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9)班 路程舒
母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題記
那天,因為忘了告訴媽媽放學的確切時間,我只好在校門口傻傻地等待。
天色,似乎并不太好。
勞碌一天的人們,也都在馬不停蹄地往家里趕。
此刻的門口,早就沒了剛放學那會兒的熱鬧,轉(zhuǎn)而是人跡寥寥的情景:幾位中年婦女,正站在電瓶車旁,默默地等待著她們即將放學的孩子。
天漸漸黑了。冬夜的寒風不期而至,使人不免哆嗦而間或感到陣陣刺肌。為了御寒,我趕緊把手插進口袋里,把帽子戴起來,又把脖子往下縮了縮。與此同時,我瞄了一眼那些等待孩子放學的母親,她們每個人身上都套著一件棉大衣,一手扶電瓶車,一手放在嘴上呵氣取暖……
我有點兒生氣了。媽媽呀,你怎么到現(xiàn)在還不來接我呢?想凍死我??!人家是母親等孩子,我是孩子等母親!我又看了那幾位母親,她們依舊靜默而似乎毫無怨言。唉!
說真的,我心里既羨慕那些孩子,又有點兒責怪他們:這都二十分鐘了,你們怎么還不下樓?太慢了吧?難道不知道你們的母親在這刺骨的寒風中已經(jīng)足足等了你們30分鐘嗎?
想到這里,我鼻子一酸,這不就是自己嗎?以前放學,我總是磨蹭個二三十分鐘才下樓。這一次,媽媽遲來了一會兒,我就如此抱怨不停,乃至心生怨氣,豈不是太自私了嗎?
再看那幾位媽媽時,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幾分敬意。
一位孩子來了,手中提了個大書包。他的母親看到他不是責備,而是趕快把他手中的書包接過來,又脫了自己的大衣,給孩子披上,動作溫情得叫人感到心酸。孩子沒有一絲愧疚,心安理得地往車座上一坐。
大概半個小時了吧,又一個孩子下樓了,他的母親很高興地迎了上去,幾乎和上一位母親動作一樣。只不過,這位母親又問了孩子為什么這么遲才出校門。
孩子半晌才答話:“問作業(yè)的!”
母親平和地問:“要這么長時間嗎?”
“關(guān)你什么事!快走,我都快凍死了!”
頓時,這樣刺耳的聲音,不可思議地傳進我的耳膜:孩子毫不體諒的話語,比這刺骨的寒風更讓人接受不了,甚至讓我這個旁觀者感到莫名憤怒!
這位母親的眼瞼,漸漸低垂下去,失望寫滿了她那布滿皺紋的臉。接著,她無奈地嘆了一口氣,便載著她的孩子走了。
凝望那些消失在夜幕中的身影,我心里感慨萬千:哎!同學,為了等待你放學,母親在寒風中無怨無悔地靜立了30多分鐘,難道都換不來你一句溫暖的回應(yīng)之音嗎?
母親終于來了,我三步并著兩步跑了過去。鉆進車里,打開車窗,我看了看仍然佇立在寒風中的其他幾位母親,心中不免矛盾糾結(jié):幾分敬意,幾分悲涼。
同學,別讓你的母親等太久!
[點評]小作者細膩的觀察是本文獨到之處。在寒風中等待母親發(fā)現(xiàn)了天下母親一樣的情懷——每一位母親是那么無怨無悔地愛著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任性、不滿。小作者通過真實的心理活動勇敢地進行了自我剖析:由埋怨媽媽到敬重媽媽。對其他兩位媽媽的刻畫分別運用了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行文富于變化。本文另一亮點是小作者巧妙地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突顯主題。刺骨的寒風中,那些媽媽們等候的身影溫暖了一個孩子的心靈,多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透過此文領(lǐng)悟人世間的一種最無私的愛——母愛。習作結(jié)尾呼吁同齡的孩子“別讓你的母親等太久”,發(fā)人深省,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