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承前啟后 歷久彌新
        ——奧托·葉斯柏森語法論著蠡析

        2012-08-15 00:50:10張高遠劉斌河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葉氏詞類范疇

        張高遠,劉斌河

        (南京財經(jīng)大學 外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語言文字學研究

        承前啟后 歷久彌新
        ——奧托·葉斯柏森語法論著蠡析

        張高遠,劉斌河

        (南京財經(jīng)大學 外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葉斯柏森是傳統(tǒng)語法與現(xiàn)代語法的一道分水嶺,承前啟后。其語法體系完整,突出句法,兼顧語義與語用,兼重描寫與解釋,多方探析語言現(xiàn)象理據(jù)。其 “三品說”為解決句子詞類問題提供了重要借鑒;其 “連系式”、“組合式”等提法是人類語言特質(zhì)之精要概括。葉氏語法仍具時代感,繼續(xù)啟示著后人。

        葉斯柏森語法;詞品;連系式;組合式

        1 引言

        英語語法編寫始于威廉·布羅卡 (Bullokar 1586;參看Millward 1996:211)。此后四個多世紀以來,語言學領(lǐng)域流派林立、名目繁多。以語言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語法學領(lǐng)域,可根據(jù)研究出發(fā)點不同而有不同名稱或提法。從研究方法看,有實證主義語法和唯理主義語法;從研究對象的時限看,有貫穿不同時期的歷時語法和著眼同一時期的共時語法;回溯歷史并從理論的時新程度看,有傳統(tǒng)語法和當代語法;從研究者的社會目的看,有規(guī)定性語法和描寫性語法;從研究者的教育目的看,有為了教學而編纂的學校語法和側(cè)重語言學研究的學術(shù)語法;從所研究語言的范圍看,有普遍語法和語別語法等。

        在名目繁多的語法學流派中,本文首先回顧傳統(tǒng)語法、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和范疇語法,辨析四者之間的傳承關(guān)系,進而闡述丹麥著名語言學家奧托·葉斯柏森語法理論的歸屬、其論著的主要特色以及對后人的啟示意義。

        2 主要語法流派回顧

        2.1 傳統(tǒng)語法

        英語語法沿襲了希臘語語法和拉丁語語法諸多傳統(tǒng),其中最主要的是繼承了名詞、動詞、代詞、介詞、連詞等詞類名稱。 “傳統(tǒng)語法”中 “傳統(tǒng)”一詞首先意味著這種語法研究繼承了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詞類范疇傳統(tǒng)。

        傳統(tǒng)語法分為 “學校語法” (School Grammar)和“學術(shù)語法” (Scholarly/Scientific Grammar)。有人誤以為 “傳統(tǒng)語法”就是通俗語法書和教科書羅列的條條綱綱,只用于普及教學,不是語言學家關(guān)注或研究的對象。殊不知,傳統(tǒng)語法早就有良好的科研傳統(tǒng),時至當代更已充分吸收別派之長,彌補自家之短,實現(xiàn)了長足發(fā)展。例如,夸克 (Quirk)等人編寫的 《英語語法大全》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便包含了很多舊式語法未曾研究的內(nèi)容。正因為取長補短,傳統(tǒng)語法面對新興語法流派的挑戰(zhàn),仍能憑借論述淺顯易懂之優(yōu)點和其他傳統(tǒng)優(yōu)勢,繼續(xù)成為各院校傳授的語法和一般人掌握語言所無法繞過的門徑。

        “學校語法”主要參照拉丁文法標準,體系結(jié)構(gòu)上采用 “名詞”、“動詞”等傳統(tǒng)稱述方式,原本針對文法學校 (grammar school)而編寫,旨在為學習者規(guī)定 “標準”、“高雅”的語言表達方式,故又稱 “規(guī)定性語法”。這類語法教科書以羅斯 (Lowth1762/ 1995)所著A Shor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最具代表性。該書直到19世紀初一直用于英語教學,是20世紀英語語法發(fā)展的權(quán)威性依據(jù) (黃和斌2001: 97)。顧名思義,“學校語法”僅屬教學語法,且由于對語言缺乏細微觀察和客觀詳盡的描寫,其列述的條規(guī)時有違背語言事實,故鮮有科學性可言。學術(shù)語法也采用與學校語法相同的語法范疇,但它不以制定正誤評判標準為主旨,而以描寫和解釋為基調(diào)。葉斯柏森的語法論著在傳統(tǒng)語法中堪稱學術(shù)語法之典型,為學術(shù)語法傳統(tǒng)作出了重大貢獻。

