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銀
(長江師范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重慶 408100)
任何一門課程的考核都必須以該課程的日常教學為基礎和前提,其考核的目標、內容、結構和形式都必須與課程教學目標、內容體系、重點、難點和教學方式方法等緊密聯系,有什么樣的課程教學才相應有什么樣的課程考核?!哆壿媽W》課程期末考核結構的改革離不開作為基礎和前提的基于批判性思維理念的課程教學范式改革?!芭行运季S是指對所學的東西的真實性、精確性、性質與價值進行個人的判斷,從而對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決策的思維活動?!盵1]批判性思維是學習知識、篩選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和技巧,也是原則性知識和能力相統(tǒng)一和智力的訓練過程。批判性思維品質包括懷疑精神、正當性、清晰性、思維深度、思維廣度、反思性、自信心等思維能力傾向和品質。批判性思維品質是學生學習《邏輯學》應獲得的重要素質,是課程考核的重要內容。
馬克思在給盧格的信中說:“新思潮的優(yōu)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新世界?!盵2]我們以批判性思維作為基本理念,提出了《邏輯學》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基本目標,即轉變傳統(tǒng)的以 “知識本位”為基本目標和以 “灌輸式”為教學方法的課程教學教學范式,形成了以 “能力本位”為基本目標和以“引導式”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課程教學范式;著力打牢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問題探究意識和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針對教學范式改革的目標,我們對課程教學進行了深刻變革。(1)分組教學。我們把教學班級的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分組時保證每組學生基礎狀況的相對均衡。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堂教學合作討論、課外活動和期末課外實踐考核等方面的合作。分組促進了學生小組內的交流合作、取長補短,促進小組之間的競爭,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也能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歸屬感。
(2)創(chuàng)設問題討論。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四個層面的問題供學生小組討論。一是基本理論問題討論,即教師在學科原則性知識的闡釋中,為了讓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引導學生提出一定的基本理論問題供小組討論解決。二是基于案例的問題討論,即為了使學生理解或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實現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教師布置趣味性或現實性案例,供學生在課堂或課外合作討論,小組內達成共識,然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發(fā)表小組觀點。三是基于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問題討論,即在每一章結束后,教師選取或設計一定量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問題,由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四是簡單學術問題或爭議問題探討,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學術探討,發(fā)現問題。學生在課外以小組為單位查閱資料、合作討論解決,并以小論文的方式提交,以供課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專題討論或期末抽簽演講考核所用。
(3)借助教學團學一體化平臺,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統(tǒng)一。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利用教學團學一體化活動平臺和機會,教師根據《邏輯學》課程的特點和相關理論知識設計相關活動,如辯論賽、演講等。讓學生在團學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或學生對學生的活動過程或結果給予評判,給出相應的成績,并把成績作為期末考核成績的一部分。通過教學團學一體化實踐活動,學生有意識地把邏輯基本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有效促進了知識和能力的統(tǒng)一。
“解決問題需要考慮問題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問題的解決必須與這些情況相結合,而且還要考慮到可能會產生的例外?!盵3]與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目標相適應,《邏輯學》期末考核旨在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的基本邏輯推理能力、論證能力和基本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考查學生對《邏輯學》相關簡單學術問題的了解、分析和得出自己結論的情況;考查學生應用《邏輯學》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邏輯學》期末考核分為兩個板塊:課堂閉卷考核和課外活動考核,總分100分。
1.課堂閉卷考核?!哆壿媽W》課堂閉卷考核總分為60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的基本邏輯推理能力、論證能力和基本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題型結構從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單推理題、簡答題、作圖題和綜合推理題等題型中選擇三種進行。
