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義輝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5)
在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中探尋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大班型教學的新模式
莊義輝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5)
近年來,高校公共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壓力持續(xù)增大,逐漸轉向大班型教學模式,暴露出教師資源不足和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的問題。本文針對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采用大班型授課的特點,嘗試探尋在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中如何利用網(wǎng)絡與多媒體技術并基于小組合作更好地組織開展視聽說課程。
大班型教學;網(wǎng)絡環(huán)境;小組合作
當全球化成為趨勢,中國經(jīng)濟處于飛速的發(fā)展期,社會對具備較高英語水平人才的需求,不可避免地造成高等學校英語教育壓力的持續(xù)擴大。一方面,社會的需要激勵高等學校必須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應使學生具備“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以及掌握推薦詞匯量”等綜合能力,并著重強調“要特別重視對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的要求。對此,各高校紛紛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應運而生,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試圖達成這一培養(yǎng)目標。然而,另一方面,激增的學生數(shù)量沖擊著擔任全校學生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任務的英語教師,學生與師資以及教學設備的矛盾十分突出。據(jù)全國公共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統(tǒng)計,大學公共英語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已達到 1∶130。面對傳統(tǒng)小班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所有學習需要的挑戰(zhàn),高校的大學視聽說課程轉入了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大班型教學的新模式。借用張宜和曹琳在《大學英語大班型授課質置研究》一文中將大班型定義為60人以上的標準,筆者對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二年級英語視聽說課程的136個教學班級進行了統(tǒng)計,其中,大型班教學班為74個,所占比例高達54.5%,說明采用大班型授課已是高校組織視聽說課程的普遍形式。筆者將以該年級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為例,從大學視聽說課程的特點出發(fā),分析在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網(wǎng)絡與多媒體技術并基于小組合作進行大班型的視聽說教學。
英語視聽說課程順應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浪潮而生,是英語類基礎技能訓練課,“主要利用英語聽力教材、英語音像和教師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途徑,通過讓學生觀摩各種英語音像資料,向學生傳授聽力技巧方法,介紹口語表達方式方法、交際策略和應用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消除聽力理解阻礙,提高聽力理解水平。同時,使學生逐步達到英語口語表達的準確與流利,最終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視、聽和說全方位能力的目的”(張雪梅)。
筆者認為,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應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該課程的基礎性???、聽和說是學習所有語言的基礎要求。對于大學英語學習而言,視聽說課程是讀寫譯課程必不可少的基礎和補充?;谝暵犝f課堂上的多看,多聽,多說,才能全面覆蓋大學英語教學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的培訓,由此建立起來的深層次的語言運用和文化背景學習也不會是空中樓閣。第二,該課程的互動性。視聽說課堂是由老師引導學生對聽力理解、聽寫速記、口語表達等多項技能的運用,但絕不是傳統(tǒng)課堂以老師為主的授課方式。這些英語技能的習得,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的課堂參與來實現(xiàn)師生互動式的學習,從而真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學習和運用。第三,該課程建設的緊迫性。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現(xiàn)狀不盡如人意,許多學生無法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既與每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較高的通過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無法滿足社會對大批具備較強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人才的需要。因此探究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培養(yǎng),建構新的課程與教學體系已十分緊迫。第四點,該課程中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必不可少。作為近年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突破了傳統(tǒng)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的單一性。雖然各高校對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實踐仍處于探索階段,卻無一例外都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構建多媒體教學平臺,從而更好地開展視聽說教學。
基于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建立起來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為大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更好的學習平臺,但對大班型的視聽說教學而言,這一平臺既有優(yōu)勢,也有弊端。
首先,視聽說課程采用大班教學具有一定優(yōu)勢。第一,大班教學節(jié)約人力,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師資力量匱乏的現(xiàn)狀。許多高校正是采取這一教學模式來應對上文所提到的師生比例失調。第二,網(wǎng)絡技術的輔助使大班教學依托多媒體教學成為可能。采取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建立起來的輔助教學系統(tǒng),如我校采用的藍鴿系統(tǒng)等,信息量大,融圖像、聲音和視頻動畫于一體,為學生了提供視覺感知。利用這一技術營造出的課堂環(huán)境,便于人機對話,表現(xiàn)力強;鼓勵師生對話,參與性強;重現(xiàn)力和受控性強,為學生在學習內容和方式、重現(xiàn)次數(shù)等方面提供了自主控制的條件,因而實現(xiàn)了自主化、差別化學習。第三,大班教學有利于塑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大班教學課堂氣氛較為寬松。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認為大班課人多,氣氛活躍,思考時間長,容易激發(fā)個人積極思維,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xiàn)欲更明顯,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教師同樣有所幫助,不僅方便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而且易于激發(fā)多種思維,可謂“學生越多,主意越多,課也就可能上得越生動”(Hess 3)。
