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升 劉全森 岳世昌
液氣胸為胸外科常見疾病,其中自發(fā)性氣胸,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惡性、結(jié)核、炎性、低蛋白滲出性胸水等較常見。治療上除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外,一般多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術,過去傳統(tǒng)方法是用較粗硅膠管經(jīng)肋間閉式引流。我院自2010年10月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微創(chuàng)閉式引流術48例,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現(xiàn)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液氣胸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16歲~67歲,平均38歲,單純氣胸12例,液氣胸26例,單純液胸10例。
1.2 材料 新鄉(xiāng)市駝人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一次性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單腔16 g),無菌引流袋和引流瓶。
1.3 方法 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平臥位。穿刺點選擇:氣胸患者選擇鎖中線2肋間,液氣胸,液胸患者選擇腋中線第7肋間,特殊患者可在B超定位下選擇,常規(guī)用0.5%碘伏消毒3次皮膚,2%利多卡因5 ml局麻,試穿出氣體或液體,用中心靜脈導管進行穿刺抽吸出氣體或液體,經(jīng)導管送入彈性導絲10 cm~15 cm,拔出穿刺針保留導絲,應用擴張器擴張穿刺通路,中心靜脈導管經(jīng)導絲擴張后通路置入胸膜腔10 cm~15 cm,退出導絲,接無菌引流袋或引流瓶,應用3 m透明敷貼固定導管。液胸患者第一次引流量不超過800 ml,必要時可用生理鹽水10~20 ml日二次沖洗中心靜脈導管,以防管腔堵塞。
1.4 拔管指征 自覺無癥狀,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稱,引流管通暢,水封瓶無氣液溢出,水柱無波動,24 h引流量小于50 ml,顏色淡黃色,復查B超或CT胸膜腔無積氣,胸膜腔少量積液或無積液,即可拔管。
48例患者穿刺一次性成功,無胸膜反應、復張性肺水腫,未發(fā)生胸膜腔感染,無胸膜腔積液不能盡早盡快抽出,而形成胸膜肥厚粘連、包裹,甚至膿胸等并發(fā)癥[1],其中3例氣胸患者,引流經(jīng)負壓吸引后氣胸消失,無需重新置管[2],3例患者導管出現(xiàn)凝固堵塞,2例經(jīng)胸膜腔穿刺后治愈,1例經(jīng)重新置管治愈。
3.1 引流管護理 由于引流管易扭曲、折疊、受壓或未及時搓擠,管腔易被凝血塊堵塞,故用10~20 ml生理鹽水日二次沖洗中心靜脈導管,并且應時常檢查管道是否通暢。
3.2 疼痛處理 疼痛一般是由于引流管與胸膜腔摩擦壓迫肋間神經(jīng)所引起,本組僅有1例,口服非甾體止痛藥物緩解。
3.3 皮下氣腫處理 患者劇烈咳嗽導致胸內(nèi)壓急劇升高使胸腔內(nèi)氣體沿管壁進入皮下。本組2例經(jīng)引流管負壓吸引后治愈,無需重新置管。
3.4 肺不張 取半臥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勵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咳痰,避免劇烈咳嗽,及時翻身拍背,也可用呼吸訓練器,或鼓勵患者吹氣球,利于肺部復張。
采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優(yōu)點:①操作簡單,費時短,只需一個人操作即可。②組織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少容易耐受,可反復穿刺,拔管后創(chuàng)口愈合好,瘢痕小、美觀,達到微創(chuàng)目的,患者愿意接受,尤其適合年老體弱或胸肌發(fā)達者。③氣體和液體引流均可受到有效控制,引流是在緩慢可控制下進行,不會因引流過快、過量出現(xiàn)肺水腫,縱膈擺動等不良反應。④帶管時患者可自由活動,外出活動檢查時不需夾管,日常護理方便,不影響正常生活,患者易于接受。⑤中心靜脈管組織相容性好,管細柔軟,對機體組織刺激較小,可長期滯留。有研究證明,中心靜脈導管并不比傳統(tǒng)胸管更易發(fā)生堵塞,兩者治療成功率也相當[3]⑥手術要求低,器械簡單,便于攜帶。
微創(chuàng)胸腔閉式引流-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液氣胸是一種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安全、不良反應小、治療效果可靠,患者易于接受,優(yōu)點明顯,符合當前微創(chuàng)治療治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韋美進,張海鳳.中心靜脈導管在胸腔積液患者應用中的護理.柳州醫(yī)院,2009,22,(2):109-110.
[2]Sahin V Vnlu M,Akkaya A,et al.The value of small-hore catheter thoracostomy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ions.Respiration,2001,68(5):501-505.
[3]易建華,張茂,沈偉峰,等.中心靜脈導管和傳統(tǒng)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創(chuàng)傷性血胸的對照研究.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8,11(8):85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