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黃淮學院社會管理系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社會主義國家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高類型的國家,不僅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實行法治的國家。法制社會的實現受到公民法律意識現代化水平的影響,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舞臺的后備之軍,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所以,了解當代中國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現狀,培養(yǎng)具有較高的現代法律素質的大學生群體,對中國法治社會的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大學作為其學生最后的象牙塔,這意味著其步入社會的關鍵時期,面對著社會的諸多誘惑,及其復雜的社會關系,等都要求著大學生要有強大的自我保護意識?,F今,大學生因缺乏法律素質,防范意識和能力較差。據調查,大學生在面對被欺騙,威脅等自身權力被侵害時,大多選擇忍氣吞聲或息事寧人,卻不會拿起法律武器討回公道。作為我國未來社會的棟梁,中華民族騰飛的希望,這些現象不得不讓我們對我國法治現代化的進程提出質疑,而扭轉這一局勢就需要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并能夠將它們付諸自我保護的實踐。在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普遍低下的情況下,是很難運用好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的。所以,只有儲備豐富的法律知識作為保護自我的武器,另外,法律素質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大學生的政治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所包含的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方式等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法律素質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大學生人格得以健全的規(guī)則保證和檢驗尺度;是其人格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高智商學生卻因違法而由“人才”變成了罪犯。備受各界關注的7·28跨省搶劫殺人案,其罪犯羅吉軍和卓科竟曾是某知名大學學子,而他們的作案動機則僅僅是為了獲取創(chuàng)業(yè)第一桶金。這一事例充分說明,法律素質教育對學生成材的重要性,羅吉軍和卓科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如果還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質,知法、懂法、守法的話,他們將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前途無量,而他們的行為實在讓人心痛。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犯罪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這不得不讓我們對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問題深思,不得不讓我們給予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yǎng)問題應有的重視。
法律素質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綜合性概念,涉及法律信仰、法律意識、法律知識、法律情感、法律行為等各個方面,法律素質是作為社會個體存在的人在法律知識占有、法律知識運用以及法律意識等方面所具有的素質。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會自覺維護法律。
當前在一些大學生的潛意識里,法律僅僅是約束別人的條條框框,并沒有把它看作是維護每一個公民合法權益的“護身符”,法律學習意識不強,對新的法律精神了解相對滯后。雖然,現在高校開設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但其乏味的滿堂灌,以及中國數年來形成的以考試來衡量學習能力的傳統(tǒng)應室教育模式,使學生對其失去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致使學生到社會上成為法盲;忽視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忽視依法做事的要求。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yǎng)不應是僅僅停留在課堂這有限的空間內,不應當只停留在記憶和背誦的層面上,不應讓他們成為一個裝藏知識的“容器”,成為虛設,不應讓其知識成為美麗的外衣,華而不實。
另外,中國人治社會所強調的權力至尊導致人們對權力的崇拜,特權意識在中國社會中無處不在。盡管改革之后,中國已進入了法制的軌道。然而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社會還需一段漫長的過程。由于歷史等多種因素及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立法不夠完善,法律監(jiān)督漏洞較多。而現實社會中,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司法不公、知法犯法的現象大量存在,尤其是現在不少黨員干部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貪贓枉法、循私舞弊、行賄受賄現象普遍,特權之風盛行,“人人平等”僅限于口號,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形成?,F今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齡普遍較低,因此大多的大學生其心理與生理年齡都未成熟,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沖動的行為,如大學生李征殺人,一口氣殺7人,釀成4死3傷的悲劇,這7人里,除3人與其有“一些小恩怨”外,其余4人均為無端遭難,云南大學2000級學生馬加爵因打牌被疑作弊,一怒錘殺四名同學;原系貴州電視大學直屬分校二教部學生王文德,在學校因賭博發(fā)生爭執(zhí)將他的兩名同學殺死;廣州市海珠區(qū)某著名高校的大一學生,與其他兩名同伙制造了一起血案,在學生公寓里將自己的好友殺死,而出發(fā)點是因賭球欠下巨債想綁架勒索錢財,等等。而這些犯罪的起因僅僅是因為其自身的不成熟,感情用事,用極端來處理恩怨,急功近利,才使其悲劇的發(fā)生,在法律上表現了其幼稚性。
社會環(huán)境是大學生法律素質提高的一個大環(huán)境,直接影響大學的校園環(huán)境以及大學生的個人法律意識形成。當今社會信息化高速發(fā)展,報紙,電視,網絡等傳媒的高速發(fā)展也為法律知識的宣傳提供了平臺,同時,也為公民更好的行使權力,監(jiān)督等提供了公開,透明的窗戶。因此,執(zhí)法、司法人員樹立民主法治的價值觀并以此來公正執(zhí)法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大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法律知識,從而成為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催化劑。
高校應優(yōu)化其教學模式。法律知識的學習僅僅局限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學與用相結合,其知識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魅力,因此,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的演練,旁聽案件審判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法律在社會實踐中的巨大作用。這既是學習法律的過程,也是他們參與法律實踐的過程,使學生學以致用,增加其對法律的重視,總之高校應當始終將法制教育擺在重要的地位 。大學的法制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培。讓他們在社會的大學里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接受法律的潛移默化的熏陶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制意識。
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中的學生社團,利用社團宣傳普法教育,以及為學生提供免費的法律事務咨詢處,解答在校生遇到的疑難問題,使其學生更好的了解法律、認識法律。同時,還可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還可以:組織學法小組,播放,展覽有關法律教育資料、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有獎征文等活動,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教育作用,使法律成為自己行為的內在動力。
社會主義法律精神貫穿于我國法律體系的始終。大學生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基本內容。只有認真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法律修養(yǎng),才能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做一個執(zhí)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才能成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才能肩負起人民的重托,完成歷史的責任。
[1]顏小冬.轉型時期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思考[J].
[2]王云.論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J].
[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
[4]周金戀.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新途徑[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