2.課外活動考核。課外活動考核充分利用學生團學活動平臺進行,把期末考核融入學生團學活動中,使團學活動不再膚淺、不再簡單而變得有深度、有高度。課外活動考核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如辯論賽、抽簽演講、調查研究、學術探究等形式。在2011年秋期,我們主要采用了抽簽 “演講+點評”和辯論賽兩種考核形式。
(1)課外抽簽 “演講 +點評”。課外抽簽“演講+點評”總分為20分,主要考查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對《邏輯學》相關簡單學術問題的了解、分析和得出自己結論的情況。演講的題目就是教學中由學生小組在課外已經合作完成的《邏輯學》學術小論文。我們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利用課外時間現場抽取簡單學術論文題目,由每一小組任意挑選一位學生上臺演講,然后,隨意抽取其他小組學生對其進行點評。每一小組的演講和點評分別給分,兩者的分數相加,就是該小組每一位學生在 “抽簽演講加點評”試題的基本分數,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基本分數基礎上,再根據具體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分數,這加或減后的分數就是每一位學生在 “抽簽演講加點評”試題的實際得分,體現了小組內學生參與程度不同的差異性。
(2)課外辯論賽。課外辯論賽總分為20分,旨在考查學生應用《邏輯學》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辯論賽的策劃、辯題、評委和名次確定等全過程由班委完成,教師盡可能不參與。班委在第8周以前做好策劃書并交老師審查,提出修改建議后修改完善。辯論賽在本學期第11-14周完成,最后決出一等獎1個組,二等獎2個組,三等獎3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得分根據最后結果有差別地給定,并且每個小組的得分也就是該組每位學生的基本分,以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本分數基礎額上,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表現情況適當加分或減分,加或減后的分數就是該學生在 “課外辯論賽”的實際得分,體現學生參與程度、能力和成績的差異性。
根據期末考核結構改革,每一位學生的學期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
平時成績。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學生在平常學習中的狀況,占總成績的30%;期末成績。期末成績由課堂閉卷考核成績、演講成績+點評成績以及辯論賽成績組成,占總成績的70%。
《邏輯學》課程考核具有層次性、過程性、娛樂性和能力傾向性等特點。
1.考核目標層次清晰?!哆壿媽W》課程考核目標具有四個不同的層次,即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基本邏輯推理能力、論證能力和基本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邏輯學》相關簡單學術問題的了解、分析和得出自己結論的情況——應用《邏輯學》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己藘热輳睦碚摰綄嵺`層層推進。
2.考核內容的層次明顯?!哆壿媽W》課程考核在內容方面具有三個方面的層次,即基礎層次的對基本概念、原理的識記、理解和簡單應用;中等層次的理論的實際應用和高等層次的學術問題探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演講、點評和討論。
期末成績中,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構成,平時成績占30%,主要由平時作業(yè)訓練、批判性思維訓練成績等構成。期末考核中除課堂考核外,其余的抽簽演講考核的小論文的撰寫和辯論賽的準備都是在日常課余時間進行,而且期末的抽簽演講與點評考核以及辯論賽也不占用期末復習考試實踐,也是在半期后的課余時間進行。由于考核強調平時課余學習、訓練的重要性,學生期末總評成績的高低與平時課余準備工作和參與程度、學習強度均有較緊密的聯系。這種強調平時過程性考核結構突破了期末一張試卷定考核成績的傳統(tǒng)做法,也糾正了期末一張試卷判優(yōu)劣和知識掌握與能力不匹配的弊端。
無論是辯論賽還是抽簽演講考核都體現了公平競爭、自由開放的特點,可以讓學生自由表達思想,發(fā)揮學生的閱讀、寫作、演講等特長。而公平競爭的過程及其結果都能夠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和享受;學生在考核中能夠自由表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們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思想表達出來,自然也是快樂的。
在《邏輯學》期末考核中,無論是課堂試卷考核,還是抽簽演講考核和辯論賽考核都體現了邏輯理論知識與邏輯思維應用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的有效結合。課堂考核試卷包含了基本理論知識試題、案例分析試題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測試試題,既考查了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考查了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課外抽簽演講考核的主題就是學生在課外通過查閱資料就有關邏輯學的相關爭議問題所寫的小論文,考查了學生帶著問題查閱資料的能力、分析問題、歸納綜合、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演講后的點評考查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臨場應變能力等;課外辯論賽考查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考查了學生在團隊中開展合作競爭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應變能力以及邏輯論證、反駁和思辨等能力。
