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無恙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高校研究生黨支部設置模式探析
◆樂無恙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研究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層次,擔負著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黨支部建設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中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研究生黨組織建設,切實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工作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研究生是知識分子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創(chuàng)造者和開拓者,而研究生黨員又是其中的骨干力量。黨員比例高,是研究生群體的一個顯著特點。近幾年來,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逐年擴大,研究生黨員人數大幅增長,出現了部分研究生黨支部人數過多、黨支部設置方式和支部活動同研究生教學、科研實際脫節(jié)等問題。研究生作為高層次人才,他們的思想狀況對我國未來的社會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加強高校研究生黨支部建設,是黨永葆執(zhí)政黨地位的戰(zhàn)略需要,是國家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關系到學校的科學發(fā)展和和諧發(fā)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fā)揮好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就要求找準黨支部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建立起有效的組織形式。
組織覆蓋是黨建工作的基礎。只有合理設置黨支部,才能強化支部功能,擴大研究生黨支部工作覆蓋面。適應高校發(fā)展模式的研究生黨支部能將不同學科專業(yè)、年級及背景的研究生黨員凝聚在一起,使得研究生在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獲得了穩(wěn)定可靠的政治歸屬感,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著力探索更加符合研究生黨員特點的組織形式。科學設置黨支部是充分發(fā)揮黨組織作用的基礎,黨支部設置是否科學合理,除黨員人數的要求外,還應從組織活動開展的便利性、聯系群眾的密切性和廣泛性、各方面積極因素的調動程度來考量。在黨支部建制上,高校研究生黨支部設置的模式主要有“橫向型”、“縱向型”、“靈活型”三種。
“橫向型”模式,是指按相同年級(包括不同的專業(yè))為組織建制設置支部?!皺M向型”設置的黨支部雖在操作上比較方便,但對研究生支部來說并不見得就一定是最適宜的形式。目前,為了管理的方便,經常性將一個年級的研究生歸為一個班。研究生黨建采取這一模式,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便于進行年級相關事務的管理。這種模式在研究生規(guī)模較小的情況下是適宜的,隨著研究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及其伴隨而來的新情況,其弊端就越發(fā)凸顯了?!皺M向型”模式中也有相對細分的方式,按學科或專業(yè)方向設置黨支部的做法,基本上是一個學科、專業(yè)一個黨支部,一般一個導師的學生盡可能應在一個支部。支部黨員在入學、上課、畢業(yè)時間一致,這樣既有利于支部班子的組建,也有利于保持支部班子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同時,這樣設置黨支部還有利于黨支部開展活動,有利于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有利于發(fā)揮黨支部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畢業(yè)階段支部成員各自奔忙導致支部工作難以開展的困擾。
“縱向型”模式,是指按照相同專業(yè)(涵蓋不同的年級)為組織建制設置支部?!翱v向型”黨支部是考慮到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多以專業(yè)或實驗室為單位,建立以專業(yè)為單位的一種支部形式,一般將同一專業(yè)各個年級的博士、碩士混合建立黨支部,成員都是同一專業(yè)或同一專業(yè)方向,甚至是同一導師的研究生。這樣的組織設置可以使研究生業(yè)務培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雙重融合。一方面,支部成員在課程、實驗等方面設置相同,相互之間交流接觸最為密切,相互之間更為熟悉;另一方面,還能充分發(fā)揮支委的傳幫帶作用,比如支部書記為高年級研究生黨員,支部委員為低年級的,支部不因某些成員的畢業(yè)而解散,這樣就保證了黨支部班子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以及支部存在的延續(xù)性。此外,縱向建制模式還能夠充分發(fā)揮導師作用,實現黨支部建設和科研工作的互動,在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的同時,實驗室或課題組的科研攻堅能力得到了夯實。不過,當學科帶頭人為非黨員時或者課題組人員流動性大時,這樣的支部設置又可能導致思想政治學習的時間完全讓位于科研的狀況。因此,“縱向型”支部設置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相對成熟和穩(wěn)定的學科梯隊、高素質的學科帶頭人等,這些對于工科院系比較適合,而要在文科院系推廣則存在一定困難。
除了傳統(tǒng)的橫向或者縱向設立黨支部,有些高校還在宿舍樓、創(chuàng)新平臺、醫(yī)院科室等研究生聚集的地方“靈活”設立黨支部。設置臨時黨支部是既尊重研究生個體性、差異性,又保證支部工作開展的一種具體做法。由于研究生黨員人數比例較大,執(zhí)行臨時任務的情況也較多,因此,不少高校對設置研究生基層臨時黨支部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在外出考察、交流學習、實習實踐、志愿服務的研究生中建立臨時黨支部。比如復旦大學在服務世博會的過程中,在志愿者隊伍中成立了臨時黨委,把包括研究生黨員在內的1000多名學生黨員編為41個臨時黨支部,讓黨員和黨支部在服務奉獻的第一線發(fā)揮骨干作用,展示先進形象。與臨時任務配合,同步建立臨時黨組織,規(guī)范臨時支書推選,開展黨的活動,這是新形勢下研究生黨建的客觀要求,是適應新時代研究生培養(yǎng)特點的需要。這樣,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也得以不斷擴大。
