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進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山東濟寧272100)
教學在網絡教室中進行,學生每人一機,教師提供制作好的主題學習網站,學生利用主題學習網站查找資料、搜集整理資料、理解交流、發(fā)表看法,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網站。
專題學習網站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結合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網絡環(huán)境下開放性課堂的教學模式,將學習者從外部刺激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這種教學模式里,學生首先自主學習,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在網上與同學教師交流,收集整理資料,個人評價,進而進行匯報交流。在學習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鍛煉了自己的技術和技能。
網絡環(huán)境下開放性課堂與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或多媒體課相比,主要側重于以下幾點:
(1)著眼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2)著眼于未來社會,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3)著眼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獲取、選擇、制作、展示等美術文化層面的工具。
網絡環(huán)境下開放性課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優(yōu)化課堂教學,優(yōu)化學生學習方式,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信息,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提高其審美能力。
(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以及學生參與全球性的交流、展示等,開闊學生的視野。
(3)使信息技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獲取、選擇、展示學科文化的工具。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信息時代美術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1)內容上,它是以主題知識為導向的。(不同于基于知識點的課件或完整的網絡課程。)
(2)形態(tài)上,它可以是一個網站或網頁。
(3)功能上,它是一個供學生開展課程專題知識學習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平臺,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目標。
(4)建設上,它是師生共同參與、把資源建設與教學實驗相結合的研究項目。
在設計主題學習網站時,將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等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探究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主題學習網站是學生在課外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的場所,本網站結合教學實際,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模式,首先提出具體的任務,然后提供一定的資源,最后根據目標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網站主頁設置七個欄目,分別是導言、任務、資源、評價、結論、討論區(qū)和教學指導。
(1)導言:概述專題內容,是帶有激勵性的文字說明,要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起引導作用。
(2)任務:具體提出本專題學習的任務。
(3)資源:是網站設計的重點,資源分三種類型——本地資源、遠程資源、泛資源。
①本地資源:教師精心選擇、組織、設計的網站的資源,與任務密切相關。網站把“克隆”專題分為克隆技術、最新進展及各界反應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鏈接有5~6篇相關文章,通過閱讀,分析這些文章學生可以完成80%的任務。②遠程資源:鏈接到其他相關網站,與內容有一定的關聯。③泛資源:鏈接到搜索引擎,與內容的關聯最小。
(4)評價:采取多元化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的目標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方法包括提供一定數量的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簡述題;完成項目報告,填寫評價量表。
(5)結論:對本專題學習的總結。
(6)討論區(qū):是為師生提供討論交流的場所。
(7)教學指導:教師闡述本專題教學的目的、步驟、內容、教學安排等。
(1)使用源代碼編寫工具,例如HTML語言。
(2)“可視化”的網頁制作工具,如 FrontPage、Dreamweaver等。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利用主題學習網站,針對學習內容,收集某一主題相關的材料,然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軟件 PowerPoint、Word 等)進行加工整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協作式網絡學習,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學習內容,就不同主題整理的結果進行匯報,中間教師和學生可以互相點評和補充。
主題學習網站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或工具,所以,主題學習網站的內容一定要保證科學性和合理性。組成主題學習網站的內容或者資源并不是單一的,它包括一切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各種形式和渠道的資源,如與之相關的文本、圖片、視音頻等資源形態(tài)都可以用來作為主題學習網站的內容。所以,主題學習網站的素材的收集和網站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
(1)學生缺乏對開放性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的甄別和篩選。在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中,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和瀏覽,會接觸很多不健康的信息。所以,教師應考慮如何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對信息甄別和篩選的能力。
(2)網上交流缺乏真實性和針對性。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網上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但在研究中發(fā)現,網上交流的主題往往與學習內容無關,或者把網上交流當成了聊天的場地,發(fā)表一些亂七八糟的言論。
所以,針對以上兩點,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
由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是開放性的,學生在自主選擇主題時,往往幾個小組選擇同一主題,而針對學習內容的個別主題所有的小組都沒有選擇,所以,在最后交流匯報時就會出現部分學習內容沒有完成。
針對這種情況,在各小組自由選擇學習主題時,教師要進行引導,合理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如出現個別主題沒有被選擇時,要及時進行指導調整。
[1]蔡曉平,蔣林浩.專題學習網站在“兩課”教學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6,(5).
[2]http://stqz.stedu.net/jxbk/data/czdmt/doc/no2/mch7.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