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艷
(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詞義引申,即詞從原有意義派生出相關新意義的運動,它是各語言中詞匯、詞義發(fā)展最普遍、最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1]
語域是語言單位通常的使用對象、范圍、領域;語域變異類修辭格,即運用語言時跨越語域的界限,將通常用于A語域的詞語用到B語域,從而出現(xiàn)語義干涉現(xiàn)象,產(chǎn)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常用的語域變異類修辭格有:比喻、比擬、移覺、移就。[2]
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曾指出,詞義的變遷和修辭學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在許多情況下,由于修辭手段的經(jīng)常運用,引起了詞義的變遷。[3]可見修辭手段在言語實踐中的反復運用給詞義申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文章將詳細分析幾種常見的語域變異類修辭格對詞義引申的影響。
比喻是借與甲事物本質(zhì)不同而又有相似之處的乙事物打比方來說明甲事物的一種修辭格。比喻義的產(chǎn)生過程是以詞的本義作為喻體,被比的事物作本體,本體的這種比喻義經(jīng)過多次重復的使用后,約定俗成轉化為引申義。
管,《說文·竹部》:“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從竹官聲?!盵4]可見,管本指一種樂器?!盾髯印じ粐罚骸盀橹姽墓芘颓偕捏希棺阋员婕獌?、合歡定和而已。”由于古代的樂器和鑰匙形狀有相似之處,“管”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有了 “鑰匙”這一引申義。《左傳·僖公三十年》:“鄭人使我掌北門之管。
牢,《說文·牛部》:“牢,閑,養(yǎng)馬圈也。從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薄稇?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正是用的“牢”的“關養(yǎng)牲畜的欄圈”這一本義。隨著詞義的引申發(fā)展,“牢”又具有了“關押人的監(jiān)獄”之義。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标P養(yǎng)牲畜的欄圈與關押人的監(jiān)獄,二者在功用上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借助于比喻修辭格的運用,“牢”的本義產(chǎn)生了比喻式引申。
比擬,是把物擬作人,把人擬作物,或者把這一物擬作另一物的修辭格。比擬式引申正是借助于比擬修辭格的運用而產(chǎn)生的詞義的引申。
1.有生之物的擬人式
喁,《說文·口部》:“喁,魚口上見,從口,禺聲。”可見“喁”的本義是指魚口向上露出水面。司馬相如《長笛賦》:“魚喁于水裔”。這一意義后來就由物移于人,引申為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如《論語》:“素王受命讖,莫不喁喁延頸歸德?!睋P雄《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回面內(nèi)向,喁喁如也”。
2.無生之物的擬人式
崩,《說文·山部》:“崩,山壞也,從山,朋聲。 ”《左傳·成公五年》:“梁山崩”,正是用的本義“山倒塌”。在封建社會天子的死對于天下影響極大,有如山崩地裂一般,于是“天子之死”就通過擬物這一修辭格的反復運用也用“崩”來表示,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p>
交,《說文·交部》:“交,交脛也,從大,象交形,凡言交之屬皆從交?!北玖x指腿脛相交擴展到動物交合方面,則引申為交配?!抖Y記·月令》(仲冬之月)虎始交?!痹~義引申出“交錯、交叉”義。如《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鼻毒鸥琛鴼憽罚骸办罕稳召鈹橙粼?,矢交墜兮士爭先?!?/p>
及,《說文·又部》:“及,逮也,從又,從人。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及前人也?!币簿褪恰白汾s上前人”的意思。如《左傳·成公二年》:“故不能推車而及?!彪S著詞義的發(fā)展,不僅表示“追趕上人”也表示追趕上其他的事物,甚至一些抽象化的情況。如《左傳·隱公元年》:“無庸,將自及?!边@里的“及”就是表示趕上“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下場。
解,《說文·角部》:“判也,從刀判牛角。 ”賈誼《漢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薄肚f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边@里用的都是“解”的本義。隨著詞義的發(fā)展,“解”還可以表示“解剖除牛以外的其他動物”,如《左傳·宣公四年》:“宰夫?qū)⒔恻x?!边M一步引申,“解”還可以表示其他事物的“解體”、“解脫”。如《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薄俄n非子·難一》:“桓公解管仲之縛而相之。”仲長統(tǒng) 《昌言·理亂》:“土崩瓦解。”賈思勰《劉民要術·水稻》:“二月冰解。”
