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者:齊齊哈爾市一重五中 王紅嬌
?指導者: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qū)教科所 敖占軍
(本課選自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作為人教版語文必修1教材中第二單元的《鴻門宴》的拓展課教授。)
“課程基本理念”第一部分非常明確地闡述了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全面的、綜合的、持續(xù)的,突破了原來封閉的課堂教學發(fā)展論。因此,我在實踐閱讀教學過程中,嘗試建構開放型的閱讀教學模式,爭取以原來2/3的時間完成教材教學,精簡的時間重視以點輻射,把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課外讀物的閱讀,作為一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開設了拓展閱讀課,提高教材的開放度,使課內(nèi)課外教學一體化,因此我選擇了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自主賞析的《項羽之死》這篇課文,作為人教版語文必修1教材中第二單元《鴻門宴》的拓展,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項羽,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學會深入閱讀人物傳記。了解項羽生平事跡,更要學會從字里行間去分析人物,體會項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2.探討項羽最終選擇烏江自刎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zhì)疑、善于研討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探究項羽最終選擇烏江自刎的原因,激發(fā)學生昂揚向上的情感,加深對人生的認識。
1.把握項羽的性格特征,感受項羽獨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項羽最終選擇烏江自刎的原因。
運用對話式教學,讓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
開放型閱讀教學模式。
師:由《我與地壇》中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導入。揭題:讀《項羽之死》探“項羽”之生死觀。
【設計意圖】當前教學中提倡一種教學方法——目標展示法,要求教師明確課文重點,確定目標。在本課中由《我與地壇》中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導入。揭題:讀《項羽之死》探“項羽”之生死觀就是“目標展示”導入。這是本節(jié)課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清楚,本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
師:提問:學習了《鴻門宴》,我們對于《鴻門宴》中的項羽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據(jù)《史記·項羽本紀》的內(nèi)容,哪位同學能結合具體的語句概括分析一下《鴻門宴》之前項羽的形象。
生1:少年壯志。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p>
生2:英武過人。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生3:叱咤風云。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候?qū)⒔宰鞅谏嫌^。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妒酚洝ろ椨鸨炯o》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模式是開放式閱讀教學,要求把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課外讀物的閱讀作為一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因此,在賞析《項羽之死》之前,我先給學生發(fā)了《史記·項羽本紀》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閱讀全文。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從更廣闊的知識背景去理解課文。為了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項羽之死》中項羽的形象,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我設計了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項羽本紀》中篩選出項羽——曾經(jīng)的英雄的內(nèi)容即在《鴻門宴》之前的形象——少年壯志、英武過人、叱咤風云,這樣為下面對《項羽之死》的賞析作好了鋪墊。
1.賞析《項羽之死》之“霸王別姬”。
(1)齊讀文本。
(2)問題:這段文字是司馬遷筆下的悲歌場面,同學們能不能想象描述一下這個場面?
(3)總結:虞姬彈劍哀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彼旆鼊ψ载?,留下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
2.賞析《項羽之死》之“英雄本色”。
(1)朗讀文本。
(2)提問:項羽在烏江邊的抉擇前后為何不一?為什么先渡后不渡?
(3)總結:項羽不渡烏江,把什么看的最重?——尊嚴。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他只許傲視別人,不容別人同情。什么是“面目”?就是面子,之所以不渡就是因為這個面子,把尊嚴看得高于一切。
3.賞析《項羽之死》之“魂斷烏江”。
(1)老師范讀。
(2)提問:呂馬童是項羽的舊部,看到背叛自己的人,第一感覺是什么?項羽表現(xiàn)如何?項羽說“吾為若德”4個字時的心態(tài)怎樣?
