原因在于(22)中的某人歡迎貴賓的時候手里拿著鮮花,兩個動作完全重疊;例(23)的人拿鮮花是用來裝飾客廳,拿了花才能裝飾客廳,兩個動作不重疊。由此可見,連動式中動作的時間順序與時態(tài)標記“著”的出現(xiàn)與否有十分重要的關(guān)系。
前邊討論了時態(tài)標記“著”在連動式中的出現(xiàn)的限制,即“著”在連動式中何時必須出現(xiàn)何時不能出現(xiàn),但是有些連動式中的“著”是否出現(xiàn),并不影響句子的合法性,例如:
(24)a.他騎驢子去相親。
b.他騎著驢子去相親。
事實上,在這一類的連動式中,雖然“著”是否出現(xiàn)并不影響句子的合法性,但是“著”的存在與否,卻影響該連動式的語意詮釋。Li &Thompson(參見Li & Thompson.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California UC Berkeley and UCLA,1981)提出,漢語的連動式常常可以有好幾個語意詮釋,大多用來表達目的(即第一個動作的實施是為了達成第二個動作)、連續(xù)動作(即第二個動作緊接著第一個動作發(fā)生)、交替(即主詞在兩個動作間交錯進行)以及表達情境(即第一個動作是第二個動作所發(fā)生的情境,包括狀態(tài)、方法或工具等)。一個連動式雖然可以同時有這四種語意詮釋,但是在沒有上下文的狀況下,一般人通常只對一兩種語意詮釋感到比較自然,其他的語意詮釋則需要特別的上下文才能夠建立起來。例如:
(25)他騎驢子去相親。
a.他騎驢子去相親。(表目的)
b.他騎上驢子然后去相親。(表連續(xù)動作)
c.他以騎驢子的方式去相親。(表情境)
(26)他騎著驢子去相親。
a.他以騎驢子的方式去相親。
b.*他騎驢子為了去相親。
c.*他騎上驢子然后去相親。
如(25)a至(26)c所示,當“著”沒有出現(xiàn)的時候,該連動式可以同時有好幾個不同的語意詮釋;但是當“著”出現(xiàn)的時候,原本幾個不同的語意詮釋就只剩下表第二動作發(fā)生之情境、狀態(tài)、方法或工具的語意詮釋,原本表目的以及連續(xù)動作的語意詮釋因為“著”的出現(xiàn)而消失。
本文認為,影響漢語時態(tài)標記“著”在連動式的出現(xiàn)的重要因素有二。首先為連動式第一個動詞的類型?!爸敝荒芘c無界限的行動動詞以及階段性狀態(tài)動詞一起出現(xiàn),不能與有界限的完成動詞、達成動詞或單一性狀態(tài)動詞一起出現(xiàn)。其次,“著”的出現(xiàn)與否必須考慮連動式中兩個動作的時間順序,如果兩個動作完全重疊,則“著”一定要出現(xiàn)在連動式中的第一個動詞后面;如果兩個動作沒有重疊或部分重疊,則“著”一定不能出現(xiàn)。此外,當“著”可以選擇性出現(xiàn)的時候,“著”的出現(xiàn)與否影響到連動式的語意詮釋。當“著”沒有出現(xiàn)的時候,連動式可以有好幾個不同的語意詮釋,當“著”出現(xiàn)的時候,該連動式只會有一種語意詮釋,即表達第二個動作的進行方式、工具或情境狀態(tài)。
[1] Vendler Zeno.Linguistic in Philosophy[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2] Yeh Meng.The stative situation and the imperfective zhe in Mandarin[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1993,28(1).
[3] Chu Chauncey.The semantics,syntax and pragmatics of the verbal suffix-zhe[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1987,22(1).
[4] Wu Jiun-Shiung.Seman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mperfective markers in Mandarin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emporal relations[J].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07,35(2).
[5] Dai John Xiang-ling.Chinese Morphology and its Interface with the Syntax[D].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1992.
[6] 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