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
(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225700)
醫(yī)院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場所,一旦發(fā)生火災,易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不可想象的災難性后果[1]。手術室是醫(yī)院的重要科室,環(huán)境相對封閉,擁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而且病人手術期間,傷口暴露,無法自主活動,轉運較為困難,消防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2011年8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手術室突發(fā)大火,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術的全身麻醉病人不幸身亡,再次給我們敲響了消防安全的警鐘。我院是一所綜合性教學醫(yī)院,手術室共分3個手術區(qū)、17間手術間,我們在手術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上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在消防安全意識的強化、消防安全知識的學習以及火災應急能力的培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現(xiàn)介紹如下。
“燃燒”為一種快速產(chǎn)熱反應,此反應需要3個必要條件∶可燃物質、助燃劑及火源[2],手術室火災的發(fā)生也不例外。
1.1 火源
1.1.1 電器設備手術電刀、光線燈源、無影燈、激光等使用操作不當,或使用后未關閉電源開關,致設備長時間通電,在一定條件下即可成為火源;電路絕緣老化、破損、接頭接觸不良等都可造成漏電及短路,成為火災的隱患。
1.1.2 靜電手術室內如果通風不良,濕度過低,尤其是在秋冬季節(jié),物體間相互摩擦極易產(chǎn)生靜電;麻醉使用的橡膠制品如螺紋管、呼吸囊、尼龍和塑料制成的工作衣褲等也易產(chǎn)生靜電。靜電蓄積釋放時遇見可燃物、助燃劑即可能成為火源產(chǎn)生火災。
1.1.3 明火使用酒精燈、電刀產(chǎn)生的電火花、煙頭打火機等即可能成為手術室的火災火源。
1.2 可燃物手術室內可燃物的種類很多,包括含酒精的消毒液、紗布、敷料、紙張、膠布、橡膠、塑料制品、骨水泥、甲醇、甚至是毛發(fā)、胃腸道積氣等。特別是酒精或以酒精為溶媒的消毒液,使用后都要揮發(fā),在一個較封閉的空間中,可聚成較高濃度。酒精的揮發(fā)與氧濃度的增大可造成一種極易燃燒的混合物,只要一有火源即可燃燒,甚至爆炸。
1.3 助燃劑 醫(yī)用氧氣、氧化亞氮是手術室常見的助燃劑,以氧氣最為常見。環(huán)境中氧濃度越高燃燒越旺,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一般都要持續(xù)吸氧特別是進行面罩給氧時,可造成手術室局部高氧環(huán)境,可燃物在此環(huán)境下很容易燃燒。手術室的富氧環(huán)境是約74%手術中失火事件的主要因素。
2.1 建立科室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明確消防安全管理崗位職責,確立手術室消防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為麻醉科主任,第二責任人為手術室護士長。
2.2 手術間懸掛樓層平面示意圖,標注疏散路線,安全通道標注明顯,夜間照明良好,并確保暢通。配電間張貼入室規(guī)則及操作注意事項。各種消防器材和應急物品定點放置、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其數(shù)量、質量,及時補充、維修,隨時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tài)。
2.3 定期開展消防知識、技能的培訓,普及防火、滅火、逃生技能的基本常識,并組織考核。
2.3.1 強化教育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所有人應熟記滅火器位置、類型、使用方法。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時切記“提、拔、瞄、壓”四步操作法∶即提滅火器、拔保險栓、瞄準火源(在離起火點一點五米以上側后方瞄準起火點)、壓下把手,對準起火點噴射,且水平橫向移動,使用過程中防止凍傷。消防栓使用步驟為打開消防栓、取出消防水帶,向著火源點延伸展開、接上水槍、連接水源、手握水槍頭及水管,打開水閥門,即可滅火,但不適用于電器設備起火。
2.3.2 正確撥打“119”火警電話 用就近的電話撥打119,必須講清∶發(fā)生火災詳細地址、起火原因、范圍、被困人員、有無化學危險品泄漏或爆炸危險、報警人姓名及所用電話號碼等等。
2.3.3 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 疏散過程中,看清起火位置,以確定逃生方向,尋找安全出口;若有害氣體泄露或煙霧濃重時,用濕毛巾掩住口鼻,彎腰低行;注意感覺墻壁、門的溫度,可就地尋找布巾被服澆水后披身防護,勿往高溫方向跑;聽到爆炸聲或坍塌聲時遠離聲源;逃生時禁止乘坐電梯、禁止跳樓自救。
2.4 強化手術室全體人員的火災防范意識,每月進行一次防火安全檢查和討論,排查火災安全隱患,并落實整改。認真執(zhí)行各項安全操作規(guī)范,注意術中的安全管理。
