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策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解剖教研室 南陽 473061
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在區(qū)域阻滯麻醉的應用解剖
王 策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解剖教研室 南陽 473061
目的為臨床麻醉醫(yī)師在腹股溝疝修補術時進行區(qū)域阻滯麻醉提供應用解剖學資料。方法對38具(76側)成人濕性防腐尸體腹部解剖,對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的局部關系和分布密集區(qū)進行解剖學觀察、測量。結果L1占31.5%,L2占37.9%,L3占27.8%,L4占2.8%;α1占32.9%,α2占36.8%,α3占11.8%,α4占10.5%,α5占6.7%,α6占1.3%。結論觀測髂腹下神距經和髂腹股溝神經的局部關系和分布密集區(qū)對區(qū)域阻滯麻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區(qū)域阻滯麻醉;應用解剖
有關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研究國內外雖有文獻[1-3]報道,但將神經局部關系與區(qū)域阻滯麻醉結合的研究報道尚少見。臨床麻醉醫(yī)師不熟悉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解剖學特點,常導致局部區(qū)域阻滯麻醉失敗或效果欠佳。2010-03—2010-12,筆者解剖了38具(76側)成人濕性防腐尸體腹前外側壁,通過對腹股溝區(qū)神經的局部關系和分布密集區(qū)進行解剖學觀察、測量,以期為臨床麻醉醫(yī)師在腹股溝疝修補術時進行區(qū)域阻滯麻醉提供應用解剖學資料。
1.1 材料 隨機選取死因不明的成人濕性防腐尸體38具(男28具,女10具)共76側;尸體腹部保存完好、無外傷手術史,死亡年齡在18~65歲;尸體由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解剖實驗室提供。測量工具:游標卡尺、量角器。
1.2 方法 尸體取仰臥位,按常規(guī)解剖方法逐層解剖尸體的腹前外側壁,充分暴露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標記相應標志點(臍、髂前上棘、恥骨結節(jié)),詳細觀察和測量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與臍-髂前上棘連線、恥骨結節(jié)的局部關系;測量數(shù)據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描述。
2.1 臍-髂前上棘連線與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的關系以臍-髂前上棘連線(為臍至髂前上棘最突點之間的連線)為依據,觀察經過該連線神經數(shù)目多少。觀察顯示,髂腹下神經前皮支有69支經過該連線(3側標本呈雙支,1側標本不清未計入),髂腹股溝神經有31支經過該連線(1側標本不清未計入),髂腹下神經與髂腹股溝神經共干有8支(8側)。經過臍-髂前上棘連線總支數(shù)為108支,把神經與連線交點定為A,A與髂前上棘之間距離定為L,L1為0~15 mm的支數(shù)為34,占31.5%;L2為16~30 mm的支數(shù)為41,占37.9%;L3為31~45 mm的支數(shù)為30,占27.8%;L4為46~60 mm 的支數(shù)為3,占2.8%。
2.2 恥骨結節(jié)與髂腹下神經前皮支、髂腹股溝神經的關系 在恥骨結節(jié)上側處,髂腹下神經前皮支淺出皮下(腹外斜肌腱膜處)有71支,髂腹股溝神經陰囊支(或陰唇支)淺出皮下(腹股溝管皮下環(huán))有63支,兩神經共干皮支淺出皮下(腹外斜肌腱膜處8支,腹股溝管皮下環(huán)處10支)有18支,其總支數(shù)152支。上述神經皮支各支淺出點位置定為B,通過恥骨結節(jié)作一垂直線,B點至恥骨結節(jié)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定為α,同時測量B點與恥骨結節(jié)之間距離;α1為0~10°的支數(shù)為50,平均距離(29.8±10.3)mm,占32.9%;α2為11~20°的支數(shù)為56,平均距離(20±9.3)mm,占36.8%;α3為21~30°的支數(shù)為 18,平均距離(17.8±6.3)mm,占11.8%;α4為31~40°的支數(shù)為16,平均距離(16.5±3.4)mm,占10.5%;α5為41~50°的支數(shù)為10,平均距離(14.3±6.3)mm,占6.7%;α6為51~60°的支數(shù)為 2,平均距離(14.6±6.3)mm,占1.3%。
3.1 髂前上棘在區(qū)域阻滯的臨床應用 在腹股溝疝修補術時可以按Braun法進行神經阻滯麻醉,國外有學者[4]認為先在髂前上棘內側作一皮丘,再沿臍-髂前上棘連線方向將針刺入肌層,可在該連線的外側50 mm范圍內注射。我們認為另有部分髂腹股溝神經行經肌層中的位置深,可將針頭再向髂前上棘前下方的肌層內進針和注射,以免達不到髂腹股溝神經阻滯目的。
3.2 恥骨結節(jié)在區(qū)域阻滯的臨床應用 有結果可知,神經皮支淺出的密集區(qū),多在B點至恥骨結節(jié)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0~30°,占總支數(shù)的69.7%。我們認為要使所有神經皮支得到阻滯,可在恥骨結節(jié)上側30 mm處作一皮丘,再進針往恥骨結節(jié)偏離垂線內側和外側各60°作扇形皮下注射。
本研究所測結果,與國內外文獻[4-5]數(shù)據有一定差異,主要是測量點的選取及個體差異所致。限于標本來源,本研究所測數(shù)據未作男女之間的比較,此乃本文之缺陷。
[1]Klaassen Z,Marshall E,Tubbs RS,et al.Anatomy of the ilioinguinal and iliohypogastric nerves with observations of their spinal nerve contributions[J].Clin Anat,2011,24(4):454-461.
[2]張偉,郭興,趙爽,等.腹股溝區(qū)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5(2):82-83.
[3]蕭金豐,賀軻,向國安,等.腹股溝區(qū)解剖與腹腔鏡腹股溝斜疝修補術的應用探討[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0(12):2715-2717.
[4]P.Hu,D.Harmon,H.Frizelle.Ultrasound guidance for ilioinguinal/iliohypogastric nerve block:a pilot study[J].Irish J of Medical Science,2007,176(2):111-115.
[5]王鋼,張晗,堵頂云,等.局麻下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06,6(12):42-43.
R614
A
1007-8991(2012)04-0041-01
(收稿 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