        2.2 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

        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看到了語言的多樣性,以描寫的方法取代了傳統(tǒng)學校語法所側(cè)重的規(guī)定主義傾向,這在當時不啻于一場革命。它與傳統(tǒng)語法迥然相異之處在于:首先,傳統(tǒng)語法注重書面語言,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則認為無論從語言發(fā)展史或從兒童習得語言的角度來看,口語均先行于書面語,所以強調(diào)優(yōu)先研究口語。其次,傳統(tǒng)語法認為語音與語法分析無關(guān),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則以口語為研究對象,在語法分析中常把重音、停頓、語調(diào)等因素加以考慮。第三,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對詞類也采取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即把詞分為形式類和功能類。有屈折變化或派生變化的是形式類詞,沒有形式變化或派生變化的是功能類詞。形式類詞是開放的,一般都有詞匯意義,根據(jù)一定標準可分為更小的詞類。這些劃分標準是:(1)屈折變化;(2)派生變化;(3)語調(diào)模式;(4)詞序;(5)與功能類詞的結(jié)合情況。功能類詞幾乎沒有詞匯意義,常與形式類詞一起使用,組合為較大的單位。功能類詞相對形式類詞而言是封閉的。英語功能類詞包括限定詞、助動詞、程度詞 (very,quite,rather,somewhat等)、介詞、連詞和疑問詞。

        2.3 轉(zhuǎn)換生成語法

        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創(chuàng)始人喬姆斯基對兒童習得語言的過程進行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似乎天生就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并稱這種語言學習能力為 “語言習得機制” (LAD)。該流派宣稱,語言學的目標在于揭示兒童大腦的初始狀態(tài)和內(nèi)化了的語法規(guī)則,而研究語言就是探索語言普遍規(guī)則,最終揭示人的認知系統(tǒng)和人的本質(zhì)。

        轉(zhuǎn)換生成語法雖然也采用傳統(tǒng)語法范疇,但這種語法理論主要探究語言本質(zhì) (即 “語言何以如此”),而不在于描寫語言整體風貌 (即 “語言特征如何”)。從這種意義上說,轉(zhuǎn)換生成語法是解釋性而不是描寫性語法。

        轉(zhuǎn)換生成語法一方面繼承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以形式化語言描寫自然語言語法之做法,另一方面也提出一些新的語法概念,而 “表層結(jié)構(gòu)” (S-Structure)與“深層結(jié)構(gòu)” (D-Structure)則屬其中最重要的一對概念。這對概念代表句子生成的兩個階段,可用以解釋某些歧義句以及表面結(jié)構(gòu)不同而語義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如主動語態(tài)與被動語態(tài))。歧義句是深層結(jié)構(gòu)不同的句子,而主動態(tài)與被動態(tài)則是深層結(jié)構(gòu)相同、經(jīng)過轉(zhuǎn)換后成為表層結(jié)構(gòu)不同的句子??梢姡D(zhuǎn)換生成語法不僅嘗試概括表面語法現(xiàn)象,而且試圖深入解釋不同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超越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作出的理論貢獻。

        喬氏采用一套規(guī)則來處理研究對象,對語言現(xiàn)象采取形式解釋和證明。相比之下,葉氏采取歷史回溯、比較、心理因素解釋、邏輯推理等方法,多管齊下,對語言現(xiàn)象采取多視角觀察,予以非形式化的清晰解釋。

        2.4 范疇語法

        范疇語法 (Categorial Grammar)的基本思想源自波蘭哲學家、數(shù)學家兼邏輯學家艾伊杜凱維支(Ajdukiewicz 1935;參看Buszkowski,et al.1988)和以色列哲學家、數(shù)學家兼語言學家巴爾·希列爾 (Bar· Hillel1953;參看Buszkowski,et al.1988)。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范疇語法的發(fā)展波瀾壯闊,學派越來越多,研究領(lǐng)域不斷擴大,形成很多類別,但它們都共同秉持某些原則。

        范疇語法的一個基本假設(shè)是句法學與語義學必須對應(yīng)。有些范疇語法中的句法學與語義學是同態(tài)的,有些則是同構(gòu)的。同構(gòu)比同態(tài)有更嚴格的要求。同構(gòu)要求句法規(guī)則與語義規(guī)則一一對應(yīng),同態(tài)則允許兩條句法規(guī)則對應(yīng)一條語義規(guī)則。這與喬姆斯基主張句法學獨立之觀點截然不同。

        范疇語法是詞匯句法學。詞匯句法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認為詞庫的詞條包含了豐富的句法信息,因此無需短語結(jié)構(gòu)規(guī)則。喬姆斯基曾斷言語法沒有規(guī)則,而只有原則。在這一點上,范疇語法表達的觀點與管約論 (G-B Theory)及晚近的最簡方案 (MP)的基本思想相一致。

