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麗
自2001年8月至2008年11月我院共收治不穩(wěn)定性浮肩損傷19例,采用手術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通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1例,女8例;年齡18~62歲,車禍傷15例,高空墜落傷2例,擠壓傷2例。其中肩胛頸骨折合并同側鎖骨骨折15例,合并肩鎖關節(jié)脫位4例。本組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損傷,其中顱腦損傷1例,頸椎損傷3例,肋骨骨折、血氣胸15例,肺挫傷6例,胸腰椎骨折4例,骨盆骨折1例,同側肱骨骨折3例,下肢骨折6例,腋神經、肩胛上神經不全損傷1例,臂叢神經損傷2例,肩袖損傷2例。傷后至手術時間4~14 d(平均8 d)。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處理危及生命的合并損傷,待患者全身情況穩(wěn)定后,限期行手術治療。19例均行手術固定,采用AO重建鋼板鎖骨及鎖骨鉤鋼板肩鎖關節(jié)。
1.3 評價標準及結果 經11~24月隨訪,骨折均愈合,無內固定失敗和骨折不愈合。按Herscovici標準評定肩關節(jié)功能,優(yōu)13例,良3例,可1例,差2例,優(yōu)良率84.2%。
2.1 術前護理
2.1.1 合并傷的觀察與護理 浮肩損傷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常合并其他器官的損傷,如胸腹腔臟器損傷,顱腦損傷、肺挫傷、肋骨及其他部位骨折、血氣胸以及臂叢神經和鎖骨下血管損傷等。護士應掌握浮肩損傷損傷的特點,密切病情觀察,每小時測量生命體征,注意患肢的血循環(huán)、感覺、運動情況,勤巡視病房,重視患者的主訴,不能單純從骨折考慮,還要考慮合并其他器官的損傷,判斷有無繼發(fā)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做到早發(fā)現(xiàn),及時報告醫(yī)生對癥處理。
2.1.2 心理護理 不穩(wěn)定性浮肩損傷患者大部分是突然受傷,傷后疼痛,肩部活動受限,情緒低落煩躁,擔心受傷后的生活及功能受影響,此時護理人員要做患者的心理安慰工作,關心體貼患者。向患者解釋及早手術,有利于伴發(fā)損傷的診治和護理,術后還可早期進行肩關節(jié)功能鍛煉,介紹醫(yī)生的高明醫(yī)術和現(xiàn)代發(fā)達的醫(yī)學技術及成功病例,使患者解除思想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2.2 術后護理
2.2.1 密切病情觀察 術后給予患者吸氧,密切觀察傷口滲血及引流管的情況,及時更換敷料,防止創(chuàng)口感染。注意觀察患肢皮膚的顏色、溫度、感覺以及腕部活動、手指的活動、橈動脈的搏動、毛細血管充盈等遠端血液循環(huán)情況,判斷患肢的末梢血循環(huán)是否良好。
2.2.2 體位及引流護理 手術后為了克服患肢下垂重力,以免形成剪刀肩,用前臂吊帶或三角巾懸吊前臂于胸前,將患肢屈肘90°位固定。一般術后應平臥位,在睡眠的時候,肩胛間最好墊一薄枕,保持雙肩后伸體位,避免患側臥位。同時經常查看引流管引流情況,以確保引流管不受壓、不打結,定時擠捏引流管,防止血凝塊堵塞,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質,引流管一般于術后24~48 h拔除。
2.2.3 功能鍛煉 術后麻醉清醒后,及時鼓勵患者進行握拳、屈肘、腕等動作的鍛煉。肩關節(jié)固定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凍結肩的發(fā)生,影響患肩功能。因此在術后麻醉清醒后,及時鼓勵患者進行握拳、曲肘、曲腕等動作的鍛煉,術后1 d在護理人員幫助下進行鍛煉,術后2 d可用健側手協(xié)助,在護理人員幫助指導下由被動向主動漸進,避免出現(xiàn)血管、神經再損傷或者影響內固定效果,患者對功能鍛煉過程中發(fā)生的每一個細微異常變化都相當敏感,因此,對患者宜實行個體化指導,以增加患者信心,盡快恢復各項功能。
浮肩損傷多由高能量損傷所致,損傷早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肺挫傷、血氣胸、腦挫裂傷、同側肱骨外科頸骨折及頸靜脈損傷等合并傷,做好內固定手術及三角巾懸吊、石膏繃帶外固定治療的康復護理,根據(jù)不同的治療方案指導患者功能鍛煉,術后護理的重點是觀察患者上肢血運、感覺,尤其要注意有無血氣胸或者肺栓塞的發(fā)生,鼓勵早期活動。多與醫(yī)生溝通,根據(jù)醫(yī)生的要求個體化指導功能鍛煉,避免因操之過急影響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或由于暴力鍛煉導致骨折移位或者內固定失敗。
[1]馬迪迪,杜顏玲,劉英.不穩(wěn)定性浮肩損傷的圍手術期護理.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7):103-104.
[2]徐紅革,袁自生.浮肩損傷的手術治療.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15(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