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南順 金春玉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毒癥患者逐年增長,呈上升趨勢,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液凈化方式。由于此類患者存在著嚴重的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障礙,特別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疾病本身和透析并發(fā)癥及經濟的影響,又大多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無助、憂郁甚至絕望。這些都直接影響血液透析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及透析的質量,因此護理工作復雜且難度大,現將臨床觀察及護理總結介紹如下: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22歲,平均58歲:血液透析每周2~3次,每次4~4.5 h。大多數為慢性腎衰、糖尿病導致尿毒癥,2例為多囊腎,1例干燥綜合征。
2.1 心理護理 由于該疾病患病時間長且不能徹底根治,家屬在漫長的護理過程中有某些不足時,易使患者產生失落感,對生活失去信心和樂趣,同時由于透析時間長,費用昂貴,加重家庭經濟負擔,生活治理能力下降,患者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表現為焦慮、憂郁、情緒低落、沉默寡言、意志脆弱、自控能力差等。因此,醫(yī)護人員要善于掌握每個透析患者的心理特點,根據具體情況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人生觀,理解人生的價值,并取得家屬的配合,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
2.2 飲食護理 營養(yǎng)不良是慢性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特別是老年透析患者,由于還存在著與年齡相關的消化功能及差及活動能力受限制等因素,更容易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1]。許多研究表明,營養(yǎng)不良是影響透析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它增加了透析的失敗率及透析患者的死亡率。所以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是維持生命的關鍵。
2.2.1 攝入足夠的蛋白質 血液透析可丟失一定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同時有促進蛋白異化作用,造成負氮平衡。因此,血液透析患者應比保守療法患者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蛋白質攝入量以1.2 kg/d較合適。如果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只有1.0 kg/d,營養(yǎng)不良將持續(xù)存在[2]。在質的方面,必須注意蛋白質的優(yōu)質化,2/3以上或80%應給予高生物價優(yōu)蛋白,如蛋清、牛奶、瘦肉、魚等動物蛋白。
2.2.2 攝入適量的熱卡 充足的熱量,能夠抑制蛋白異化并維持理想的體重。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推薦熱量攝入為33 ~35 kcal/(kg·d)[3],并根據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血脂濃度和勞動強度適當增減。如麥淀粉、土豆、山藥、芋頭等。脂肪攝入量一般為1.3~1.7 g(kg·d),應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比例在1.5以上的食物,如植物油。
2.2.3 維持水平衡 大多數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少尿或無尿,嚴格控制水的攝入,維持水平衡是預防并發(fā)癥、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透析間期進水過多引起水潴留,嚴重者可因循環(huán)負荷過重而死亡。透析中超濾過多會引起低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和肌肉痙攣。原則上每日進水量=尿量+透析超濾水量/透析間隔天數+500 ml。判斷水分限制的最好指標是體重的變動,兩次透析間期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5 kg以內為宜。患者應每天在相同條件下、固定時間內記錄體重和血壓,并定期檢查心胸比率。
2.2.4 限制食鹽攝入 患者能否遵守液體限制規(guī)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鈉的攝入量,因為鈉能潴留水分,鹽多產生口渴感,增加飲水量。如食物中適當地限制鈉鹽,可避免口渴,常自動減少飲水量,可防止水潴留、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透析中的并發(fā)癥。所以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來說,限鹽比限水更重要。食鹽量通常為3~5 g/d,(無尿者控制在1~2 g/d),同時還應避免高鈉食物,如咸菜、咸蛋、醬及各種腌制品。
