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那提阿曼太(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至關重要,一個成功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xiàn)對排球技巧精髓的傳承。我國主要有以下教學模式:
1.1.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常由講解示范到理解,最后通過反復的練習,不斷糾正錯誤姿勢來提高技巧性,這種方法源自前蘇聯(lián)凱洛夫“特殊認識過程”,向學員傳授“三基”為主要目傳統(tǒng)教育。整個訓練過程以教練為主,所有的環(huán)節(jié)也都側重于怎樣完成教學內(nèi)容,如何使學員達到更高的程度,而忽略了學員的主體性與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使排球教學趨于功利性、競技化。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1.1.2、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打破傳統(tǒng)模式,借助科技演示許多教練因自身因素不能標準示范的動作,使動作技能更直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更直觀。但是,該模式使用普及率卻相對較低,一方面,制作教學片、系統(tǒng)設計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對于教練來說,使用多媒體教學除了在技術上有一定障礙,更需要他們轉變教學觀念。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考慮到各個學員不同的體質和學習基礎,就不能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
從歷屆奧運會以及世界排球錦標賽的排名來看,發(fā)達國家的排球技能遠遠超過中國在內(nèi)的發(fā)展中國家,通過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教學模式大同小異:
1.2.1、美國的行為改變模式。微格教學發(fā)源于美國,經(jīng)過數(shù)年的研究,微格教學模式也滲透到了排球領域,成為其重要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主張教學實踐是教學技能的來源,訓練手冊安排每項技能的訓練時間,訓練前期,先讓學員明確所要達到的技能行為,再通過實踐訓練,一次完成一項至兩項技能。通過電視錄像,讓其他學員進行評價。
1.2.2、英國社會心里學模式。英國學者莫里斯指出,教學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技能更加依賴于教練與學員間的交流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英國排球教學模式的重點側重于在師生間建立信任的橋梁,教練通過對每個學員的了解,改變束縛型教學,按其不同的知識和體能基礎,教授不同層次的技能,使教學在融洽的氛圍中進行。
2.1.1、缺少經(jīng)驗豐富的教練。教練作為技能傳承的主要核心,沒有過硬的教學經(jīng)驗只能使得教學脫離正軌。政府需要在教學資源上投下更多的成本,提高我國師資力量。
2.1.2、新一代選手的不足。隨著科技的騰飛,越多的人趨向于投入科技等收入可觀的行業(yè),導致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缺乏,并且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大多數(shù)人的體質難以適應排球訓練中所需的力道、穩(wěn)定度和耐力等等,雙管齊下,選拔新學員成了一大瓶頸。
2.1.3、體育趨于功利化。近年來,國內(nèi)體育賽事各種內(nèi)幕的公開,丑聞不勝枚舉,使得體育這項體現(xiàn)人類精神文明的賽事也失去了初衷,運動員抱著奪金的動機而參與的訓練,本身就喪失激情。又怎能達到最佳的訓練水平。
2.2.1、改進學員培訓方式,提高教練成員素質。從實際出發(fā),吸取外國優(yōu)秀經(jīng)驗,取百家之長,補自己之短,誠實的承認自己技不如人的現(xiàn)實,通過開展與外國的友誼賽,增強與發(fā)達國家的聯(lián)系,從而使我國排球教學模式有質的突破。
2.2.2、健全體育組織體系。組織的公正性是一切體育競技活動的前提,只有具備公正的組織體系,不弄虛不作假,彰顯公平,回復體育本身競技與合作的意義,健兒們才能得到良好的鍛煉與培養(yǎng),在另一方面上來說,觀眾也可以享受體育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娛樂功能。
2.2.3、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強大與否的體育賽事,靠一代新一代的運動員的支撐,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一切訓練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訓練過程中,缺乏對飲食方面的關注會導致技術衰退,頭暈甚至增加心臟疾病,危及生命危險。
對于個人來說,排球比賽不僅能夠強生健體,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增強自身堅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對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產(chǎn)生深遠持久的影響,這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雖是無形的資產(chǎn),卻可以受益一生。
透過排球教學模式的不足我們可以看見我國在體育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一個國家體育強大了,不需要武力也可以給其他國家以震懾感以及被其他的國家所尊重,同時,體育更是我國綜合實力的見證,通過體育賽事,能夠向其他國家傳遞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知名度提高了,就能比較容易得到國際的資金投入,參與國際投資項目,以此來推動我國經(jīng)濟和科技的發(fā)展,加大我國的社會影響力。
[1]齊國杰,白微,體育教育專業(yè)排球教學方法改革的再思考.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06期.
[2]顧偉農(nóng),楊麗嘉等.排球基本技術多媒體優(yōu)化組合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