        范疇語法把句子的結(jié)構(gòu)處理為函數(shù)—論元結(jié)構(gòu)(function-argument structure),這與傳統(tǒng)語法和短語結(jié)構(gòu)語法均不同——傳統(tǒng)語法把句子結(jié)構(gòu)叫做主謂結(jié)構(gòu),短語結(jié)構(gòu)語法則稱句子結(jié)構(gòu)為 “成分結(jié)構(gòu)”。從數(shù)學上看,范疇語法是類型代數(shù),而短語結(jié)構(gòu)語法屬于聯(lián)結(jié)代數(shù) (參看方立2003:20)。

        范疇語法最初只設(shè)立N(名詞)和S(句子)兩大基本范疇,后來增加了NP(名詞短語)。這三個基本范疇是各種范疇語法都認同的。

        范疇語法既不采用傳統(tǒng)范疇,也不僅僅限于描寫。它作為一種解釋性語法試圖成為對自然語言和人造語言均具有解釋力的一種普世語法,因此是一種凌駕于各種語法之上的元語法 (參看Buszkowski,et al. 1988;方立2003)。

        2.5 傳統(tǒng)語法再回眸

        傳統(tǒng)語法究竟是怎樣的語法呢?至此不妨將其定義為一種 “采用傳統(tǒng)語法范疇術(shù)語來描寫自然語言”的語法。“傳統(tǒng)語法”這一稱述常用以概括語言學成為科學之前語法研究通行的方法和觀念。這種 “傳統(tǒng)”實際已有2000多年,包括古希臘和羅馬語法學者、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作家以及18世紀的規(guī)范語法學者們的著作。

        葉氏語法兼具描寫性與解釋性,始終在描寫語言現(xiàn)象過程中尋求解釋語言現(xiàn)象。他的語法論著自問世至今,短則數(shù)十載,長則逾百年,卻能歷久彌新,依然是洞察人類語言實質(zhì)所難以或缺的借鑒。其語法理論體系不愧為傳統(tǒng)語法的 “終極版”。

        3 葉斯柏森語法主要特色

        3.1 突出句法,兼重語義語用

        葉氏 《現(xiàn)代英語語法》 (以下稱為 MEG)(Jespersen 1909-1949)包括語音 (語音學和音韻學)、形態(tài) (詞匯構(gòu)造及形態(tài)變化)及句法 (組詞造句規(guī)律)三大部分。他認為, “語法”一詞外延包括 “詞法”和 “句法” (Jespersen 1924:37-9),但實際上偏重句法,這體現(xiàn)于篇幅安排,即除Part I論述語音問題、Part VI論述詞法問題,MEG其余五卷均論述句法問題。此外,他還在 《分析句法》(AS)(Jespersen 1937/1984)中闡釋了其句法研究最新成果。鑒于 “語法一般不包括語義學”(Jespersen 1924:35),故其語法也沒有專論語義學問題,但其論著卻隨處顯示他重視語義及語用問題①“語用學”這一概念首先是美國哲學家C.W.Morris和R.Carnap在20世紀30年代前后提出的。20世紀60年代,英國哲學家J.L.Austin和J.R.Searle先后發(fā)表了“語言行為”理論、美國語用學家P.Grice提出了會話中的“合作原則”。。在對語言進行語法分析的過程中,他堅持形式與意義并重,絕不偏廢。例如,三級詞品以及否定式中的意義限定 (參看Jespersen 1924:96-107;322-337)等問題,均無法撇開語義因素。他將語言定義為 “人類活動”,主張分析語法現(xiàn)象應(yīng)當考慮交際雙方因素 (Jespersen 1924:17-18),這更是葉氏語用觀的直接反映。葉氏為此稱其語法為 “活的語法”(Jespersen 1924:17)。換言之,葉氏語法頗為重視語用因素 (參看任紹曾2002)。他提倡從形式到意義 (由外到內(nèi))和從意義到形式 (由內(nèi)到外)這種 “雙向觀察法”去研究相同的語法事實 (Jespersen 1924:39-40)。這一主張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為中國語言學界借鑒并加以成功實踐,推動了漢語語法學的發(fā)展 (李連進1994:68)。

