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春燕
(甌海區(qū)瞿溪鎮(zhèn)小學教育集團崇文校區(qū))
生活
——農村孩子識字的大舞臺
◆梅春燕
(甌海區(qū)瞿溪鎮(zhèn)小學教育集團崇文校區(qū))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思維能力、美感素養(yǎng)培育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系到讀寫開始的早晚和閱讀能力的高低。因此,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漢字是一種文化,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孩子的識字能力,加強孩子們的識字量呢?經(jīng)過半年的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讓“生活”幫助孩子識字,效果很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绷邭q的孩子,特別活潑好動,單純的課堂識字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生活識字環(huán)境,便能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讓他們盡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識字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1.校園環(huán)境,識字的搖籃
在農村學校里,識字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必須依賴于學校、教室。其一,學生一走進校門,漢字就會以各種鮮活的形式跳躍到他們的面前:校名、校訓、宣傳標語、課程表、班級欄目名……剛入學的學生對校園里的這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鮮有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孩子開開心心觀校園,在不知不覺中識字,既走近了校園,同時又在愉悅的氛圍中認識了與學校生活相關的漢字。其二,作為一年級的教室,在布置的時候考慮最多的就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識字教學:可以使教室中的每一樣物品上都寫上名稱?!昂诎濉薄伴T”“課桌”“凳子”“講臺桌”“窗戶”“玻璃”等,學生只要一進教室,這些字,就映入學生的眼簾,并且字物對照,一目了然。可在教室的墻壁上布置:識字成長樹、圖配字、兒童詩、關于字的故事、有趣的字謎、組詞接龍等欄目,讓教室的四面墻壁都在說話,讓學生在這種四面皆是識字天地的環(huán)境中浸潤。此外,我還把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校園走廊上的兒童詩墻和“我能行”的識字比賽結合起來,在熟悉新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背詩歌的同時認識大量的生字,做到了一舉兩得。
孩子們在課間、課后快樂輕松地識字,不僅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也增強了對學校的熱愛之情。
2.社會生活,識字的樂園
新課程提倡“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毙抡n標教材的編寫滲透了很多新的思想,如“我能”“我會”的思想,讓學生體驗生活的思想,靈活、開放的思想,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思想,等等。特別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教材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已有明白而又具體的“告知”,如“我在電視上識了許多字”、“我在大街上識了許多字”、“我在課外書上識了許多字”……這些都是向教師告知識字教學方法,都是在向教師暗示— —識字教學需要重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因此,上學期我教了《菜園里》這一課后,我就布置學生周末跟著家長買一次菜認識更多的菜名,回家后制作自己喜歡的蔬菜名稱卡,增加了識字量,提高了學習興趣。這樣既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擴大知識資糧,提高了識字能力,又養(yǎng)成了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好習慣。
3.課外閱讀,識字的天地
兒童通過各種渠道認的漢字需要運用,運用它們來閱讀;平時認讀到的漢字需要再現(xiàn),在運用中進行鞏固。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也是提高識字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生在自己喜歡的讀物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學得快,記得更牢。
(1)背古詩識字。把古詩抄在“學習園地”里,要求學生每周背一首古詩,每讀一首古詩,能認幾個生字。古詩瑯瑯上口,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不僅認識了漢字,也訓練了語感。
(2)在活動中識字。陶行知說:“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要與生活連在一起教?!弊R字與認物合二為一,是學生識字的好方法。在每次的春游和秋游活動中,學生會從中認識很多字。如這次春游活動,孩子們就認識了“草莓”的“莓”和“梅花”的“梅”兩字的不同之處;看過《西游記》的都認識“西游記”、“孫悟空”、“豬八戒”等漢字;會下棋的都知道“將、帥、士、車、馬、炮”等。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不僅玩得開心,又增長了見識,認識了許多新的漢字朋友。
(3)自主閱讀識字。除大家共同閱讀一本書《語文新天地》外,還要求學生每天至少閱讀課外書15分鐘,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認識一些新的漢字。為了鞏固課外閱讀效果,我設計了閱讀卡。
在多方互動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識字量大大增加,既鞏固了舊字又認識了新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把孩子每天閱讀的內容登記在閱讀卡上,每周檢查一次,評出“閱讀能手”。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鞏固所學的生字,在閱讀中發(fā)展語言,從而做到識字、閱讀、發(fā)展語言相互促進。
1.貼貼抄抄,收集文字
給家里的物品貼上標簽,把家打扮成“超市”。在教材規(guī)定要學習的漢字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物品的名稱:“床”“窗”“電話”“電視機”“熱水瓶”“電腦”……用標簽法來學習鞏固這些生字,學生既覺得有趣,同時也在實踐中,學習了讀音,掌握了字形,領會了詞意。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寫出物品的拼音,貼在家里的物品上。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地舉行一些活動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學。如教室的墻壁上布置“廚具超市”“家具超市”“電器超市”“玩具超市”,等等,讓學生在教室中說一說,寫一寫,貼一貼,比一比。
讓孩子記錄在自己身邊高頻率出現(xiàn)或實際生活中能寫的詞語,以此達到學習、鞏固漢字的目的。引導學生制作成“識字本”。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到的漢字進行剪剪、畫畫、貼貼,制作成圖文并茂的“識字本”,定期進行交流、展示,激發(fā)孩子的識字興趣。
2.玩玩談談,一顯身手
開學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個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大家課間休息時,互相認識,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學生在課堂中的識字時間是有限的,為擴展他們的識字空間,鞏固在課堂的識字率,我將教室里許多現(xiàn)成物品如課桌、門窗、凳子等分別貼上各自名稱的字卡,隨時讓學生看見這些東西而聯(lián)系識字;我還請學生制作了記錄卡,記錄自己認識的生字和詞語,跟同學交流,互相學習。這些訓練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是新鮮的,富有情趣的,孩子樂于參與,在充滿了快樂的氣氛中,孩子們既認識了大量的漢字,又結下了純真的友誼。
3.家長幫忙,寓學于樂
現(xiàn)在的孩子一回家,基本上是整天被關在家里,過著“獨立”的生活。為此,就可以安排家長幫助孩子。譬如,幫助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外識字任務,指導如何進行課外識字,督促和檢查老師布置的 課外識字的作業(yè),等等。這種“親子式”的識字寓學于樂,常常能夠起到教師所起不到的作用,效果也往往比平時的教導更理想。針對這種幫忙的活動,教師要定時對這些“互助”行為給予獎勵,如“最佳輔導員”“識字好伙伴”等榮譽。讓家長與孩子在這種濃濃的親情中酣暢淋漓。
郭沫若先生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鄙钍侵R的大舞臺,有人說:“學生生活范圍有多大,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毙抡n標大力提倡學生自主識字,在生活中識字。所以在識字教學中,也應該開放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從而主動地尋找更多的識字渠道。
[1]張云華.多形式 多方法 多渠道》.廣西教育,2007,(4).
[2]張旺,王家生.在游戲、生活情境中培養(yǎng)農村農村識字能力.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5).
[3]時光霞.淺談課外識字的方法和途徑.小學語文教師,2009,(2).
[4]章師亞.識字教學:幾多歡樂幾多悉.浙江教育教學,2007,(4).
[5]劉詠梅.多種途徑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安徽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