絕,《說文·糸部》:“斷絲也,從糸從刀從卩。”“絕”的本義是“斷絲”,經(jīng)過引申后,“絕”還可以表示“斷水”,也就是“渡河”之義,古人謂小舟為刀,小舟渡河就好比刀剪斷絲。其他事物的橫穿或是橫渡也可以用“絕”,如陸游《夜泊水村》:“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絕”的這些引申義的出現(xiàn)正是與比擬修辭格的運用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人的各種感覺,如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雖互不相同,但也有其相通的一面。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為了提高語言表達的效果、增強語言感染力,有意識地用形象的語言將屬于某一感官的感覺轉移到另一感官上,這種修辭格便叫做移覺,也有人稱作通感。[5]正是由于移覺修辭格的反復使用,使得原本表示某種感覺的詞語,便逐漸獲得了移覺式引申詞義。
苦,《說文·艸部》:“苦,大苦,苓也,從艸,古聲?!北玖x指的是一種苦菜,如《詩經(jīng)·唐風·采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庇煽嗖嗣隇槲队X,如《詩經(jīng)·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再由味覺引申為體力上的“艱苦、辛苦、刻苦”和心理上的“痛”。前者如《商君書·外內(nèi)》:“農(nóng)之用力最苦。 ”白居易《與元九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焙笳呷纭逗鬂h書·華佗傳》:“病者不堪其苦?!?/p>
酷,《說文·酉部》:“酷,酒厚味也,從酉,告聲?!彼抉R相如《上林賦》:“芬香漚郁,酷烈淑郁?!睖赝ン蕖恫≈袝鴳殉视讶恕罚骸叭锒鄤诘?,香酷墜蜂須?!边@里用的都是“酷”的本義。隨著詞義的發(fā)展,“酷”由味覺和嗅覺的“濃、香、厚”引申為心理上的“殘酷、暴虐”。如晁錯《賢良文學對策》:“刑罰暴酷,輕絕人命?!?/p>
聞,《說文·耳部》:“聞,知聞也,從耳,門聲。 ”“聞”字從耳,它的本義是與聽覺相關的“聽見”?!妒酚洝じ咦姹炯o》:“項羽卒聞漢軍楚歌?!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奥勂渎?,不忍食其肉?!背烧Z“聞所未聞”都是保留著“聞”的這一本義的?!奥劇焙髞韯t演變成與嗅覺相關新的義項——用鼻子嗅。如李商隱《和張秀才落花有感》:“落時猶自舞,掃后更聞香”。杜甫《大云寺贊公房四首》:“燈影照無眠,心清聞妙香?!?/p>
移就是把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來描寫乙事物性狀的表達方式,在詞義的引申中,本義是對舊事物的說明,移就義是對新事物的說明。當然,移就是與比擬有著較大區(qū)別的修辭格:比擬是根據(jù)想像把甲比作乙來寫,多見于動詞,移就則是描寫甲的詞移用來描寫乙,主要是形容詞修飾語的移用。[6]
好,《說文·女部》:“好,美也,從女子。 ”《戰(zhàn)國策·趙策三》:“鬼侯有子而好。”這里正用的是“好”的本義——女子貌美。詞義經(jīng)過發(fā)展,不僅用來描寫人的外貌,還可以用來描寫其他事物。如賈思勰《劉民要術·收種》:“選好穗絕色者?!边@里正是從描寫人的性狀移到描寫穗的性關.
清,《說文·水部》:“清,朖也,澄水之貌?!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梢姟扒濉北緛硎怯脕砻鑼懰男誀畹?,經(jīng)過引申,“清”則可用來表示人的品性和心情。前者如《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三國志·魏書·毛玠傳》:“少為縣吏,以清公稱?!焙笳呷缍鸥Α洞笤扑沦澒俊吩姡骸盁粲罢諢o睡,心清聞妙香?!?/p>
暗,《說文·日部》:“日無光也,從日,音聲。 ”“暗”原來是用來指日光的,詞義進一步引申后,則用來指其物。如《金史·世宗紀中》:“此輩暗察明訪皆著政聲?!边@里的“暗”由描寫日光移至人的行為,表示“不公開,不明顯”的意思。又如洪秀全《原道醒世訓》:“亂極則漢,暗極則光?!边@里的“暗”則是由描寫日光引申至為指政治,表示“政治黑暗”之意。
“深”,本義是水深。如《詩經(jīng)·小雅·小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庇伤钜曛疗渌挛?。如《荀子·哀公》:“寡人生于深宮之中?!薄蹲髠鳌の墓辍罚骸吧顗竟誊娨源?。”“深”的義項進一步引申至抽象事物類。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計深慮遠。”《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位益高者,責益深?!?/p>
[1]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70
[2]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文藝出版社會,1932.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555.
[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5]黎運漢.漢語修辭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6]俞允海.詞義引申中的三種修辭方式[J].修辭學習,20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