        3.2 涵蓋全面,描寫詳盡

        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把詞分為名、動、形、副、代、連、數(shù)、介、冠、嘆十類?,F(xiàn)在的英語語法大都也還沿用這種傳統(tǒng)分法。對語法事實的稱述與描寫,葉氏采用 “名詞”、 “動詞”、 “形容詞”這類傳統(tǒng)術(shù)語,從這個意義上說,其語法屬傳統(tǒng)語法,但他看到傳統(tǒng)語法對詞類定義存在諸多矛盾,因而劃分詞類并不沿襲傳統(tǒng)的十大詞類,而是將詞劃分為五大類,即名詞、代詞、形容詞、動詞、小品詞。尤金·奈達顯然受到葉氏理論的影響,在其翻譯論著中也看到傳統(tǒng)分類方法實際上存在著許多毛病。他在分析了世界上的許多語言之后,把詞劃分成了足以概括所有語言詞匯現(xiàn)象的四種詞類,即物體詞、活動詞、抽象詞和關(guān)系詞 (參看譚載喜1999)。如何定義詞類,的確是任何語法流派都無法回避的一大問題。與葉氏同時代以及在其之前的語法學家大多混用形式、意義、功能這類定義性標準。例如,名詞和動詞的定義是從意義角度入手,形容詞和副詞則從功能角度入手,介詞的定義又從形式角度著眼。如此,傳統(tǒng)語法給詞匯范疇所下的定義違背了一貫性原則。

        葉氏從形式著眼,將詞類范疇定義為:名詞具有復(fù)數(shù)形式,代詞具有格位形式,動詞具有時體形式,形容詞具有比較等級形式,小品詞則不具有屈折形式。他采用 “word classes”這一術(shù)語統(tǒng)稱 “詞類”,因為 “parts of speech”不僅指詞匯這一層級上的任何單位,而且還指音素、音節(jié)、短語、句子、段落之類“言語構(gòu)件”。況且,“speech”屬物質(zhì)名詞,而物質(zhì)的最小組成部分與其整體之間存在同質(zhì)性,因此以“parts of speech”指稱詞類缺乏區(qū)分性和適切性。這類問題看似細微,實則關(guān)乎語法體系的科學性問題。

        語法是一門經(jīng)驗科學,研究語法首先必須客觀描寫有關(guān)目標語。贊德·福特充分肯定普茨瑪、葉斯柏森、克魯辛加等傳統(tǒng)語法學家在英語語法領(lǐng)域所做的重要貢獻。的確,他們 “徹底研究了該領(lǐng)域,以致現(xiàn)代英語句法中幾乎所有特征都已描寫殆盡、闡釋無遺” (Zandvoort 1957/1971:1)。相比之下,晚近的非傳統(tǒng)語法學家大多只關(guān)注語言學領(lǐng)域中如代詞、量詞、組構(gòu)性 (compositionality)之類問題,其關(guān)注面相較于葉斯柏森等名家前賢顯得頗為狹小。

        3.3 多方探析,解釋力強

        喬姆斯基等形式學派語法學家試圖采取一套規(guī)則,對語法現(xiàn)象進行形式化解釋。轉(zhuǎn)換生成學派解釋語法現(xiàn)象采取形式化手段,從其對祈使句 “Don’t be late”中的 “Don’t”這一縮合詞的解釋可見一斑。喬氏憑排序規(guī)則 (ordering rules)解釋BE動詞祈使句否定式中 “don’t”何以存在 (參看Lee 1994:92-3);利斯 (Lees1964/Newmyer1986:61)主張在助動詞中嵌入一個表達祈使意義的詞素,以便在適當上下文支持DO的共現(xiàn);卡茨與波斯特爾 (Katzamp; Postal:1964/Newmyer 1986:61)則認為深層結(jié)構(gòu)中存在一個祈使意義的詞素。艾伊杜凱維支(Ajdukiewicz 1935;參看Buszkowski 1988)著眼于能否應(yīng)用規(guī)則或提取某個特定詞語的單一范疇來解釋語法性問題。傳統(tǒng)語法也只能將BE動詞祈使句否定式的 “don’t”視為例外。

        然而,面對紛繁復(fù)雜的語言現(xiàn)象,葉斯柏森往往采取縱向挖掘、橫向比較的方法,兼顧人文心理因素和語言歷史知識,多管齊下,綜合闡釋。例如,他認為要探究古英語雙元音,就必須附帶考察哥特語和古高地德語,同時還必須熟悉當代流通語言中的雙元音(Jespersen 1920/1960:825)。他在 《語法哲學》(下略為PG)中為比較分析而涉及的語言多達十幾種①這些語言從橫向看,有丹麥語(共母語)、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希臘語、荷蘭語、瑞典語、挪威語、冰島語。從縱向看,有拉下語、西英語、古法語、古高地語、古丹麥語。此外,他不時取例于漢藏語錄。。

        語言現(xiàn)象豐富多彩,僅憑一套規(guī)則難以囊括殆盡。要恰如其分地解釋語言現(xiàn)象,尚需憑借多種規(guī)則系統(tǒng),或從多個視角進行觀察。葉氏采取歷時和比較方法解釋語言現(xiàn)象,這類例子在MEG和PG中俯拾皆是。如,針對連詞 “and”,葉氏從語用心理角度出發(fā)解釋它在不同文體中的意義和用法 (Jespersen 1924:26-7)。

        (1)a.There I saw Tom Brown,and Mrs.Hart, and Miss Johnstone,and Colonel Dutton.

        b.There I saw Tom Brown,Mrs.Hart,Miss Johnstone,and Colonel Dutton.

