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凱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課余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宋榮凱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分析,發(fā)現(xiàn)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在對課余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鍛煉的價值方面有一定的認識,大多數(shù)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參與率較高,但活動量相對不足,鍛煉的目的、方式、場所及鍛煉的強度存在著較明顯的集中趨勢,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制約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
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xiàn)狀;影響因素
課余體育鍛煉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的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教育活動,它是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之一。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中明確提出學校體育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村和薄弱地區(qū),這對提高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水平,促進農村學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目前皖北地區(qū)整體經濟進入了厚積薄發(fā)、加速崛起的階段。健康是青少年學生的第一要素,而體育是改善學生健康狀況最有效、最直接、最經濟的手段。因此,要重視農村中學生的體育現(xiàn)實狀況,就必然要重視他們課余體育鍛煉狀況。
本課題以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課余體育鍛煉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以皖北地區(qū)銅山中學、湖溝中學、朱仙莊中學、大店中學、北方中學等十二所農村中學858名中學生為調查對象。
根據本課題的需要,在中國期刊網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和文獻。
設計、效度信度檢驗,共發(fā)放了1000份問卷,回收了917份,回收率91.7%,有效問卷858份,其中男生447份,女生411份。
運用體育統(tǒng)計學相關知識和原理和Excel系統(tǒng),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體育統(tǒng)計和處理。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有57.05%的男生和62.77%的女生認為課余體育鍛煉很重要,0.67%的男生選擇了“不重要”。在對課余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上,有59.06%男生、59.85%女生認為課余體育鍛煉有一定意義,可適時鍛煉,選擇意義大,有必要鍛煉的學生男生有38.93%,女生 38.69%,還有(男生 0.67%,女生 0.07%)認為沒有意義,不需要鍛煉。總體來看,大部分中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有較深的認識,但還有部分中學生的鍛煉意識淡薄、輕視體育的現(xiàn)象,這與缺乏健康意識、缺乏現(xiàn)代人的健康觀念有關。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參加課余體育鍛煉,還需要體育教師與學校的積極配合。
早操、課間操作為國家規(guī)定學校組織的鍛煉形式,是課余體育鍛煉的重要內容,是認真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76.92%的學校對課間操較重視,能經常開展;但在早操方面,只有6.99%的學校能經常開展,還有37.06%的學校早操和課間操從不開展。早操開展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其一,農村中學學生大多數(shù)為走讀生,學生住所與學校距離較遠,所帶來的路途問題和上課時間之間的矛盾;其二,學校的組織管理不到位,不重視“兩操”。從不開展兩操這是因為學校一味看重成績、升學率,而忽視了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健康狀況。
男女生選擇排第一位的課余鍛煉項目是跑步,對農村中學生來說,這種運動既省錢又不需要場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其次是乒乓球(男生63.76%,女生40.87%)、羽毛球(男生 40.94%,女生 64.96%)、籃球(男生 60.40%,女生5.84%)、跳繩(男生 9.40%,女生 49.63%)項目。從以上項目的特點上來看,男生多喜歡集體對抗性較強體力消耗較大的運動項目。而女生選擇參加的鍛煉項目為羽毛球、跳繩、乒乓球等對抗性較小參加人數(shù)較少、體力消耗較小的運動項目較感興趣。但有5.84%的女生選擇籃球,這說明仍有部分女生喜歡有碰撞和對抗性較大的運動項目,這與其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有關,另有4.70%的男生和7.03%的女生選擇足球,但選擇的人較少,這可能與所在學校的場地設施有關。在鍛煉內容選擇上男女生存在著差異。
在對皖北地區(qū)中學生參加課余鍛煉能否增強自己身心健康調查分析中得出(男生97.32%,女生95.62%)學生認為自己所參加的體育鍛煉能增強自己的身心健康,對課余體育鍛煉有較為正確的認識,但有(男生2.68%,女生4.38%)的學生認為課余體育鍛煉沒有起到應有的價值,缺乏對體育鍛煉的認識。
通過調查顯示,在制約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觀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懶惰不愛動(男生16.78%,女生 18.98%)、辛苦,累(男 12.08%,女生 10.95%)和沒有興趣(男生8.05%,女生5.11%),這幾種原因在本質上與體育鍛煉意識淡薄有直接的關系,還有部分學生是怕受傷等其他因素。
在對制約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調查中發(fā)現(xiàn):沒有時間(男生58.39%,女生55.47%)、缺少場地器材(男生55.70%,女生 46.72%)、學習緊張壓力大(男生50.34%,女生47.15%)、缺乏指導(男生24.16%,女生14.60%)是影響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最主要的客觀因素,排前四位,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沒有伙伴、身體或生理因素、家長反對等其他客觀因素影響。由此可見,學校應從擴大體育活動場地,解決場地器材短缺問題,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等方面解決制約學生鍛煉的因素。
1.絕大多數(shù)農村中學生認為課余體育鍛煉是重要的,對鍛煉的價值也給予肯定,有較積極正確的態(tài)度。
2.在鍛煉的目的以及運動項目中,男生鍛煉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強身健體、提高運動技能、休閑娛樂和調節(jié)壓力上。在課余體育鍛煉的目的上男女生相別差異較顯著。
3.“早操”和“課間操”活動開展的情況不理想,尤其是早操。
4.農村中學生在鍛煉的方式和場所中,以和同學和朋友一起鍛煉為主要鍛煉方式,鍛煉場所也以學校操場為主;在每周課余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上,大部分同學都能達到3次左右,少數(shù)同學從不鍛煉。在鍛煉的時間段上男生喜歡下午鍛煉,女生喜歡早晨鍛煉。
5.絕大部分中學生認為課余體育鍛煉能增強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對學校開展的課余體育鍛煉滿意程度上,大多數(shù)同學選擇了一般和不滿意
6.制約皖北地區(qū)農村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主客觀因素有:懶惰不愛動、辛苦,累、缺少場地器材、學習緊張,壓力大,缺少指導等。
1.體育教師在教學、訓練、輔導等日常工作中,應有意識的加強宣傳,強調課余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參加日常的課余體育鍛煉,特別是女生。
2.在鍛煉的組織形式上學校和體育教師應加強指導和組織管理,使其在教師指導下的課余體育鍛煉更有紀律性和秩序性。
3.學校應切實落實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減輕學生的負擔,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多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
4.培養(yǎng)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每一項課余體育鍛煉,使他們感受到鍛煉帶來的樂趣。教師平時應重視體育課,重視和加強對體育知識的了解。
5.學校的場地器材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學校每年體育經費的投入可采取學校自投、社會贊助保證有計劃,有重點增置體育設備,維修場地,為課余體育鍛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以適應學生鍛煉的需要。
[1]周西寬主編.體育基本理論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33 ~134.
[2]盧特.大連市部分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南方論刊,2009,(12):110~112.
[3]孫革.皖西南地區(qū)農村中學課外體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4,(4):50 ~51.
[4]王剛等.撫州農村中學課余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2007,(12):219~221.
[5]陳偉芬.對中學生參與體育動機狀況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75~77.
G807.3
A
1006-5342(2012)07-0137-02
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