雖然具備以上優(yōu)勢,但采用大班型進行視聽說課程的教學也有不容忽視的巨大弊端。借用張宜和曹琳在《大學英語大班型授課質量研究》一文中對大學英語大班型授課的幾點質疑,筆者將視聽說大班授課的弊端歸納為對教師授課質量和學生上課質量的影響兩個方面。一方面,大班教學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首先,進行大班授課,教師雖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體力來組織課堂尤其是口語活動,卻無法提問每位學生,無法保證視聽說課堂的學生參與度和師生互動性,違背了視聽說課堂尤其重視“說”這一能力的初衷;其次,受課堂時間局限,教師無法一一檢查學生的口語家庭作業(yè),必須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帶來了極重的教學負擔,進而降低教師的工作熱情,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大班教學影響學生的上課質量,暴露了課前預習、課堂參與和課后練習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學生的課前預習得不到及時檢查,感到不到老師注意,因此很多學生不再預習;由于課堂上學生眾多,給每個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訓練機會變少,在大班上課會有一種被老師忽略的感覺,無法真正參與到視聽說課堂所倡導的互動式學習當中,視聽說課堂或變成純粹的聽力課堂,或成為學生觀看電影的娛樂課;很多學生對課后聽力和口語作業(yè)抱有老師不會檢查的僥幸心理,忽視了課后自我能力訓練和提升的重大作用,達不成提高聽說能力的目標。
面臨當前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采用大班型教學優(yōu)勢與弊端并存的矛盾形勢,筆者將從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利用網(wǎng)絡技術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嘗試探索大班型視聽說課程教學的新模式,即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基于小組合作基礎之上進行課前準備、課堂活動,同時積極建立網(wǎng)絡課堂做好課后檢查和自主學習,保證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效果。
首先,針對大班型授課模式影響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并使其產(chǎn)生偷懶心理,不做任何課前準備的弊端,我們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前準備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建立公共郵箱,提前告知各組學生課堂討論的主題,讓其準備與之相關的音樂、圖片、或是視頻材料。一方面,由各組小組長組織分工協(xié)作,使每位同學都有明確的預習任務;另一方面,利用網(wǎng)絡,每位同學可以輕松獲取所需要的資源和信息,做到有備而來,為上好視聽說課打下良好的預習基礎,不至于在參與課堂活動時毫無準備。這一舉措使學生從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開始就參與到視聽說課堂之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
其次,堅持營造以教師為輔,以學生為中心的視聽說課堂環(huán)境,組織好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課堂活動,包括聽力練習,電影觀看,音樂美文賞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對話和學生表演等多樣活動。這些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口語教學模式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中,小組討論是視聽說課堂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主題的設計和開展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視聽說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郭志敏認為好的討論主題必須具備以下五大基本特征,即“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討論所涉及的詞匯的定義必須明確”、“討論主題要避免抽象化”、“要注意可論性”、“要有更新引發(fā)、結束論題的手段”。基于此,筆者認為,視聽說課堂小組討論不僅從主題設計方面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教師應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對其做出明確、具體的表述,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設計豐富多彩的引發(fā)與結束論題的方案;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時更應該及時轉換指導者、聆聽者、輔助者、鼓勵者和總結發(fā)言者等多重角色,不斷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輕松、友善而又興趣盎然的視聽說課堂環(huán)境,最終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的機會。
最后,建立視聽說課程的網(wǎng)絡課堂,幫助教師貫徹課后檢查,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前文提到大班教學模式下的視聽說課程課時少任務重。集中表現(xiàn)在教師課后檢查難度大,學生練習機會少。網(wǎng)絡課堂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難題。網(wǎng)絡課堂為教師布置和批改作業(yè)提供更大空間和自由,方便教師隨時檢查、了解學生水平,調節(jié)課程進度。學生不僅可以靈活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和提交自主學習的任務,如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行聽力練習、制作對話錄音等,在一定權限內還能調閱其他成員的學習記錄,一方面有力于互相學習良好學風的形成,另一方面便于學生掌握學習進度,適時進行預習、學習和復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搭建師生互動的網(wǎng)絡課堂將徹底改變傳統(tǒng)課堂重輸出輕輸入的弊端,是保證大班型視聽說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
當然,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探尋視聽說大班型教學新模式仍是一項未竟的事業(yè),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例如如何利用有限的多媒體語音教室資源滿足全校近萬名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如何在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基礎上,切實照顧每一名學生的發(fā)言需要等,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1] 郭志敏. 淺談大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長春大學學報,2006,5.
[2] Hess,N..Teaching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 張雪梅.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教學及測試方法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05,5.
[4] 張宜,曹琳. 大學英語大班型授課質置研究[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A New Big-sized Class Teaching Mode of Video, Audio and Oral English in Network Teaching Environment
ZHANG Yi-hui
Recentl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pressure for colleges to enhance their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especially when conducting the course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Viewing in large-scaled classes, leading to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and difficulty to ensure class performan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a new way, to conduct a new mode of group-working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multi media technology in class.
large-scaled classes; network; group-working
G434
A
1008-7427(2012)06-0133-02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