        (1)a是口語形式,說話人開口時拿不準自己在有關(guān)場合所見的確切人員,因此邊想邊添加,結(jié)果多次出現(xiàn) “and”。 (1)b為書面語,說者能夠確切把握在該場合遇到的人員數(shù)目,因此僅在列舉煞尾前用 “and”。

        喬姆斯基 (Chomsky 1965:24)早在20世紀60年代即主張,語言學的一大目標在于研究和描寫本族語者的語言直覺,聲稱語言學 (學術(shù)語法)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這一觀點對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家而言不啻顛覆性震撼。然而,葉斯柏森早在20世紀20年代即已明確指出: “語法學由此成為語言心理學或心理語言學的組成部分”(Jespersen 1924:29)。

        3.4 三品說——詞類問題的一劑良方

        在 “sea water”中,sea究屬名詞或形容詞,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存在爭議 (參看 Gill 1619;Wallis 1653)。約過了三個世紀,斯威特 (Sweet 1891)再次將此問題提交英國語文學會,重引爭議,卻未有答案。然而,葉氏根據(jù)修飾關(guān)系給詞語和句子劃分品級,創(chuàng)立了 “三品說”,解決了曠世難題。具體而言,在 “terribly cold weather”中,名詞weather不修飾其他任何詞,因而是首品;cold修飾weather,屬次品;terribly修飾次品cold,劃歸三品 (末品)。名詞通常在短語中充當首品,形容詞充當次品,副詞則充當末品,此即 “三級詞品”的劃分。但詞類與詞品之間未必存在如此整齊劃一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在 “the then government”中,then原為副詞,卻充當次品;在“the London poor” (Jespersen 1933:86)中,poor原為形容詞,卻充當首品。

        對于 “sea water”中的sea究竟是名詞還是形容詞這一問題,葉氏明確指出,在 “stone wall,cannon bal,lady friend,etc.”這類組合式 (Junction)中,第一個名詞充當修飾語,屬次品 (Jespersen 1933:85-6)。他突破了孤立靜止的思維方式,從第三種視角進行觀察思考,為詞類爭議問題開出一劑良方。

        葉氏對上述問題提供的答案,令人想起 “蛋與雞孰先孰后”這一經(jīng)典哲學問題。從生物進化角度來看,最先只有一些單細胞生物,而雞和蛋都是緩慢進化的結(jié)果。在進化過程中,或許是某只雞的祖先發(fā)生基因突變,或許是某只蛋發(fā)生基因突變,才進化成了現(xiàn)在的雞和蛋。循著這種思路,雙方即可擺脫爭執(zhí),找到新答案。

        3.5 連系式和組合式——人類語言特質(zhì)的精要概括

        葉氏區(qū)分了首品與次品之間存在的兩種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主謂關(guān)系和偏正關(guān)系。在句子 “John walks”中,首品 “John”和次品 “walks”之間的關(guān)系是 “主謂關(guān)系”,稱為 “連系式”(Nexus)。在短語 “red flowers”中,首品 “flowers”與次品 “red”是中心詞與修飾語之間的偏正關(guān)系, 稱為 “組合式”(Junction)。連系式是一種邏輯主謂關(guān)系或陳述關(guān)系,組合式是一種修飾或偏正關(guān)系。連系式中的次品稱為“述語”(adnex),組合式中的次品稱為 “附加語①Adnex也譯為“述品”,adjunct也譯為“修品”。參看《語法哲學》(何勇、夏寧生等譯),1988,P155?!保╝djunct)。據(jù)此,“the doctor’s arrival”是連系式;“the doctor’s house”則屬組合式。有人苛責這種區(qū)分,認為葉氏理論將問題 “過分復(fù)雜化”(Lee 1994:95)。然而,若不采用組合式和連系式這對概念,則難以區(qū)分例 (2)斜體表達方式在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上的差別(ibid.)。

        (2)a.Many cooks are dreadfully untidy.

        b.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上列兩句斜體結(jié)構(gòu)均包括形容詞 “many”和名詞“cooks”,均屬名詞短語作主語,但意義差別甚大。為便于闡析,試添加聽者反應(yīng)語:

        (2')a.A:Many cooks are dreadfully untidy.

        B:They are.(或:Oh,yes,that is so.)

        b.A: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

        B:That is so.

