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榮,黎建新,付景濤
(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長沙410114)
管理類課程“見習性”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研究*
吳傳榮,黎建新,付景濤
(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長沙410114)
針對目前管理類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相脫節(jié)的現象,通過對現有的課程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將管理類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構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見習性”實驗教學平臺。該套實驗教學平臺是適合本科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動型、研究型實驗教學過程,既可以提高和加強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克服了實踐教學無法為本科課堂教學服務的缺點。同時為其它類的課程教學與實踐提供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
實踐教學;理論教學;見習性;教學改革;管理
管理類課程不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強調的是應用,該類課程涉及公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金融管理、財務管理等多門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因此它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例如,《市場調研》是目前高等院校管理類課程中的一門主要專業(yè)課程,它可以幫助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準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顧客以及所處的環(huán)境,為企業(yè)市場營銷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高校與科研機構也需進行市場調研,尋求實驗數據驗證相關理論成果;政府在制定宏觀政策時,也需進行相關的市場調研工作。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先學習有關基礎理論知識后,再進行相應的實踐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缺乏直觀性和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性,往往不能達到對知識點透徹的解釋和理解的程度,難以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就管理類課程實踐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地探討與實踐,是實現教學目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目前相關高校教改論文對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改革作了大量研究。王中偉(2008)對管理類課程中的基礎課程《管理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提出根據管理學科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結合學生特點,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完善管理類課程的教學[1]。王劍華,張國平(2011)提出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的師資水平,加強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2]。黃衛(wèi)東等(2012)提出高校模擬實踐教學形式有:案例式教學形式、項目式教學形式、見習式教學形式和科研式實驗教學形式[3]。
以上學者對課程和實踐教學的探索與研究為管理類課程實踐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但他們都是將管理類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開來進行研究。肖雙喜(2005)提出了管理類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二合一”的思路[4]。戴一峰(2012)也指出,實踐教學應該貫穿教學全程[5]。在這一思路指導下,該管理類課程“見習性”實踐教學平臺,將在我校教改基金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湖南省企業(yè)管理重點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將實踐環(huán)節(jié)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深對課程基本理論和內容的理解及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一個多功能的教學與實驗平臺。
管理類課程一般分為課堂理論學習和實踐性教學兩部分內容。管理學科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將該學科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yè)知識應用于企業(yè)實踐的能力,它是對理論教學的延續(xù)、補充、擴展和升華[6]。傳統(tǒng)的課堂理論教學缺乏互動性和直觀可視性,往往不能達到對知識點透徹解釋和理解的程度,難以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是提升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理解的最佳途徑。
“見習”是一種有著悠久傳統(tǒng)、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見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際或模擬的工作環(huán)境,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適應社會,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7]。“見習性”實踐教學的思想來源于這一概念,“見習性”實踐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它是在理論教學前對相關的理論的實踐應用有一個初步了解,再系統(tǒng)學習有關理論,最后再將相關理論應用到具體的實踐教學中,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前先有感性認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理論學習時再帶著問題去學習,也即是將實踐教學融合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去,這樣更有利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重點。
管理類課程“見習性”實踐教學平臺就是將“見習性”實踐教學這一思想貫穿到整個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直接動手進行實踐設計、觀察管理決策時面臨的復雜和多變的環(huán)境,結合理論學習,樹立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良好的工作作風、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促使學生認識和運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同時從管理專業(yè)所需的知識結構出發(fā),對管理類課程的課程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內容整合。
管理類課程“見習性”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是課堂“見習性”實踐教學平臺;第二是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相對應的校內“見習性”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三是校外“見習性”實踐教學;第四是實踐教學的支撐平臺的構建。
在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轉換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在理論課程學習前,在校內輔以模擬實驗,用軟件模擬企業(yè)實際場景,讓學生了解課程實踐的整個過程,或先讓學生到企業(yè)去初步了解企業(yè)運作的整個過程,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提供感性的認識。在課程內容方面,更新教學內容,更多采用模擬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方法是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的有效保證。以案例教學為主,通過經典案例的講解,讓學生自己總結分析,教師起引導的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的安排要與管理類課程的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課程實踐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注意事項。注重對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將企業(yè)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引入課堂,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適當控制理論學時在總學時中的比重。在教學方式上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或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得出一定的結果。
通過建立專門的仿真實驗室,通過模擬軟件或構筑仿真環(huán)境,達到與實際實踐活動接軌的效果。例如,通過模擬焦點小組訪談、模擬電話訪談及面訪等形式,形成仿真的環(huán)境,使學生融入其中,并深刻認識自身扮演的角色,借助模擬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所設定的模擬場景中來。這種先實踐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第一次校內實習達到對本課程的初步了解,對本課程的內容和技術有初步的認識。同時,校內實踐平臺可解決競部分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困難等問題,且一般投資不多。另外,可以通過聘請管理一線專業(yè)人士到學校任實踐課的兼職教師或開展不同主題的講座,為學生提供理論和實踐經驗。
學校應當建立實習演練基地,學校與企業(yè)或工廠之間要建立有效的連接,使學生能在課程前兩周時間到演練廠或工廠實習,這種“見習性”實習能使學生從企業(yè)營銷人員或技術人員身上獲得相應的管理實踐經驗和知識,并使學生了解企業(yè)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實踐或調研,進行實踐的初步方式如何,對所學課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能了解該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課程后期或實踐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到企業(yè)或工廠進行專業(yè)實習。具體措施主要有兩條:一是可以通過頂崗形式的企業(yè)實習。充分利用網絡等手段,發(fā)動學生、教師以及學會、協會和兄弟院校的力量,關注企業(yè)人事變動,了解企業(yè)用人情況充分利用各種實習機會。二是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實踐活動。
“見習性”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還需完善實踐教學的制度環(huán)境,從制度上重視和加強實踐教學。首先,圍繞課程培養(yǎng)目標,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實踐教學的地位,將實踐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組成一個以課程實踐教學為先導,各類實習教學活動為核心,畢業(yè)設計為重點,技能鑒定為專項目標的實踐教學結構體系。其次,加強指導與管理,建立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其三,鼓勵教師到相關工商企業(yè)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其四,為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提供有利條件。
“見習性”實踐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貫穿于管理類課程教學全過程,適合本科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動型、研究型實驗教學過程,既可以提高和加強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克服了實踐教學無法為本科課堂教學服務的缺點。管理類課程“見習性”實驗教學平臺的建立和實施,促使高等院校在內部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課程教學體系,進而提高高校管理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其它類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提供一種新的框架結構與方法。
[1]王中偉.管理學教學方法思考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08,(9):290-291.
[2]王劍華,張國平.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的思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1,(12):88 -91.
[3]黃衛(wèi)東,洪小娟,孫秀成.高等院校模擬實踐教學模式設計[J].高校教育管理,2012,(3):93 -98.
[4]肖雙喜,徐玲,黃世祥.管理類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二合一”探索[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103 -106.
[5]戴一峰.實踐教學應貫穿教學全程[N].光明日報,2012-04-18.
[6]錢黎陽,孔令夷,樓旭明.改革管理學科實踐教學模式-促管理類人才素質提高[J].價值工程,2012,(4).
[7]傅維利,陳靜靜.國外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05,21(1):52 -56.
2012-06-18
吳傳榮(1978-),女,河南潢川人,講師,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