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耀
(廣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河池 547000)
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語言平易、樸素、通俗易懂,一直以來被廣泛流傳,不僅因為它是一首精品詩歌,它還是中國當代學院派詩人海子抒情短詩的代表作?!睹娉蠛#号ㄩ_》是詩人海子對生活的詠贊,是詩人內心喜悅的抒發(fā),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年輕詩人給予所有善良人的發(fā)自內心的誠摯的祝福。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懷寧人。 198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于1989年1月13日,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歌,表面上看似明麗,透過詩歌,我們看到了詩人海子是用心靈在歌唱,他一直都在渴望傾聽遠離塵囂的美麗回音,但這一切與世俗紛紜的生活相隔遙遠,他甚至一生都在試圖擺脫塵世的羈絆與牽累。詩文如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的節(jié)奏清新、明快,情感淳樸、歡快。詩人的真誠善良,愿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摯。
詩人海子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他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我們作了詮釋。詩歌一開始,給我們展示一幅詩人理想中的“幸福”圖景: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中描繪了詩人海子向往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簡單的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自由、閑散的生活——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清靜、溫暖、獨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體現了海子對生活的珍愛,對自然的熱愛。詩人海子滿懷著“幸?!?,他并不想獨享,他要“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向親人們告之“我的幸?!?,并且還要對親人、對所有人的祝愿,要他們分享自己的快樂與幸福,祝愿他們也幸福。即便是陌生人,他都會真誠地祝愿他“在塵世獲得幸?!?,甚至不忘給無生命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取個溫暖的名字”,所有這些,都能讓我們體會到海子心中那充溢的幸福、詩人的博大愛心和真誠良知。詩人在詩的最后寫道:“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闭f明詩人已下定決心摒棄生活中的煩擾和沉重,他要發(fā)現、展示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因為,只要面對生活中的美好,就能心胸開闊、感情歡悅、充滿幸福,塵世生活的幸福也會感動每一個人。
我們吟詠、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歌,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詩人海子的激動、歡愉、輕快、幸福的感情無不流露在詩的字里行間。
“幸?!北緛硎且环N經過自己體驗后的感覺,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協(xié)調,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xù)久遠的愉快心情。盡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里行間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從詩的起句開始,加了“從明天起”的時間限定語,意味著今天的不可能性。詩人海子的幸福是“從明天起”,而不是過去、現在,更不可能是此刻所擁有的,說明海子今天的生活并不幸福,他要把自己的幸福寄希望于“明天”,而且是要從“明天”才開始行動,這就為整首詩定下悲涼的基調,他的幸福只像“閃電”一樣快速、神秘,讓人戰(zhàn)栗。
海子經歷了生命中的兩難的選擇:選擇塵世的幸福則可能意味著放棄偉大的詩歌理想;棄絕塵世的幸福生活則可能導致棄絕生命本身。海子最終選擇了后者,選擇生活在詩歌王國里,他感受到了來自內心的追問和矛盾困惑的痛苦。他固執(zhí)地堅持著自己的詩歌理想,獨守寂寞,以詩歌為生命,以生命為代價,為理想奉獻了全部身心。他不甘于庸俗的生活,追求純凈和理想的園地,苦苦追問生命的終極意義,顯示了他對詩歌和人類生存的獨到理解。海子獻身于詩歌是以犧牲塵世“幸?!睘榇鷥r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個“只”字,我們看到了海子堅定的決絕之心,棄絕塵世幸福,他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坦然而堅定。塵世生活的輕松與溫暖,能夠使平凡人享受到的幸福,但對海子來說,他的精神氣質使他不肯違背自己的本性,更不能背棄自己的人生信念,哪怕會給他帶來一生的孤獨和傷痛,他也要堅持走下去,這注定了他的“不幸?!?,幸福離他原來越來越遠,海子為自己心靈難以企及的幸福唱了一曲挽歌,而他的選擇加重了他內心的沉重和痛苦,令他無法承受這生命之重,終于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海子工作后生活在離北京六十千米的昌平小城,作為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名年輕教師,本應該朝氣蓬勃,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有自己的交際圈子,可是,在海子生活中卻找不到。海子每天除了上課,其余時間就把自己關閉在寓所里讀書、創(chuàng)作,不與外界接觸,很少與別人打交道,長期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海子死后,他的摯友西川在《懷念》里寫道:“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這樣的:每天晚上寫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點,整個上午睡覺,整個下午讀書,間或吃點東西,晚上7點以后繼續(xù)開始工作。”長久的孤獨、暗淡的生活為海子帶來了痛苦,他的幸福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閃電”,瞬間消失,在詩中,海子是在含著痛苦與堅忍的淚水呼喊著幸福。
海子曾經愛過四個女性,但每一次結果都是一場災難。其中,中國政法大學的學生B是他陽光燦爛的初戀,她是海子一生所深愛的人,是最令他刻骨銘心,后愛情出現變故,B有了相戀的男友,離他而去。不久他遇到了給予他無限贈予的S,與S愛情也明朗化,但這段戀情也以苦澀而宣告終結。接著海子遇到A和P,而A與P似乎永遠只能是妹妹與姐姐,苦苦追求的“愛”卻是常常遭到拒絕的尷尬,最終都不成功,得到的是失落、痛楚,促成了他對人間的愛的“灰飛煙滅”。由愛到痛使海子走向孤獨的邊緣,并最終沉溺于孤獨的悲傷之中。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想象中的理想家園,可在幸福的表面下,我們似乎看到隱藏著一個孤獨的靈魂的吶喊、掙扎,在這個“做一個幸福的人”所向往的“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有“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長久地沉眠……1989年3月26日黃昏,海子在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上臥軌自殺,自殺時他身邊帶有4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他在衣服口袋里留下的遺書中寫道:“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币粋€孤獨、徘徊、寂寥、憔悴、悲傷而絕望的詩人,帶著對詩的王國的眷戀走向了生命的盡頭,他用盡了整個靈魂詮釋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市蜃樓般的浪漫和理想,在大海上,海子找到了他的理想之鄉(xiāng)、浪漫之鄉(xiāng)和安魂之鄉(xiāng)。海子在塵世中沒有找到他的幸福,他認為死亡可以成全他所要的幸福。
海子給我們太多的美麗遐思。塵世平凡人的幸福,更多的是人們對現實中自己所處的地位與價值的一種肯定與滿足,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這是被世俗所理解和認可的。而詩人海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更多的是對自己詩歌理想的一種堅守與宣告,是精神上的。從海子的祝福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質樸的善良與真誠,感受到他質樸下的清高與孤傲,理想與現實對抗的痛苦;在塵世獲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詩人一時的想象中,像“閃電”般短暫。海子把祝福更多地留給世人,而自己不愿找到塵世的幸福生活?!懊娉蠛?,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理想中的家園,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也許是詩人海子自身對世俗生活的偏執(zhí)理解和刻意排斥,他長久地感受到孤獨與冷漠,盡管他在詩中反復抒寫“幸?!?、“祝福”,慷慨地撒播溫情,但事實上,詩人內心孤獨依舊、悲涼依舊、痛苦依舊,根本不能獲得“幸?!?。
[1] 海子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2] 陳立軍.幸福背后的悲哀——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語文天地,2004,(6).
[3] 苗立源.做一個幸福的人——讀海子的一首詩.中學語文教學,2001,(9).
[4] 西川編.海子詩全編.上海三聯書店,1997.
[5] 劉汪鋒.隕落的詩歌英雄.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