        在 (2')a中,反應(yīng)者用 “They are”來肯定廚師們的 “邋遢”,但反應(yīng)者也可能作如下應(yīng)答:“Oh, yes,that is so.”這種情況下,答語肯定 “許多廚師十足邋遢”這一狀況,“that”是指整個命題真實性。相比之下,(2')b中 “that”指 “廚師數(shù)量多”這種特定情況。

        也可從語義角度對比兩例的 “many cooks”,凸顯兩者差異。 “Many cooks are dreadfully untidy”可理解為:在 “廚師”這個集合的某一子集中,每位廚師均具 “邋遢”這種特征。“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則可分析為:“廚師”這一集合成員一旦超出常量,即造成劣味羹湯。換言之,(2)a中“untidy”(邋遢)是離散性用法,而 (2)b中“spoil” (搞糟)屬聚合性用法,可以解為 “Too many cooks working together spoil(s) the broth”。這時,“too many cooks working together”做主語表示一般情狀或抽象概念,謂語動詞可采取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 “spoils”。

        根據(jù)葉氏組合式和連系式這對概念,對例 (2)“many cooks”存在的語義差異問題即可迎刃而解。Many cooks在 (2a)屬于組合式,其中many是修飾語 (修品),而many cooks在 (2b)是連系式,many是連系式的述語 (述品)。其隱含的意義可以明晰化如 (3):

        (3)If cooks are too many,that will spoil the broth.或Too many cooks working together will spoil the broth.

        除了組合式和連系式這對概念,迄今未曾有別的理論對上述這種意義差別予以如此簡明扼要的解釋。

        葉氏從邏輯角度對首品和次品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分析,認為形容詞 (次品)的外延相比名詞 (首品)的外延更寬泛。這一邏輯特性反映于組合式短語的詞序,亦即外延較寬泛、意義較籠統(tǒng)的詞常置于內(nèi)涵更豐富、意義較具體的詞之前 (Jespersen 1924:75-76)。例如,在 “red flowers”中,形容詞red相較名詞flowers在其外延上更為寬泛;換言之,“red”在外延上大于 “flowers”。對于 “something good”這類定語后置的特殊詞序,葉氏亦作如是解釋:“something”外延大于形容詞 “good”,故置于 “good”之前。相比之下,斯威特 (Sweet 1898)僅著眼于“something”作為 “不定代詞”這一語法事實,就事論事地解釋 “something good”之類短語的特殊詞序。

        自然界中,異質(zhì)的東西相結(jié)合必然會使原來成分有所稀釋。日常生活中,鹽溶于水,鹽溶液往往淡于鹽本身。然而,語言現(xiàn)象中名詞添加了修飾語,其結(jié)果與前述情況截然相反。例如,flowers添加修飾語red成為red flowers這一組合式,其意義卻比一般紅色物品或花卉具體詳細得多。換言之,這種組合造成更為特殊的語義結(jié)果。這正是限定性形容詞和限定性關(guān)系分句的功能體現(xiàn)。

        葉氏 (Jespersen 1924:108)以 “梯架組合”、“梯子相接”作類比,對修飾語的奇妙功能做了形象解釋——人們?nèi)魧⒍喔碧葑舆B接起來,通常是將短梯接于長梯之上,而不采取相反做法。我們在名詞前添加不同修飾語,以取得高度限定結(jié)果,這仿佛是連接多副梯子,旨在登上屋頂。

        葉氏 (Jespersen 1933:92)以 “his young days”為適例,闡釋該組合式牽涉的詞性、詞序、組構(gòu)性(參看Partee1984)等問題。其一,若承認young修飾物主代詞his,那么它究竟屬哪類詞?是形容詞嗎?其二,按英語一般語法規(guī)則,修飾語出現(xiàn)于被修飾語之前,而young作為修飾語何以后置?其三,young句法上修飾days,而語義或邏輯上卻與his相關(guān),這有悖于 “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的關(guān)系在句法和語義上不變”這一原則。換言之, “his young days”系指“the days when he was young”,即young邏輯上不與days相關(guān),而與his(he)相關(guān)。按照傳統(tǒng)語法詞類系統(tǒng),上述情形中young難以歸類,但按照葉氏觀點,從邏輯上看,his在外延上大于young,因此盡管語義上受young限定,自然可以前置。

        同樣 ,“An occasional sailor strolls down the street.”這一實例也牽涉組構(gòu)性原則問題。按照葉氏思路,遵循 “形式與意義并重”原則進行分析,可知形容詞occasional句法上雖修飾名詞sailor,語義上卻是說明整個事件,即 “一位水手沿街漫步”(A sailor strolls down the street)這一事件是 “偶爾發(fā)生”(o ccurringoccasionally)的。換言之,“occasional”作為副詞修飾 “Asailor strolls down the street”這一整句。