(3)總結:所以項羽至死都是有王者之氣之人,他到死還把他英難的一面留給了我們。項羽至死有霸氣,站在云端,俯視眾生,即便英雄末路,也是霸氣十足。
【設計意圖】賞析《項羽之死》我分3個板塊進行,分別為“霸王別姬”“英雄本色”“魂斷烏江”。賞析每個板塊都運用對話式教學,用心感受項羽這個形象。通過對話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打破單一的思維定式,用多種的解讀詮釋項羽這個形象,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4)后人評說:假如讓項羽再次選擇(討論生死觀)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師:司馬遷予以項羽很高的尊敬,但對自已的選擇也不后悔,表明了他的生死觀。擇生與擇死的思考,構成一個人、一個民族的脊骨。
【設計意圖】通過后人對項羽的評說及我們在《項羽之死》中對項羽的總結,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觀點,為同學們提供一個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平臺,更好地認識生與死,建立正確的生死觀。
(5)小結
讀《游俠傳》即欲輕生,讀《屈原賈誼傳》即欲流涕,讀《莊周》《魯仲連傳》即欲遺世,讀《李廣傳》即欲立斗,讀《石建傳》即欲俯躬,讀《信陵》《平原君傳》即欲養(yǎng)士?!斞浮稘h文學史綱要》
【設計意圖】每一個人物身上都彰顯著時代的精神,希望學生感受歷史,感受文化,感受精神。
1.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學生較難讀懂,這是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欓T宴》是必修1教材的一篇文言文,由于對《鴻門宴》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了解,在分析劉、項性格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同學們非常積極踴躍,概括出了很多有個人見解的內(nèi)容,從而也引發(fā)了大量關于楚漢之爭的歷史資料。在高中的選修教材中有《項羽之死》這篇文言文,我想應該抓住這個契機,上一堂拓展閱讀課,由課內(nèi)的《鴻門宴》拓展到《項羽之死》,把必修教材與選修教材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為在《鴻門宴》上意猶未盡,還沒有充分表達成果的學生搭建平臺;一方面為語文基礎比較弱的學生,提供一個更全面了解項羽的機會,增加知識的積累,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2.學生由單一身份變?yōu)殡p重身份。
在語文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學生的傾聽,但在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中傾聽者過多了,甚至語文課堂中只有教師一言堂,這時的傾聽者不再忠誠,思想任意馳騁,目光任意游離,出現(xiàn)的原因,最重要是學生充當傾聽者的身份太久了。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運用對話式教學,讓每一個人都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傾聽者,又是發(fā)言者。如在賞析《項羽之死》之“英雄本色”中,學生通過細心研讀文本,進行對話,在這一矛盾的行為中探究出項羽的多重性格,對項羽這個人物多了深一層的理解。
3.直擊考點。
打開語文《考試大綱》,無論是論述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還是選考文本閱讀無一不是在重點考查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能力。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和老師工夫下的很多,但往往會事倍功半,原因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學生需要的不僅是解題技巧,答題套路,更重要的是閱讀的能力。但閱讀的能力不是速成的,它需要學生的廣泛閱讀,深入思考,點滴總結。
本課是一堂拓展閱讀課,為了達到有效教學,從導入、分析文本到布置作業(yè)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教學就是這樣,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上完我發(fā)現(xiàn)收獲最大的還是文言文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一方面他們在閱讀文言文時沒有字詞障礙,具備了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一方面他們在學習文言文時有足夠的自信,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同老師、同學探討,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平臺。而基礎相對弱一點的學生表現(xiàn)出的卻是恰恰相反,唯恐自己被嘲笑,只能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發(fā)表看法。這一點我在設計此課時已考慮到,畢竟《項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在上課之前已經(jīng)提前布置學生預習《項羽本紀》的內(nèi)容,由于缺少有效的檢測手段,加上學生基礎有限,一小部分學生預習效果不好,今后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有效預習,并且利用課堂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利有弊,文言文的拓展閱讀課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進行知識整合,但同時會有重文輕言的弊端,在本節(jié)課體現(xiàn)的比較明顯。要開展文言文拓展閱讀課,必須要讓學生掃清文言文文字障礙,做好前提工作,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和我的學生一起根據(jù)所學進行總結、歸類,根據(jù)所積累的文言詞語編文言小故事,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一定會更好地開展拓展閱讀課。
僅憑《項羽之死》這一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確是天方夜譚,但這節(jié)課是我拓展閱讀課模式的一個嘗試,是一個具體的呈現(xiàn)。我想如果堅持下去,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