總之,《邏輯學》期末考核結構是對基礎理論與學術探討的考量,是課堂考核與課外活動考核的結合,體現了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協調統(tǒng)一;讓學生在期末考核中釋放激情、享受快樂;讓期末考核不再單調乏味,讓期末考核也不再孤獨寂寞。
2011年秋期,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2011級的《邏輯學》課程教學進行了以批判性思維為基本理念的課程教學范式改革,與此相適應,我們進行了期末考核結構改革與實踐,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存在一定的需要完善之處。
《邏輯學》期末考核改革與實踐是一次大膽的成功嘗試,突破了傳統(tǒng)的一張試卷、一套試題、考核過程、考核結構相對單調的考核模式,豐富了期末課程考核的內容,優(yōu)化了期末考核的結構,基本實現了從 “知識本位”考核向 “能力本位”考核的轉變。改變了學生期末靠單純背筆記、記重點的應考弊端,強調了學生的以邏輯知識為主的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分低能、分數與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期末考核也實現了體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知識與能力的結合、課外與課內的兼顧、教學活動與團學活動的融合。
辯論賽考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鍛煉了學生的策劃組織能力和集體活動的參與意識和能力。既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邏輯知識的應用能力,也考查了學生的知識的廣度、口才、思維的反應能力、演講能力、收集查閱資料、分析資歸納綜合等能力;學生也從辯論賽中明白了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廣度和深度,增強了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與觀眾的互動、與對方的激烈辯論以及評委的精彩點評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在辯論賽的準備和辯論過程中,學生也體會到了個人單獨自己的不足、力不從心,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益處,從而增強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小組抽簽演講以及即興點評的考核方式,考查了學生堅持真理、探究問題意識和能力,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演講的內容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復習了邏輯學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拓寬、加深了一些邏輯學知識和哲學知識;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演講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寫作、制作PPT和演講的水平;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查閱、分析、歸納、概括資料以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
由于《邏輯學》教學范式改革及其考核改革處于剛起步階段,各種方法、措施都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經后的改革和實踐中進一步加以彌補和完善,不過“學習和運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機會為更高層次的思維和學習奠定了基礎”[4]。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辯論賽的策劃組織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辯論賽的會場秩序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參與學生的出勤率也不夠高,還不沒能讓所有學生都能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因此對每一位學生的給分不能全方位體現差異性。關于論文的演講與點評考核形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大部分小組演講的內容以課堂就講授過的內容為主,缺乏新意和獨立思考的內容,缺乏學術性。有少部分學生缺乏主動配合的精神和積極性,有意孤立自己,把自己邊緣化。有少部分學生的責任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不能主動為小組承擔責任。學生的兩極分化較嚴重,認真、努力、主動配合的學生收獲較大,進步明顯,但是不主動參與的學生存在應付的思想傾向,收獲較少。大部分小組學生對于演講的點評注重形式多于內容,對形式點評較多,而很少或沒有涉及演講的內容,點評比較膚淺。
總之,無論是基于批判性思維理念的課程教學范式改革,還是以此為基礎的期末考核結構改革,都是我們以學校推進應用型大學建設為旗幟,著力優(yōu)化課程教學和考核的結構、內容、方法和手段,著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實現知識和能力深度融合的有益嘗試。盡管存在一些不足,但為接下來的深入改革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增強了我們進行改革和實踐的信心。
[1]Robert H Ennis.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J].Education Leader-ship,1989,(4):4.
[2]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6.
[3][4][美]多拉·豪維爾.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推動知識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J].王 爽譯,全球教育展望,20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