        4 結(jié)語

        當今語壇名目繁多、流派林立。葉斯柏森究竟是傳統(tǒng)語法學派、結(jié)構(gòu)主義語法學派,還是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學派。其實,梳理葉氏論著,葉氏兼容前述三大語法學派,是語法理論集大成者,絕難以孤立的眼光簡單看待。他對語法大框架做出重大革新 (Gleason 1965:77),是站在傳統(tǒng)語法與現(xiàn)代語法研究分水嶺上的一位偉大語法學家和語言學界的杰出代表(Lyons 1968:134),因而很難簡單地將其納入哪個流派。葉氏語法論著中描寫和解釋相濟,縱向與橫向交錯,往往透過語言現(xiàn)象尋找深層機理,既全面又不失時代感。正因如此,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提倡研讀葉斯柏森。

        《語法哲學》(Jespersen 1924)和 《分析句法》(Jespersen 1937)這兩本論著見解獨到,創(chuàng)造性地全面闡述了普遍語法理論,為以喬姆斯基代表的生成語法理論奠定了基礎(chǔ) (Francis 1989:79)?!皩σ粋€語言研究者而言,不知道有 《分析句法》,猶如音樂研究者不知道有巴赫的B小調(diào)彌撒曲一樣不可思議”(McCawley 1984:vii-viii)。葉著可謂是傳統(tǒng)語法學的極致,但 “傳統(tǒng)”不等于 “落后”,更不是 “原始”的代名詞,何況傳統(tǒng)語法是一門規(guī)范性科學。 “即便葉氏在漫長的學術(shù)生涯中僅撰有 《現(xiàn)代英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精要》兩部論著,那也堪稱一流的語言學家和英語專家” (Francis 1989:93)?!冬F(xiàn)代英語語法》為學者們不斷提供啟迪,持續(xù)彰顯其學術(shù)價值與無可替代的地位 (Quirk 1989:viii)。

        葉斯柏森 “三品說”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發(fā)展曾經(jīng)起到積極作用,其連系式①張今(1990)將nexus譯為“語結(jié)”。更是一項極其深刻的語言學理論,閃耀著天才的光芒 (張今 1990:1)。時下,有人常以自己的觀點為 “原創(chuàng)”而沾沾自喜,一經(jīng)查閱卻發(fā)現(xiàn)葉斯柏森遠遠走在其前頭 (參看 Francis 1958)。例如,大約一個世紀前,葉氏即論及隱喻對人類語言發(fā)揮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推測在遠古時期尤為如此 (Jespersen 1922:431-432)。與這一觀點相隔數(shù)十年之后,語壇上才掀起隱喻研究的熱潮。

        有人動輒以 “填補空白”自居,卻只字不提吸收了何種理論營養(yǎng)或承受哪一家之啟迪。我們不能僅僅流連于語言學金碧輝煌的殿堂,驚嘆其博大精深;我們更應(yīng)以歷史眼光看問題,擺正繼承與開拓之間的關(guān)系,永遠不忘篳路藍縷的理論奠基者。

        [1]Bullokar,W.Brief Grammar for English[M].Scholars Facsimilesamp;Reprint,1586/1997.

        [2]Buszkowski,W.W.M.,et al. (eds.).Categorial Grammar[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8.

        [3]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1965.

        [4]Francis,W.N.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English[M]. New York:The Ronald Press,1958.

        [5]Francis,W.N.Otto Jespersen as grammarian[A].In A. Juul,et al.(eds.),Otto Jespersen:Facets of his life a nd work[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79-99.

        [6]Gill,A.Logonomia Anglica[M].Stockholm:Almqvistamp; Wiksell,1619/1972.

        [7]Gleason,H.A.,Jr.Linguistics and English Grammar[M]. 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65.

        [8]Jespersen,O.A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Part I-Part VII)[M].London/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1909.

        [8]Jespersen,O.1920/1960.Presidential Address—Modern Humanities Research Association.In Selected Works of Otto Jespersen[M].London:George Allenamp;Unwin Ltd,1960.

        [9]Jespersen,O.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and Origin[M].London:George Allenamp;Unwin Ltd.,1922.

        [10]Jespersen,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 London:George Allenamp;Unwin Ltd.,1924.

        [11]Jespersen,O.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 London:George Allenamp;Unwin Ltd.,1933.

        [12]Jespersen,O.Analytic Syntax[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7/1984.

        [13]Jespersen,O.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eipzig:B.G.Teubner,1938.

        [14]Jespersen,O.Efficiency in Linguistic Change[A].In Selected Readings of Otto Jespersen [C].London: George Allenamp;Unwin Ltd.1960.381-466.

        [15]Katz,J.amp;P.Postal.An Integrated Theory of Linguistic Descriptions[M].Cambridge,MA:The MITPress,1964.

