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鑫
呼吸道繼發(fā)霉菌感染12例臨床分析
陳麗鑫
目的探討呼吸道繼發(fā)霉菌感染的原因、臨床特點及防治。方法 自2010~2011年來,我們先后收治12例并發(fā)肺部機會性真菌性感染之危重患者,就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2例患者均有嚴重的基礎疾病及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危險因素,故患者預后不佳。結論合理正確使用抗生素與激素,加強支持和適當使用免疫增強劑以增強機體免疫機能,是預防霉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真菌感染;氟康唑;預防;治療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60.33~8.15歲54歲以下4例,占33.3%,55歲以上8例占66.7%。本組患者原發(fā)病及死亡情況: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共6例,死亡3例;肺結核2例,死亡2例;腦出血2例,死亡1例;壞死性胰腺炎合并ARDS 1例,死亡1例;尿毒癥1例,死亡1例。臨床使用抗生素、激素情況:本組患者共使用抗生素10種,每例使用3種以上7例,占58.1%,最多達6種;平均用藥時間(20.4±16.31)天,最長用185天(抗癆藥);應用糖皮質激素12例,最長用藥30天,平均用藥18天。并發(fā)霉菌感染最短5天,平均(20.15±4.06)天;
1.2 診斷標準 所選患者均符合:①有免疫受損害的基礎疾病;②具有明確的肺炎臨床表現(xiàn);③X線胸片有局灶性或彌漫性浸潤影;④痰液中多次培養(yǎng)出同一真菌;⑤在細菌學檢查或治療反應中排除其他致病菌的單獨感染[1]。
1.3 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燒37.5℃以上12例(100%);咳嗽、咳痰12例(100%);氣喘12例(100%);咯血2例(16.7%);口腔黏膜可見白色乳凝樣物粘附3例(25%);
1.4 輔助檢查 血沉查 8例,20毫米/小時以上 5例(41.7%);胸部CT或胸片雙下肺野斑片狀及絮狀浸潤影9例(75%);細菌學檢查:12例均連續(xù)查痰3次(天)以上,并多次查見大量帶菌絲及菌孢子酵母樣菌,1例查見隱球菌(包括腦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查見)。取標本前以0.9%鹽水含嗽后取深咳痰標本,2例從氣管插管導管中吸出深部痰送檢。結果,酵母樣念珠菌11例(91.7%),新型隱球菌1例(8.3%)。
12例病例中臨床好轉4例占33.3%,死亡8例占66.7%。
酵母樣白色念珠菌是人體口咽部常見寄生菌,在菌群失調情況下最易過度增長而吸入引起混合感染,尤其老年人肺部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者常合并真菌感染,值得臨床關注。
隨著新藥開發(fā)和廣譜抗生素、激素廣泛應用,人體寄生菌與宿主間關系發(fā)生很大變化,肺部真菌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機會感染,占深部霉菌感染率首位[2]。廣譜抗生素常使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干擾了維生素代謝,促進真菌生長。在大劑量,長程使用多種抗生素,同時合用激素均降低和消弱人體免疫機能,為霉菌感染常見外部誘因之一。
本組病例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共6例,合并感染重,選擇大劑量、長療程、高起點、聯(lián)合抗生素,并且多選用針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的廣譜抗生素。體內敏感菌株被抑制,導致菌群失調,真菌大量繁殖引發(fā)二重感染,酵母樣念珠菌為主要感染菌,重癥患者病死率高,據報道,念珠菌菌血癥的病死率高達60%[3]。另外腦出血患者2例,由于患者昏迷,發(fā)生吸入性肺炎,故聯(lián)合應用廣譜抗生素,加之全身衰竭,免疫機能低下。誘發(fā)真菌感染。
[1] 蔡柏強.呼吸內科診療常規(guī).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35.
[2] 遲磊,劉海霞,趙文閣,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2):117.
[3] 彭如冰,周春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臨床肺科雜志,2010,15(6):859.
[4] 羅繼光,賴新平,余德,等.真菌性肺炎76例臨床分析.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8,11(7):979.
134300通化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呼吸內科
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并缺乏特異性,我們體會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是診斷的關鍵,如在應用抗生素的過程中,咳痰變粘稠、拉絲,不易咯出,口腔黏膜可見白色乳凝樣物,反復發(fā)熱,大劑量使用激素,特別是危重癥、高齡及全身衰竭,免疫機能低下者,一旦出現(xiàn)肺部感染征象,或原發(fā)病癥狀,體征加重,抗感染無效均應考慮深部真菌感染可能。應及時進行胸部X線和反復取痰及氣管分泌物作細菌學檢查以排除真菌感染可能,如發(fā)展為全身多部位真菌感染則預后險惡,本組1例干酪肺炎型肺結核合并隱球菌性肺炎及隱球菌性腦膜炎而致死。因此,預防真菌感染非常重要,做好以下5點可預防其發(fā)生:①嚴格掌握激素等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指征;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減少機械損傷,防止醫(yī)源性感染;③老年肺部感染者應減少或不用糖皮質激素和制酸劑,以避免真菌生長的酸性環(huán)境,同時做好口腔護理,減少口腔寄生菌;口腔黏膜PH值偏低時,可用5%碳酸氫鈉漱口;④必要時用氟康唑做預防性治療[4]。
臨床上一旦確診霉菌感染,應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上,根據真菌培養(yǎng)選用敏感抗真菌藥物治療,同時加強支持療法,可輸新鮮血漿等治療,應用免疫增強劑以提高免疫功能。目前較理想的抗真菌藥物為氟康唑,除曲霉菌外,對多數念珠菌敏感,肝腎毒性低,半衰期長,效果肯定,特別是在痰液中濃度與血漿濃度相近,更適合于治療肺部真菌感染。對氟康唑耐藥的念珠菌可選用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是目前治療危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但由于其腎毒性等不良反應,臨床使用受限。因本組病例基礎疾病重,治療效果不理想(考慮與原發(fā)病危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