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昌亞
(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普通高校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效性研究
——以湖南省普通高校為例
鄧昌亞
(湖南理工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深入調查并客觀評價陽光體育運動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實施效果,針對性地提出了如何更好發(fā)揮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效應的建議,使其在高校體育文化構建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并為努力貫徹全民健身方針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重要基礎。
陽光體育運動;普通高校;實效性
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最近20年,我國青少年學生肺活量、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xù)下降,學生肥胖率不斷增高,眼睛近視率居高不下,部分農(nóng)村青少年營養(yǎng)狀況亟待改善,這些問題表明,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已經(jīng)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決定,從2007年開始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1]本文通過對湖南省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實效性的研究,提出有效建議,為推進湖南省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快新時期高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jù)。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實效性為研究對象,以湖南省部分高校學生、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對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相關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研究。
2.2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方法,全面、客觀地闡述湖南省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效果;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獲得湖南省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效應的有關結果。本次調查整體是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生,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法,從湖南省普通高校中隨機抽取8所高校(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大眾傳媒學院、湘潭大學、衡陽師范學院、湖南工業(yè)大學、南華大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科技學院)再對每所高校學生隨機發(fā)放問卷調查表200份(男女生各100份),共計發(fā)放1600份回收1483份,回收率為92.7%,其中有效問卷1394份,有效率為87.1%,1394份有效問卷中男生754份,占54.1%,女生640份占45.9%。對每所高校教師隨機發(fā)放問卷調查10份,共計發(fā)放80份,回收76份,其中有效問卷75份。
3.1 湖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及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相關問題的認知
3.1.1 師生對陽光體育相關法規(guī)政策的認知
陽光體育運動是一項由國家統(tǒng)一領導、社會大力支持、全民廣泛參與、有具體目標和任務、有實施措施的體育健身計劃,是與目前提倡的建設和諧社會相呼應的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和戰(zhàn)略規(guī)劃。[2]調查發(fā)現(xiàn),湖南省高校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內容、組織方式等達到“較了解”和“非常了解”程度的占總人數(shù)的76.6%;只有23.4%的學生對其“不了解”。
3.1.2 學生對陽光體育價值取向的認知
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可以活躍校園氣氛,給學生一個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1小時的陽光體育運動可以使學生放松身心,體會快樂,學生盡情地投入到健身活動中去,將“健康第一”落到了實處,形成了生動活潑的育人局面。[3]學生是“陽光體育運動”的參與主體,調查發(fā)現(xiàn):有36.80%的學生非常喜歡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和 54.80%的學生喜歡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只有8.7%的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表示不喜歡。
3.2 陽光體育開展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
3.2.1 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動機
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因,是能引起并維持人的活動,將該活動導向一定目標,以滿足個體的念頭、愿望或理想等。體育活動動機是促進一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因。它是個體內在過程,進行體育活動的行為則是這種過程的結果。[4]調查發(fā)現(xiàn):男生在增強體質方面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 55.2%比女生 41.30%多,在提高技能和消遣娛樂動機方面也明顯高于女生;而在健美減肥方面男生(2.10%)明顯少于女生(28.20%);在調節(jié)情緒、社會交往和其它等方面男女生沒有明顯差異。
3.2.2 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
運動頻度通常是指每周運動的次數(shù),運動的效果是在每次運動對人體產(chǎn)生的良性作用的逐漸積累中顯示出來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要求經(jīng)常鍛煉,或根據(jù)不同的運動目的,實施一定周期的運動計劃。[5]在被調查的高校大學生中,有占3.4%(男生)和5.2%(女生)學生每周一次體育鍛煉活動也不參加;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為 1—2次的男生占50.3%女生占60.1%,女生比男生占的比例高;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為 3—4次的男生占總人數(shù)的29.6%女生占 28.6%,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同;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為 5~6次的男生占總人數(shù)的 12.2%女生占4.9%,男生明顯高于女生;每天都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占總人數(shù)的4.5%女生占1.2%,同樣男生比例明顯高于女生。
3.2.3 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
根據(jù)調查得出湖南省高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較多,其中男生最喜歡的前六項體育項目分別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網(wǎng)球、田徑,分別占男生總人數(shù)的26.33%、20.09%、12.90%、9.63%、8.63%、6.87%;女生最喜歡的前六項是體育舞蹈、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田徑、瑜伽,分別占女生總人數(shù)的20.16%、17.32%、16.11%、15.63%、9.96%、7.20%。這也反映出男女在體育需求方面的差異。羽毛球以它運動方便、靈活,不受場地的限制,集體個人都可以開展的運動,不受年齡性別的限制,活動強度適中、消費不高等特點,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因此男女生參加的人數(shù)都較多。
3.2.4 每次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