2.2.5 限制鉀的攝入 應特別注意食物中的鉀。①避免高鉀食物,蔬菜、水果、堅果類、薯類、蘑菇、可可、巧克力、速溶咖啡等含鉀高,需特別注意。②降低食物中的鉀含量,可通過浸泡、煮沸、超低溫冷藏等方法除去食物中的鉀。③及時監(jiān)測血鉀濃度,并根據尿量隨時調整鉀的攝入量,以避免血鉀過高或過低。
2.2.6 減少磷的攝入 高磷血癥是引起腎性骨病和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的重要因素,也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所以在飲食中限制磷的攝取就極為重要。①低磷飲食是透析患者避免高磷血癥的第一步措施。磷主要存在于奶制品、蛋黃、動物內臟(心肝)、蝦仁、花生、堅果類、豆制品等食物中,注意適當控制;菜湯中含有溶解的磷,應少喝為佳。②為了保證蛋白質攝取量,在充分透析的基礎上服用磷結合劑也是防治高磷血癥的重要方法。
2.2.7 鈣的攝入 由于透析患者活性維生素D缺乏以及機體對活性維生素D作用抵抗,且飲食中限制磷的攝入,往往造成血鈣濃度偏低。應在嚴密監(jiān)測血清鈣磷水平條件下,給患者補充足夠的鈣劑和維生素D。
2.2.8 補充水溶性維生素 患者在透析中不可避免地丟失水溶性維生素,加上限制高鉀、高磷食物等因素,減少了水溶性維生素的攝入,應及時給予補充,特別是葉酸和維生素B。補充的主要方法是藥物。
2.3 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 血液透析過程中有可能會發(fā)生并發(fā)癥,而且發(fā)生迅速,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見的并發(fā)癥有低血壓,高血壓,失衡綜合征,心血管并發(fā)癥,熱原反應以及出血。
2.3.1 低血壓 因水鈉超濾過多過快,使血容量急劇減少而引起。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出冷汗、打哈欠、惡心嘔吐甚至意識喪失,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為防止患者透析過程中血壓下降,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控制超濾速度(<1L/h),透析期間控制體重增長(<2 kg)。②低溫透析(透析溫度35~36℃),同時使用可調鈉(高低鈉程序)聯合超濾程序(先快后慢)透析。③透析前暫停服降壓藥。④透析中避免過饑或過飽。⑤可給予0.9%生理鹽水或10%葡萄糖注射液等快速靜脈滴注,直至血壓恢復正常。⑥對合并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衰的高齡患者,可采用先單純超濾后透析的方法,以避免血漿滲透壓急劇變化引起低血壓。
2.3.2 高血壓 80%以上的尿毒癥患者有高血壓,可能與水鈉潴留、腎素活性增高有關。密切監(jiān)測血壓,如血壓升高可給予硝苯地平片5~10 mg舌下含服,一般20 min左右起效,同時可調低鈉值。
2.3.3 失衡綜合征 是常發(fā)生在透析過程中或數小時之后,輕者不必處理,重者可給予高張葡萄糖注射液、鎮(zhèn)靜劑及對癥處理。
2.3.4 心血管并發(fā)癥 ①心絞痛原因是因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其代償功能下降,不能適應HD中水和溶質急劇變化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山o予預防性吸氧,調低血流量至200 ml/min以下或改變HDF,伴有心衰、呼吸困難者,給予心電監(jiān)護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②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高血鉀、低血鉀、缺氧、心包炎、左室肥厚、缺血性心臟病、尿毒癥心肌病變等均可出現。若患者在透析中出現心前區(qū)不適、心慌、胸悶等予急查心電圖、吸氧,并根據不同情況做相應的處理,必要時終止血液透析。
2.4 血管通路護理
2.4.1 中心靜脈插管,要保持清潔、干燥,每日換藥,防止脫管、局部感染及導管阻塞。如有膿性分泌物或局部紅腫,應及時處理。
2.4.2 對于局部造瘺的肢體要注意保護,不要提重物,衣著勿過緊,不要在肢體上測血壓、輸液等,防止瘺管阻塞。透析結束時,按壓穿刺點15 min~30 min以防出血,以能觸到瘺口有博動為宜。透析期間,指導患者家屬做好內瘺的保護,有血管硬化者,可在透析24 h后熱敷,敷后用喜療妥外涂血管并輕輕揉,以利于血管軟化便于穿刺。患者每天檢查內瘺情況。如發(fā)現異常(震顫減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紅腫熱痛,盡快與醫(yī)護人員聯系,及時得到處理。
[1]嵇愛琴,葉朝陽.血液凈化基本知識問答.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出版社,2001:46.
[2]王質剛.透析手冊.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2:258.
[3]王質剛.血液凈化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