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茵
腫瘤患者本身受疾病的影響,可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放療是治療腫瘤的常用手段,不僅用于喪失手術時機的患者,還可作為腫瘤切除或者介入的輔助療法[2,3]。陳德祿等[4]研究指出,放療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惡心、嘔吐、疲勞等,嚴重者會導致其生理指標發(fā)生改變,因此患者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臨床中發(fā)現,腫瘤患者放療后可出現心理和睡眠障礙[5],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術后恢復。本文調查了導致心理和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并針對性的給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放療后出現心理和睡眠障礙的腫瘤患者55例,根據腫瘤類型分為:肺癌10例,食管癌12例,肝癌2例,喉癌4例,乳腺癌6例,胃癌6例,鼻咽癌5例,直腸癌10癌。納入指標:(1)住院患者且放療時間在1個月以上(包括1個月)。(2)排除有精神病史及認知障礙患者。(3)均通過心理調查問卷和睡眠質量調查確診為心理和睡眠障礙。本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對問卷填寫困難者可在護士的指導下完成。
1.2 方法 成立調查小組,由本科護士長任組長,采用談話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腫瘤患者放療后心理和睡眠障礙的主要影響因素,并針對影響因素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1.3 評價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SCL-90量表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分別評價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焦慮水平、抑郁水平及SCL-90各因子的評分情況和睡眠質量。當SAS>50分(正常分界值)時則為焦慮;當SDS>53分(正常分界值)時為抑郁;當PSQI>7分(我國成人睡眠質量不高的參考值)則為睡眠不良,而PSQI總分越高則提示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SAS,SDS,SCL-90各因子的評分及PSQI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護理干預前后的水平;其余以“百分數”表示并進行χ2檢驗,采用SPSS 16.0軟件包分析數據,檢驗水準α=0.05。
2.1 影響腫瘤患者心理和睡眠障礙的因素 導致腫瘤患者放療后出現心理和睡眠障礙的因素主要為病理生理方面和社會心理方面,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疾病因素(98.18%)、放療痛苦(94.55%)和經濟因素(89.09%),見表 1。
表1 腫瘤患者心理和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n=55)
2.2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表2)
表2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分,±s)
表2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分,±s)
注:1)為 t′值
時間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t值P 55 61.38 ±10.51 46.54 ±9.37 55 42.86 ±7.29 36.75 ±7.58 10.73801)6.0242<0.05 <0.001值
表2顯示,護理干預后SAS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干預前,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P <0.01)。
2.3 護理干預前后SCL-90各因子評分情況比較(表3)
表3 護理干預前后SCL-90各因子評分情況比較(分,±s)
表3 護理干預前后SCL-90各因子評分情況比較(分,±s)
注:1)為 t′值
項目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t值 P值1.32 ±0.63 1.22 ±0.55 0.8868 0.3772人際關系敏感 2.16 ±0.83 2.02 ±0.76 0.9226 0.3582強迫癥狀 1.52 ±0.61 0.85 ±0.36 7.01511) <0.05憂郁 1.78 ±0.63 0.62 ±0.25 12.69241) <0.05焦慮 1.22 ±0.32 0.53 ±0.16 14.30291) <0.05敵對 1.64 ±0.53 0.47 ±0.22 15.12071) <0.05恐怖 1.06 ±0.12 0.66 ±0.12 17.4801 <0.001偏執(zhí) 0.98 ±0.28 0.54 ±0.26 8.5400 <0.001精神病癥狀軀體性1.96 ±0.56 1.24 ±0.48 7.2396 <0.001
表3顯示,護理干預后SCL-90各因子評分除軀體性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評分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P <0.01)。
2.4 護理干預前后的PSQI評分情況比較(表4)
表4 護理干預前后的PSQI評分情況比較(分,±s)
表4 護理干預前后的PSQI評分情況比較(分,±s)
時間 例數 PSQI總分55 9.62 ±3.25 55 5.31 ±2.08 8.2838<0.05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t′值P 值
表4顯示,護理干預后的PSQI評分低于護理干預前,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睡眠質量情況比較(表5)
表5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睡眠質量情況比較 例(%)
表5顯示,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有所改善,睡眠不良的反生率低于護理干預前,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1 心理護理 通過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根據放療治療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病情的適應性[6]。(1)管床護士可通過談心的方式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患者反映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減少其心理負擔,尤其是當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時,向患者講解負面情緒導致的危害,以緩解負面情緒[7]。(2)安排患者與家屬和親朋好友在探訪時間內多交流,通過傾聽及鼓勵的方式,來促進其發(fā)泄不良情緒,保持好的心情[8]。(3)向患者講解放療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幫助其適應并通過積極的手段將不良反應導致的損害降至最低。
3.2 睡眠護理 充足的睡眠不僅對維持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患者放療效果的發(fā)揮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9]。放療后疼痛及對環(huán)境的不熟悉、不適應是導致睡眠障礙的主要原因,因此主要通過這兩點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1)在心理干預的基礎上,分散患者注意力,并根據疼痛情況給予適當的鎮(zhèn)痛藥物,緩解放療后疼痛。(2)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結合合理的飲食。(3)向患者講解病房及醫(yī)院周圍設施情況,幫助其盡快熟悉。(4)改善病房的光線、溫度和濕度,減少晚上的噪聲,促進其睡眠[10]。
心理和睡眠障礙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放療效果,耿熠等[11]研究指出,可通過給予患者合理的護理來消除以上障礙。本研究采用問卷及談話的方式分析導致放療后心理和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得出主要集中在病理生理方面和社會心理方面,而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疾病因素、放療痛苦和經濟因素,提示患者對病情擔心及放療導致并發(fā)癥帶來的痛苦是護理工作的重點。
通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和合理的實施后,本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及睡眠質量均有較大的改善,具體表現為SAS評分、SDS評分及SCL-90各因子(除軀體性及人際關系敏感)的評分均低于護理干預前。表明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上有效,而人際關系敏感未改善可能與患者大多時間在病房,很少出去活動有關。相對于護理干預前,PSQI評分降低及睡眠不良例數的減少,表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可能的原因是針對性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腫瘤患者放療后心理和睡眠障礙的護理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1]樓少云.護理干預對高齡婦科腫瘤患者睡眠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3):48 -50.
[2]王常祿,呂長興,王家明,等.無法手術切除的30例胸腺瘤行放療或放療聯(lián)合化療的療效分析[J].腫瘤,2009,29(4):370-373.
[3]朱 軍,羅劍鈞,張 雯,等.經導管化療栓塞聯(lián)合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19(3):194 -197.
[4]陳德祿,周蘇波,胡志強,等.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致咽喉部并發(fā)癥327例分析[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0,12(4):346-347.
[5]馬 麗,賈桂貞,楊紅云,等.腫瘤患者放療后心理和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37-38.
[6]鄭 磊,高 偉,楊 敏,等.心理護理對腫瘤放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1 -2.
[7]毛小娟.心理護理對腫瘤放療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下旬刊),2011,2(3):39 -40.
[8]韓立麗,高 偉.心理護理對食管癌放療合并焦慮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8):36 -37.
[9]張 健,劉 燕,曹茂秋,等.腫瘤患者住院放療期間影響睡眠質量因素的調查分析[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0,23(2):163-164,175.
[10]李春霞,彭曉欣,葉 英,等.腫瘤放療患者失眠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35 -36.
[11]耿 熠,趙亞寧,李寬智,等.心理干預改善惡性腫瘤患者情緒障礙的臨床觀察[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0,18(7):141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