運動時間指每次運動持續(xù)的時間,是組成運動量的重要因素。運動時間過短,對機體不能產(chǎn)生作用,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運動時間過長,又可能超過機體的負擔能力,造成疲勞積累而損傷身體。[6]調查發(fā)現(xiàn),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不足30分鐘的學生人數(shù),男生約占8.7%,女生占14.6%,所占比例較小,其中女生所占比例稍高于男生;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60分鐘的學生人數(shù),男生約占49.8%,女生占 68.30%,女生所占比例明顯高于男生;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在60分鐘以上的學生人數(shù),男生約占41.5%,女生占17.1%,男生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女生。
3.2.5 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
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湖南省高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為“沒有體育愛好”、“學習壓力大沒有時間”、“缺少場地器材”、“缺少組織指導者”和其它一些不確定因素。其中占被調查人數(shù) 15.2%的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擅長的體育項目也基本沒有體育愛好;12.6%的學生認為大學學習壓力大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17.9%的學生覺得參加體育鍛煉沒有人組織和指導;5.2%的學生因為其它各種原因導致其很少參加體育鍛煉;49.1%的學生覺得“缺少場地器材”是制約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調查得知場地器材的缺少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體育活動場地器材是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物質基礎,這進一步說明高校體育鍛煉的場地與器材已經(jīng)不能滿足目前大學生的體育健身需要,這主要是由于擴招后,體育健身場所與器材的增加沒有跟上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參加自己最喜愛的運動項目,從而放棄了體育鍛煉,這一方面也打擊了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在全面推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進程中,既要繼續(xù)抓住加強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還要注重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組織與指導工作。
3.3 陽光體育在高校進一步開展的建議
3.3.1 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堅持以教育部提出的“達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為目標,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氣氛,積極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視,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少年體育工作,社會、學校、家庭結合,廣大家長、社區(qū)和新聞媒體都來關心支持學校體育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青少年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在目標定位上,把體育教育納入整個大學生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應充分調動高校各種資源,利用校園網(wǎng)絡、廣播報刊、板報等,采取各種輿論形式的積極宣傳,廣泛傳播陽光體育運動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達標爭先”、“強健體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深入人心。[7]只有確保“陽光體育運動”持久地開展下去,才能有效地促進廣大大學生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風氣,才能有效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3.3.2 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提出的:體育不能只局限在個人發(fā)展的某個階段的活動,作為新世紀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應是貫穿人一生的生活內容。[8]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必將成為我國21世紀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應從運動技術教學為主轉向以學生學習和鍛煉為中心,充分發(fā)揮高校體育文化多層面、多體系的功能,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養(yǎng)成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鍛煉身體的能力,成為終身體育的追求者和受益者。
3.3.3 加強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
增加體育資金的投入,補充體育設施、場館、器材方面的不足,保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物質基礎。各級學校應根據(jù)學生的人數(shù),新建或補充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等,以滿足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另外在投入新的運動器材時還要考慮因人而異,學校體育過去那種統(tǒng)一場地范圍、統(tǒng)一器材規(guī)則、統(tǒng)一運用方法的技術化和成人化的方式已不適應以健全身體、增強體質為目標的體育健身活動,學生應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素質、鍛煉承受能力等情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健身鍛煉的器材和場地。
3.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不論在任何時代和教育體制下,教師的素質都是教育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建設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是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也是順利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關鍵。教師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愛崗敬業(yè)、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的精神,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注重高校間的學習交流,聘請外地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并安排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每學年對全體教師進行一次教學、科研、業(yè)務進修、思想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考核,以考核結果為評優(yōu)晉職的依據(jù),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為學校體育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周濟. 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 中國教育報,2006-12-29.
[2] 葉挺青. 陽光體育與中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形成的關系[J]. 體育科學研究,2010,(2).
[3] 張玉昌. 陽光體育運動對高校體育的影響[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
[4] 婁國. 江蘇省本科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現(xiàn)狀調查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09.
[5] 唐建華. 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構建初探——以湖南省高校為例[D]. 湖南師范大學,2010.
[6] 唐艷婕. 普通高校實施陽光體育若干問題與優(yōu)化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
[7] 王永,金廣江,徐雄杰. “陽光體育運動”在高校實施情況調查[J]. 安徽體育科技,2009,(30).
[8] 程鋒. 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思考[J]. 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32).
G807.4
A
1008-7427(2012)09-0149-02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