        [16]Lee,H.-M.Why we should still read Otto Jespersen[A]. In J.E.Nielsenamp;A.Zettersten(eds.),Proceedings of the Otto Jespersen Symposium,April 29-30,1993[C]. Copenhagen:Department of English,University of Copenhagen,1994.

        [17]Lowth,R.AShor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 With Critical Notes[M].London:Routledge Press,1995.

        [18]Lyons,J.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19]McCawley,J.D.Introduction[A].In O.Jespersen,Analytic Syntax[C].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Vii-viii.

        [20]Millward,C.M.ABiograph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2nd Edn.)[M].New York: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6.

        [21]Newmeyer,F.J.Linguistic Theory in America(2nd Edn)[M].Orlando,etc.:Academic Press,Inc.,1986.

        [22]Partee,B.H.Compositionality[A].In F.Landmanamp; F.Veltman(eds.),Varieties of Formal Semantics[C]. Dordrecht:Foris,1984.

        [23]Poldauf,I.On the History of Some Problems of English Grammar before 1800[M].Prague:Faculty of Philosophy,Charles University,1948.

        [24]Quirk,R.,S.Greenbaum,G.Leech,et al.A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Longman,1985.

        [25]Quirk,R.Preface[A].In A.Juul,et al.(eds.),Otto Jespersen:Facets of his life and work[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9.vii-ix.

        [26]Sweet,H.A New English Grammar,Logical and Historical[M].Oxford:Clarendon Press.

        [27]Wallis,J.Grammatica Linguae Anglicanae[M].London: Scolar Press,1653.

        [28]Zandvoort,R.W.Three Great Grammarians:Poutsma—Jespersen—Kruisinga[A].In T.Otsuka (ed.),Readings in English Grammatical Theory:from Sweet to Chomsky[C].Tokyo:SenjoPublishingCo,1971.1-40.

        [29]黃和斌.英語語法的宏觀思考[J].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1,(6):96-103.

        [30]方 立.范疇語法[J].外國語言文學,2003,(3):19-28.

        [31]李連進.葉斯泊森學說與四十年代漢語語法教學[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94,(1):66-72、90.

        [32]奧托·葉斯柏森.語法哲學[M].何 勇,夏寧生等譯.北京:語文出版社,1988,

        [33]任紹曾.葉斯柏森語用觀研析[J].現(xiàn)代外語,2002,(3):259-268.

        [34]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35]張 今.英語句型的動態(tài)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

        [36]張高遠.Rank,Junction和Nexus——葉斯柏森語法核心理論述評 [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7-14.

        [37]張高遠.篳路襤褸勤開拓,著述林林啟后人[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0,(1):41-44.

        Inheriting and Enlightening——On the Lasting Charms of Otto Jespersenian Grammar

        ZHANG Gao-yuan,LIU Bin-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ang,Jiangsu 210046,China)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grammar,Jespersen stands as a monumental watershed,inheriting the past and ushering in the future.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Jespersenian Grammar emphasizes syntax without neglecting th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sides.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it explores the reasons and motivations behind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phenomena.His theory of Ranks provides the key to the word classes in the sentence while his notions of Nexus and Junction capture the essentials of human language.Thus,Jespersenian Grammar remains up-to-date and enlightening.

        Jespersenian grammar;rank;nexus;junction

        H04

        A

        1674-3652(2012)05-0082-07

        2012-03-1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葉斯柏森研究”(08JA740024);江蘇泰州教育局重點課題“基礎(chǔ)階段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石化現(xiàn)象研究”(JYS2010006)。

        張高遠,男,福建寧德人,主要從事語言學、英漢對比與翻譯研究;劉斌河,男,江蘇泰州人,主要從事語言學、二語習得研究。

        [責任編輯:雪 豹]

        猜你喜歡
        葉氏詞類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正合范疇中的復(fù)形、余撓對及粘合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Clean-正合和Clean-導(dǎo)出范疇
        基于語料庫“隱秘”的詞類標注初步探究
        從成語中學習詞類活用
        鳴鶴葉氏詩人與白湖詩社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9:00
        基于“字本位”理論再談漢語詞類問題
        做人要逗,才華要秀
        天堂国精产品2023年| 国产精品髙潮呻吟久久av|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天堂2019 | 九色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一| 青青草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大肚子孕妇交xxx|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疯狂添女人下部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有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无人视频在线播放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观看极品裸体淫片av| 青青草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av高清二区|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宅男噜噜噜|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人妻| 精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丝袜旗袍无码网站|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亚洲2020| 国内激情一区二区视频|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精品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欧美色窝窝色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在线 | 美女人妻中文字幕av| 日本丰满少妇xxxx|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黄久色一区2区三区| 欧美一性一乱一交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