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遼
(高縣柳湖中學校,四川高縣 645150)
讓學生在濃厚興趣中學習物理
戴國遼
(高縣柳湖中學校,四川高縣 645150)
在物理教學中以學生的興趣為著力點,所教內(nèi)容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輕松活潑,學生才能樂學,會學,好學,才能學好物理知識。
中學物理;學習興趣
由于物理知識豐富多彩,且許多知識產(chǎn)生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大多數(shù)學生剛學物理時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興趣,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更多地由現(xiàn)象提升為規(guī)律,難度逐漸加深,再加上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的欠缺,使學生覺得物理課雖好聽,卻出不了成績,再加上不少學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學習不久就熱情驟減。我在物理教學中以學生的興趣為著力點,所教內(nèi)容力求貼近初中生的生活實際,課堂要輕松活潑,這樣學生才能樂學,才會會學,好學,才能學好。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導入能一下子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1)講故事引入。
比如學習“浮力”時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講阿基米德稱皇冠的故事;學熱學時講瓦特研究發(fā)明蒸汽機的故事;學電磁感應時講法拉第發(fā)明發(fā)電機的故事。多媒體教學、學生上網(wǎng)查有關(guān)資料等,都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2)笑話引入。
比如學習“慣性”時對學生講這樣的笑話。一個男青年在公交車上不小心踩到一位女士的腳,那位女士憤怒地說:“什么德行?”男青年接過話說:“小姐息怒,不是德行,是慣性。”
3)小實驗引入。
比如在學習電的起源時,用塑料筆桿在頭皮上摩擦后吸引紙屑;在學習大氣壓強時,兩塊帶水的玻璃片“粘”在一起,怎么用力也分不開等,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學生為了知曉原因,聽課熱情十分高漲。
4)朗讀“山歌”、“古詩”導入。
比如在講熱學對流、分子動理論時,可唱“山頂有花山腳香,橋底有水橋面涼”,又如學習“運動和靜止”時,背誦古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可將課堂引入主題。
5)利用日常生活的小物件導入。
Furthermore, there are some reports that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US-FNA and/or PJC was signi f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US-FNA or PJC alone[8,71].
教師平時也要注意留心身邊的小物件,如一根橡皮筋、小鋼針、一個雞蛋、一顆圖釘,一只手電筒等,都能派上用場。如教學“壓強”時讓學生用手指壓削好的鉛筆,再談?wù)劯惺埽源藢胄抡n,學生感到學起來輕松愉快。
在教學時不能照本宣科,平鋪直敘,也不能整節(jié)課光做實驗。要深入鉆研,根據(jù)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研究教法,課堂上盡可能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必要時還要用眼神、身體姿態(tài)。如教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醫(yī)生打針,可用眼示意,讓學生體會;而“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教學時值冬天,我一邊搓手,一邊哈氣,學生正疑惑“老師怎么這么怕冷”時,我便在學生的納悶中展開教學。
一般復習無非是梳理知識、強調(diào)重點難點、習題歸類講解、練習幾個環(huán)節(jié)。這里講幾個妙招。
1)編順口溜。
平時注意收集并編寫順口溜,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興趣盎然,津津有味。比如講“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就說: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而講“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就寫:A安V伏標得明,三柱兩極要認準,電流串、電壓并,正進負出適量程,大小五倍要讀清。
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諺語,其中不少諺語言簡意賅,蘊涵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比如含有熱學知識的“霜前暖,雪壓寒”、“缸穿裙,大雨淋”、“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含有光學知識的“早虹雨滴滴,晚虹曬破皮”等。
3)濃縮物理知識。
濃縮的就是精華。有些物理知識用一句話概括,學生易于把握要領(lǐng)。比如“電路的連法——先串后并”、“溫度計的使用——公正公平”、“保險絲——勇于獻身”、“大氣壓——助人為樂”。又如“電流表在電路中相當于一根導線,電壓表在電路中相當于斷開”、“滑輪組的連法——偶定奇動”,等等。
(責任編輯 魏艷君)
G632
A
1007-7111(2012)03-0066-01
2012-01-02
戴國遼(1960—),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