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峰 陳麗菊 梁海英 丁紅艷 劉才堂
廣東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yī)院手術室 東莞 523110
綜合保溫護理在嬰幼兒全麻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曾永峰 陳麗菊 梁海英 丁紅艷 劉才堂
廣東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yī)院手術室 東莞 523110
目的探討綜合保溫護理在嬰幼兒全麻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68例全麻手術的嬰幼兒患者,針對不同個體患兒的體質,通過采用調節(jié)室溫、輸液加溫器、循環(huán)水溫毯和充氣升溫毯等綜合措施對患兒進行術中保溫護理。結果68例患兒均安全度過手術,未發(fā)生因低體溫引起的并發(fā)癥。結論術中應用綜合保溫護理措施可以對手術的嬰幼兒患者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可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減少了并發(fā)癥及平穩(wěn)渡過圍手術期。
綜合保溫;護理;嬰幼兒;手術
體溫是反映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有報道50~70%的全麻手術病人會出現低體溫,是麻醉和圍手術期常見的并發(fā)癥[1]。嬰幼兒機體對體溫調節(jié)功能發(fā)育不夠完善,在全麻手術中,更容易出現低溫。因此,維持嬰幼兒手術患兒術中體溫穩(wěn)定,減輕患兒圍手術期低體溫發(fā)生有著非?,F實的臨床意義。我們通過綜合保溫護理措施,預防嬰幼兒全麻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圍手術期低體溫,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yī)院2009—2011年68例全麻手術的嬰幼兒患者,男43例,女25例;年齡0~3歲,平均(1.1±0.3)歲。中估計手術時間>1 h者。心臟手術12例,消化道畸形手術11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手術11例,先天性肛門閉鎖II期肛門成形術9例,腸套疊復位和(或)腸切除手術5例,嵌頓疝復位加疝囊結扎手術20例。
1.2 方法 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兒入室后開放靜脈,常規(guī)監(jiān)測心電、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放置溫度探頭至前額或直腸下端,持續(xù)監(jiān)測的溫度作為機體核心溫度,同時維持手術室溫度在22℃~24℃。預先在手術臺上平鋪循環(huán)水變溫毯,連接循環(huán)水箱,設定水溫為39℃,同時患兒所輸液體輸液加溫器,腹腔沖洗液全部經保溫箱設置為40℃保溫處理。術中根據核心溫度來調節(jié)循環(huán)水變溫毯的溫度,直到手術結束。12例先天性心臟手術患兒加用了充氣升溫毯進行術中保溫護理。記錄患兒入室時、手術開始時、手術后30min、手術后60min、手術后90min的體溫。記錄輸液量、術野沖洗液溫度和沖洗量,關閉吸入麻醉氣體到拔管及清醒時間。術后送至蘇醒室記錄患兒有無寒顫,并記錄1次體溫。
68例患兒均安全度過手術,未發(fā)生因低體溫引起的并發(fā)癥。本組病例各時段記錄的平均體溫如下:入室時(36.6±0.5)℃、手術開始時(36.5±0.4)℃、手術后30min(36.8±0.4)℃、手術后60min(36.9±0.3)℃、手術后 90min(36.8±0.4)℃。應用SPSS 13.0軟件,各時段的計量資料均與入室時數據比較,比較采用單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各時段比較結果為P>0.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人體溫度調節(jié)系統通常保持機體核心溫度在37℃左右,然而在手術中,由于人體溫度調節(jié)系統受到麻醉的抑制、手術室低溫環(huán)境、體表體腔暴露和輸入低溫液體等的影響,核心體溫在全身麻醉的第1個小時將降低1.0~1.5℃。術中低體溫(<36℃)相當常見,有報道輕度低溫發(fā)生率為50%~70%。中度低溫(32~34℃)病人生理功能下降,然而在數小時內通過某些干預因素可使體溫恢復;重度低溫(<32℃)則是一種對生命極具威脅的狀態(tài)[2-3]。低體溫可導致寒戰(zhàn)、耗氧量增加、代謝異常、凝血障礙等;術中出血量增多、心功能異常、心室顫動甚至死亡[4]。
本組資料顯示當室內外溫度<18℃時更容易出現圍手術嬰幼兒體溫下降。雖然本組資料中未出現病理性低溫病例,可能因手術時間較短,消毒暴露時間不長,但體溫下降和低溫仍不可不防,特別是冬季更應做好術中體溫監(jiān)測,防止術中體溫下降幅度過大。手術間內溫度控制要適宜,并采用綜合性保溫措施,才能使患兒安全度過圍手術期。
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調節(jié)功能比較差,體表面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fā)育不全,所以體溫調節(jié)功能不穩(wěn)定,產熱和散熱容易發(fā)生不平衡,所以體溫容易波動。嬰幼兒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年齡越小,這種調節(jié)能力就越差。尤其是新生兒,皮膚脂肪薄,肌肉不發(fā)達,運動能力弱,所以體溫調節(jié)功能更不穩(wěn)定。在全麻手術中,嬰幼兒容易出現低體溫[5-6]。維持手術中患者的正常體溫是降低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需要提醒我們注意的是:在采取各種方式預防低體溫的同時要預防體溫過高,無論高體溫或低體溫都會給患兒帶來嚴重危害。因此術中要嚴密監(jiān)測體溫變化,維持正常體溫。
針對嬰幼兒的特殊生理狀況,在全麻手術中對不同個體可采用綜合的護理對策:(1)室內溫度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應控制在22~24℃較為適宜,新生兒需更高達27~29℃,同時保持濕度在50%~70%。(2)輸液加溫:用恒溫箱或水浴箱加溫液體至32℃~35℃,可減少體熱丟失。但術中小兒輸液量不大,所起作用有限。輸入的液體溫度不宜超過37℃,以免血管損傷。(3)手術薄膜皮膚覆蓋:如手術薄膜能較好地減少蒸發(fā)、對流散熱。對于手術野較大、手術時間長者有很好的輔助保溫作用。(4)循環(huán)水變溫毯:連接循環(huán)水箱,設定水溫為39℃。(5)空氣加溫毯:采用加熱壓縮空氣以熱交換的方法對患者的背部和包裹部位進行加溫,為目前較先進、效果較佳的術中保溫方法,體表覆蓋面大,但造價較昂貴。在全身麻醉期間患兒有氣管插管者可通過測量食道溫度、前額皮膚溫度、直腸溫度等部位進行體溫監(jiān)測。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采用綜合保溫措施對于手術的嬰幼兒是非常必要的,低體溫的預防重于治療。針對不同病情個體的嬰幼兒,術中應用相應綜合保溫護理措施可以對手術的嬰幼兒患者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持續(xù)監(jiān)測體溫做到早發(fā)現、早處理,就能夠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減少了并發(fā)癥及平穩(wěn)渡過圍手術期。
[1]Beilin B,Sharit Y,Razumovsky J,et al.Effects of mil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on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J].Anesthesiology,1998,89:1133.
[2]張囊月,朱君字,彭延增,等.術中低體溫對患者麻醉恢復期的影響及護理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176-178.
[3]Withecs J.The elective re-warming of postoperative canidsc patients[J].Nuts Tunes,2005,101(24):30-33.
[4]陶永紅,孫榮,王倩.系統性保溫措施對減少腹腔手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8):700-701.
[5]陳云超,溫秀芬,張暉,等.圍手術期不同體溫對嬰幼兒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5):1408-1410.
[6]游金華,李桂梅,劉冬鳳,等.綜合溫度干預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體溫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1):223-224.
R473.72
B
1007-8991(2012)04-0128-02
(收稿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