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英語童話故事中隱喻表達之翻譯略談
李潔
一直以來,我國國內(nèi)都十分關(guān)注兒童文學(xué)的翻譯。然而,由于兒童的心理成熟度和認知能力有限,在翻譯時,難免會碰到很多困難。擬著力探討童話故事的翻譯,指出隱喻其實是童話故事的本質(zhì),分析在翻譯童話故事時應(yīng)該采取的策略。
英語童話故事;概念隱喻;童話故事;隱喻翻譯
在國內(nèi),英語童話故事的翻譯一直受到廣泛關(guān)注。但兒童時期的孩子心智、認知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成熟,正處于知識大吸收的時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而童話故事從其本質(zhì)上來說,其實是一種隱喻。童話故事中出場人物所具備的特點——勇敢、熱情善良、樂觀、慈愛以及卑鄙、怯懦、邪惡、虛偽等等——都能在現(xiàn)實客觀生活中找到真實人物形象的喻體。因此,譯者在翻譯童話故事時,如何把童話故事中隱喻所代表的喻意充分地闡釋出來而又在同時保證兒童很好地吸收譯作,任重而道遠。
霍尼克(Honeck,1980:29)在兒童認知能力發(fā)展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3至6歲的兒童只理解字面的物理意義,7至9歲的兒童可以將這些詞用于人,只有11歲的兒童才能明確地將兩種不同的用法聯(lián)系起來。(轉(zhuǎn)引自束定芳,2008:97)
再則,人類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隱喻的理解有密切的關(guān)系。根據(jù)心理學(xué)家戈登納和維納(Gardener&Winner,1978:128—140)的實驗結(jié)果,兒童的隱喻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的。六七歲左右的兒童往往還不能理解隱喻意義,相反,他們經(jīng)常會從字面意義上去想象話語所描述的事態(tài)。例如:
原文:After many years of working at the jail,the prison guard had become a hard rock that could not be moved.
譯文:在監(jiān)獄工作了多年以后,這位監(jiān)獄看守變成了一塊輕易不會被打動的頑石。(束定芳,2008:213)
對于這個隱喻句子,兒童往往會傾向于想象某種與句子描述相符合的事物狀態(tài),比如,想象這個監(jiān)獄看守被巫婆或國王變成了一塊石頭等等。八歲左右的兒童則會逐漸意識到這個監(jiān)獄看守在某種意義上“像”一塊石頭,直到十歲左右,兒童才能意識到該隱喻描寫的是監(jiān)獄看守的性格特征,看守脾氣不好,很會發(fā)怒等等。只有再過一段時間,他們才能準確理解這句話中隱喻的含意。
在這句話中,“a hard rock that could not be moved”講的正是這位監(jiān)獄看守在經(jīng)過多年的看守生涯后,自己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轉(zhuǎn)變的結(jié)果,他也許一開始會對犯人施以同情心,或認為他們罪不至此,因為監(jiān)獄生活太艱苦,磨難太多;但經(jīng)過若干年的工作,他漸漸轉(zhuǎn)變了自己最初的膚淺想法,而今已然是一位客觀對待一切事物,不再感情用事的稱職看守。所以,這句話不妨把隱喻意義翻譯出來,譯為“在監(jiān)獄工作了多年以后,這位監(jiān)獄看守不再同情犯人,而是認認真真地嚴格看管他們?!?/p>
1.譯文的預(yù)期讀者是已經(jīng)能夠吸收外界語言和知識的幼兒直至十一二歲年齡段的兒童。根據(jù)霍尼克和心理學(xué)家戈登納和維納的研究,所謂整個“兒童”時期又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不能分辨隱喻話語的階段和基本可以分辨隱喻話語的階段,即大致6歲左右的兒童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而6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大致理解較復(fù)雜的陳述,但也只停留在基本聯(lián)系隱喻所關(guān)聯(lián)的兩個不同的事物,看到他們似乎具有的共同點,但無法完全吸收隱喻話語的深入含意。
外國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包羅萬象,故事情節(jié)精彩紛呈。它們用精煉的語言向世界的兒童講述了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故事富含豐富的想象力,在描繪人物形象中多運用隱喻表達。如果兒童在欣賞童話故事時遇到大量的陌生概念或者大量的復(fù)雜生僻的字詞,以及模糊的隱喻影射會讓他們感到困難繼而厭煩,從而失去學(xué)習(xí)的興趣。為了讓譯文讀者不必多花時間和精力就能充分理解和吸收譯作所包含的內(nèi)容,童話故事應(yīng)該用淺顯易懂的譯文來“解釋”原文中需進一步理解的隱喻句。
翻譯童話故事時,譯者要時刻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用符合兒童語言特點的語言把原文用很好的譯文表達出來。
(1)在翻譯童話故事時,應(yīng)該盡量避免大量使用兒童不熟悉的陌生概念,以免對兒童造成干擾,不利于兒童很好地吸收。
以下是趙元任先生和外研社翻譯組就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里 The Mock Turtle’s Story一句話的翻譯:
原文:…vinegar that makes them sour—and camomile that makes them bitter—and—and barley—sugar and such things that make children sweet-tempered
譯文一:心酸大概是喝了酸梅湯的緣故——命苦大概是吃了黃連的緣故——還有——還有小孩兒的脾氣甜甜的,大概是吃了大麥糖那些東西的緣故。(趙元任,1998)
譯文二:醋使人們變得酸酸的——甘菊使人們苦澀——而且——而且——像大麥棒糖這類東西能使小孩子變得性情溫和。(外研社翻譯組)
在這句隱喻句子里,譯文一把原文的“醋”譯成“酸梅湯”著實新穎。但醋和酸梅湯相比,兒童生活中接觸得最多且家家戶戶都有的醋著實比酸梅湯更具有概念基礎(chǔ),更易于兒童的理解。
(2)翻譯童話故事時使用復(fù)雜生僻的字詞也是禁忌。我們習(xí)慣于用四字成語來表達事情,但較之于兒童,他們的語言詞匯量和理解能力偏向于簡單化,且從事物的表象看待每一樣事件或東西。如果譯者在翻譯外國童話故事時,一味地注重行文的行云流水,偏好辭藻的華麗,效果會適得其反,因為兒童根本就不能理解故事里所發(fā)生的事。例如:在《白雪公主》中有隱喻句為“become yellow and green with envy”,有譯者把它譯為“頓時妒火中燒”;在魏以新的譯本《青蛙王子》中,翻譯青蛙拍打公主的門要求進屋時有幾句話是這樣翻譯的:國王對小公主說的是:“孩子,干嗎這么膽戰(zhàn)心驚,該不是門外有個巨人要抓走你吧?”