2.4.1 保持手術間的良好通風,防止吸入性麻醉劑、揮發(fā)性消毒液和靜電的蓄積起火。
2.4.2 定期檢查醫(yī)用氣體管道裝置的密閉性、安全性、使用完畢應立即關好閥門。定期空氣采樣檢測手術室內有害氣體的濃度。
2.4.3 每月對手術室電路和各種電器設備進行測試,使用任何帶電外科設備前應確保不處于高濃度氧環(huán)境中,使用結束后及時切斷電源。
2.4.4 使用高頻電刀時,嚴格控制輸出功率,一般電凝20-40W,電切30-50W,即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當功率大于50W時,每增加5W,應提醒術者注意,嚴禁超出儀器的安全使用的范圍。
2.4.5 避免局部腔隙高氧濃度的形成,對需要面罩吸氧者,盡量給予低流量以維持血氧飽和度在可接受范圍內即可。
2.4.6 盡量使用不易燃燒的絡合碘作為消毒液,必須使用酒精時,避免過濕,并使用有蓋容器盛放,減少其在空氣中的揮發(fā)。
2.4.7 手術間內杜絕放置開放性火源,如火爐、電爐等,禁止在室內用燃燒酒精的方法消毒手術急需器械。
2.5 指導工勤人員在進行日常清潔工作中接觸易燃易爆物品時應遠離火源,掌握危險化學物品的安全使用方法,進入配電房等特殊區(qū)域清掃時嚴守入室規(guī)則,識別安全標識,禁止在走廊和安全樓梯口堆放雜物。
平日加強學習,定期考核,要求人人掌握;每半年組織一次消防疏散演習,不斷提高全體人員落實預案、火災撲救和安全疏散的應急能力。
3.1 手術室火災應急流程首先發(fā)現(xiàn)火情者,立即匯報護士長、科領導或總值班——分析起火原因,立即切斷通往火災現(xiàn)場的供電供氣,必要時撤出現(xiàn)場易燃易爆品——集中在場人員用現(xiàn)有滅火器材積極撲救,通知所有人做好滅火搶救準備——火情無法立即撲滅時,立即撥打119報警,關閉臨近門窗或放下防火閘門,防止火勢擴散——停止手術,組織人員安全疏散——在生命不受威脅、火情可以控制的情況下,盡可能搶救貴重儀器設備和重要資料,轉至安全處——確認火災被徹底撲滅,解除應急狀態(tài),救治傷員及病人,全面檢修手術室,恢復正常運轉。
3.2 明確火災時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
3.2.1 科主任、護士長 接到火警報告后,立即向保衛(wèi)科、醫(yī)院辦公室、主管副院長匯報,指揮并協(xié)助病人疏散,檢查確認有無遺留人員。
3.2.2 麻醉師 停用吸入性麻醉劑,立即脫開麻醉機,連接呼吸囊,使用手動人工呼吸,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作好記錄,負責病歷的轉運和保管。
3.2.3 手術醫(yī)生 盡快為手術臺上的病人止血、縫合,停止手術,包扎傷口,轉運病人,并負責疏散過程中病人病情觀察和傷口、引流管的處理。
3.2.4 護士 根據(jù)火災情況清點手術臺上器械、紗布等用物,做好記錄,保持鎮(zhèn)定,陪護安慰病人,穩(wěn)定病人的情緒,聽從指揮,并做好病人輸液輸血通道的管理。
3.2.5 學生、工人、進修人員 共同協(xié)助病人和物品的疏散。
3.3 所有人員熟知逃生路線,遵守撤離原則 高層先撤,患者先撤、醫(yī)務人員最后撤,熟知消防通道使用原則∶避開火源,就近疏遠,統(tǒng)一組織,有條不紊,禁止乘坐電梯。
4.1 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科室,消防安全隱患多,手術病人難以疏散,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顯得極為重要。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著重強化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制定了規(guī)范的操作規(guī)程,加強對易燃易爆品的管理、消防安全的組織管理和監(jiān)督,杜絕一切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
4.2 手術室環(huán)境相對封閉,人員眾多,一旦發(fā)生火災,極易產(chǎn)生混亂,從而影響火災的撲滅和病人的轉移速度。我們火災應急預案把每個人職責細化,將救援工作落實到具體崗位和人頭上,以此保證救援工作能夠進行得有條不紊[3]。
4.3 及時報警,爭取外援,火災發(fā)生時,僅僅依靠幾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發(fā)生火災時及時準確的報警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火災地點的詳細情況告知消防部門,為火災的及時撲滅贏得時間,確保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chǎn)的安全。
4.4 經(jīng)常組織火災的消防演練,可以了解手術室全體人員對發(fā)生火災時應急處理能力和消防知識和消防器材的掌握情況,檢驗火災應急流程是否合理,分析總結,查找不足和問題,進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手術室火災的防范能力。
[1]劉剛.淺談現(xiàn)階段醫(yī)院消防安全管理,山西科技,2007,5(9)∶112 -1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消防局編,消防手冊,上?!蒙虾?茖W技術出版社,1992,786 -787.
[3]童彬,陳肖敏,多部門合作火災應急預案在我院手術室的運行,中國護理管理,2009,9(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