隨著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和黨員隊伍的壯大,以及黨務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的增加和難度的加大,只有不斷優(yōu)化研究生黨支部的設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目前在工作實踐中,在研究生支部設置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一些支部黨員人數過多,線長面廣,黨員教育管理難免流于形式,深入性不夠,工作出現了一些盲區(qū);二是一些支部設置不利于發(fā)揮老黨員的傳幫帶作用。高年級黨員對低年級黨員的傳幫帶作用不能發(fā)揮,而低年級設置黨支部往往缺乏具有一定經驗的干部;三是一些研究生黨支部設置較為隨意,朝令夕改,缺乏必要的嚴肅性和持續(xù)性。
研究生黨支部的設置,應根據各學校研究生的具體情況確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支部工作,使之適應研究生的特點和研究生黨建工作的需要,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無論哪一種設置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就需要從工作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或嘗試采納相應的支部設置模式。凡是符合研究生黨員的成長規(guī)律和要求的,就理應積極進行理性的嘗試,做到“因班制宜”、“因時制宜”,符合黨建工作規(guī)律。
研究生黨支部的設置應要結合工作需要,有利于研究生黨建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加強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的和管理,因此,在支部規(guī)模上應予以科學規(guī)范。研究生中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必須獨立設置研究生黨支部。正式黨員不足3人的,可與相近專業(yè)組成聯合黨支部或編入教工黨支部。外出參加教學實習、訪學、社會實踐等活動的,可根據實際情況成立臨時黨支部。研究生黨支部的設置要充分考慮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的特點和不同學科的差異,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研究生應按照年級設立黨支部;理工科專業(yè)研究生可按照二級學科、實驗室或課題組設立黨支部。博士生可單獨設立黨支部,也可按年級、專業(yè)與碩士生共同組建黨支部。由于研究生黨支部干部是學生身份,他們不可能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黨支部管理工作,所以黨支部黨員人數不宜過多,以20人左右為宜,不超過25人。所覆蓋班級不宜過多,以免工作流于形式,也避免工作出現盲區(qū)。當然,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研究生黨支部下設置研究生黨小組,以便開展活動和黨員教育管理。黨支部的規(guī)模適中,黨員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能充分相互了解,將使得黨支部工作開展更具有針對性,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研究生。
研究生以導師指導下的個體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學習生活相對獨立、分散,對集體依賴性較本科生減弱。研究生黨支部存在于研究生群體中,其功能的發(fā)揮必須反映研究生群體的需要。不同專業(yè)方向的研究生之間可比性較差,黨員之間平時交往不多,彼此之間缺乏了解,支部設置不合理,常給發(fā)展黨員的考察工作帶來一定難度。研究生黨員學習生活的分散性也使得組織生活時間難統(tǒng)一;支部龐大則造成黨員之間的了解不深,會議上黨員表達意見機會少;開展支部活動時意見難以統(tǒng)一,不利于開展各種形式的組織生活。因此,在支部設置上,不能強求整齊劃一,沿用同一模式,關鍵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是否有利于實現研究生黨建與研究生的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有機結合。以學科為平臺,把研究生黨建與學術發(fā)展有機融合,結合學科與專業(yè)特色,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展形式多樣的黨支部活動。了解研究生的思想需求、心理特點和生活規(guī)律,才能探索出適應研究生特點的黨建工作模式。
優(yōu)化研究生黨支部設置,將大大提高研究生黨員參與黨支部生活的積極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促進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水平的提高??茖W設置研究生黨支部,不搞大支部,則可能使得黨支部數量增多,而增多的結果,將較好地實現黨的基層組織真正走進廣大研究生生活,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這有利于縮短學生黨支部與普通同學的距離,調動廣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考察,提高發(fā)展黨員的數量和質量;有利于黨支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學生黨員為核心及時開展工作,使組織生活以及各項教育活動提高效率,保證效果。反之,黨組織生活則將缺乏生機活力、缺乏吸引力,削弱了黨組織的功能發(fā)揮,也影響了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實際需要或“橫”、或“縱”、或“靈活”地優(yōu)化研究生黨支部設置,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全面覆蓋,不留空白,必將穩(wěn)妥地推進各項黨建工作,擴大黨的工作在研究生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使黨支部真正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堡壘。
[1]李靜,王民忠.研究生黨支部設置模式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3,(8):26-28.
[2]萬軍民.新時期高校研究生黨支部設置模式探討及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8,(3):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