但是,兒童中學(xué)過“怒火中燒”這個成語的小學(xué)及以上的讀者,都能馬上理解這句描寫白雪公主后母的句子的意思,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兒童小讀者能一目了然。同樣,在《青蛙王子》中,國王的兩句話里包含了“膽戰(zhàn)心驚”等比較正式的詞匯,這并不利于兒童讀者的理解。
我們不妨把這些翻譯簡單化,“become yellow and green with envy”可以譯為“嫉妒得臉都綠了”或“嫉妒得眼睛都變紅了”;同樣,用較簡單的詞語,比如用“害怕”來替換“膽戰(zhàn)心驚”。
2.從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或動物形象富含深刻的喻意。如:Cinderella(灰姑娘)勤勞善良,The Ugly Duckling(丑小鴨)努力進取、不懈追求,Snow White(白雪公主)美麗善良等等。但是,由于各國受自己本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地理環(huán)境和風(fēng)俗習(xí)慣的熏陶,我們對于很多動物的感受和聯(lián)想是不盡相同的或截然不同的。比如dog(狗)是西方國家的寵物甚至是家庭成員,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護;而在中國,它則經(jīng)常用于辱罵別人,不怎么受到重視。再如一些習(xí)語或成語的翻譯,原文喻體和譯文喻體有時候大相徑庭,如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揮金如土),as timid as a rabbit(膽小如鼠)等。我們在翻譯童話故事時,為了避免誤解,應(yīng)該把該隱喻背后的喻意提到面前來,讓兒童對該故事一目了然。
原文:When they went ashore,everything started to happen the way the ravens had predicted.A splendid horse,red as a fox,came galloping toward them.——Faithful Johannes(忠誠的約翰涅斯)
譯文一:他們上岸的時候,烏鴉說的話真實現(xiàn)了,一匹美麗的栗色馬跑了來。(魏以新譯,2003)
譯文二:這時候,他們上了岸,果真如烏鴉說過的,迎面跑來一匹極漂亮的棗紅馬。(楊武能,楊悅譯,2003)
原句中的“a splendid horse,red as a fox”是一句隱喻表達,它喻意這是一匹來者不善的馬,在它美麗的毛皮下,隱藏著一顆奸詐狡猾的心。我們在讀這篇童話故事時就能發(fā)現(xiàn),這匹國王原以為是來帶他回王宮的馬,其實是來把國王帶到遠離王宮的地方,以至于讓國王永遠回不了王宮。所以,為了把原句的隱喻含意完全表達出來,為了更切合故事本身的喻意,不妨把它譯為“一匹像狐貍一樣奸詐狡猾,全身棗紅色的馬”。
英語童話故事作為概念隱喻的存在,其背后的喻意傳達需要借助譯者精湛的翻譯技巧來處理。作為一群特殊的讀者群,譯者在翻譯童話故事時,必須時刻把小讀者放在心中。用淺顯易懂且生動形象的文字,翻譯優(yōu)秀的英語童話故事,把優(yōu)秀的譯作展現(xiàn)在兒童面前。
[1]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劉法公.隱喻漢英翻譯原則研究[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8.
[3]束定芳.隱喻學(xué)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宋松巖,黃娟.順應(yīng)論視角下的兒童文學(xué)翻譯[J].語文學(xué)刊:外語教育教學(xué),2010(8).
[5]Grimm.J.&Grimm.W.格林童話全集[M].魏以新,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
[6]Grimm.J.&Grimm.W.格林童話全集[M].楊武能,楊悅,譯.譯林出版社,2003.
[7]阮敏.英語童話故事中的隱喻翻譯[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2009(1).
[8]Lewis Carroll.阿麗思漫游奇境記[M].趙元任,譯.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社,1998.
[9]外研社翻譯組.The Mock Turtle’s Story(假甲魚的故事)http://babel.2u4u.com.cn/node/66482?sort=desc&order=%E7%AB%A0%E8%8A%82.
Translation on Metaphors in Fairy Tales
Li Jie
Translators in China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However,we should realize that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maturity and cognitive ability are limited,so there are lots of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fairy tales and indicates that metaphor is the nature of fairy tales.
English fairy tales;conceptual metaphor;fairy tales;translating methods on metaphors
H315.9
A
1672-6758(2012)04-0060-2
李潔,在讀碩士,浙江師范大學(xué),浙江·金華。研究方向:英語翻譯、兒童文學(xué)翻譯。郵政編碼:321000
Class No.:H315.9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