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p>
(大慶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黑龍江 大慶 163712)
當今的中國青年一代,是富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一代。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是一個人是否真正適應社會,一個青年是否順利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標志。什么是社會責任感,怎樣看待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在現代多元價值觀念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和培養(yǎng)?無論是從和諧社會建設的角度,還是當代青年發(fā)展的角度,都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社會責任感不僅是現代社會對公民的一種基本要求,是和諧社會中每一個社會個體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一個人健康社會化和科學融入社會的重要內容及必備條件。社會責任感的養(yǎng)成,有利于青年從道德人格、能力發(fā)展、政治修養(yǎng)等方面促進自我完善與成才。
我們?yōu)樗素撠?,為集體負責,為社會負責,是文明社會公民的必修課程,尤其是對于青年而言,具備社會責任感至關重要,我們說青年的概念有基礎性,是說一個國家、民族、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在于青年,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發(fā)展基礎階段在青年時期。歷史上,無數有作為的杰出人士,都是在青年時期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從小家走向大家,從小我走向大我,自覺地把自我的發(fā)展成長與一種事業(yè)、與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聯結在一起。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青年能否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于青年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培養(yǎng)。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從不同的角度重視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尤其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青年群英會殷切期望當代青年“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拓、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新一代”。
我國經濟體制持續(xù)深刻變革,社會結構變動深入復雜,利益格局調整廣泛深遠,思想觀念變化激烈尖銳,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沖擊。這一切都給主流價值的傳播,特別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帶來了新挑戰(zhàn)。在一部分青年中的確存在責任感缺失的現象,如網絡中出現所謂的“啃老一族”、“瀟灑一族”、“網癮一族”等,這不僅給青年的發(fā)展帶來了新問題,也不斷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對青年成長成才意義重大。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一定要緊密聯系實際,認真研究當代青年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從人的發(fā)展角度去確立教育目標,把社會責任感教育融入青年的社會性發(fā)展需求之中?;仡櫼酝膫鹘y(tǒng)思想道德教育不難發(fā)現,多年來我們習慣于把正確的價值體系作為一種理念和思想傳遞、灌輸到青年中,并在不自覺中把青年作為傳輸先進價值體系過程中的一個被動的客體,主流價值觀的教育與青年自身社會性發(fā)展的需求相脫離。因此,社會責任意識的教育,關鍵是如何將這些抽象的、理論性的、與青年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的理論轉化為他們的切實需要,成為他們樂意接受、能夠理解的東西。這不是方法的問題,而是涉及整體教育觀念和價值的思考和轉變,其核心是將主流、正確的價值體系與青年成長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把社會責任意識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青年自身道德發(fā)展的需要。
其次,價值、行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體,化“強制性的觀點灌輸和行為制約”為“全面的人生發(fā)展輔導”。對一個人來說,社會責任感等價值觀念絕不是孤立單一的。但長期以來,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在社會上,我們都習慣把青年的道德教育簡化為道德價值、倫理、觀念、信條的傳遞與灌輸。即使注意到行為的重要作用,我們大多數時間里也習慣于使用限制、規(guī)定、懲戒等手段。應該看到,這一代人,他們享受了父輩從未經歷過的物質成果,必然也就形成了同父輩完全不一樣的物質態(tài)度;他們在思想解放的寬松空氣中呼吸,自然就更加重視自我的發(fā)展,追求自由和獨立;他們經受著快速發(fā)展的高科技的沖擊,必然視野開闊、思維敏捷、蔑視權威、崇尚創(chuàng)新。一定意義上說,他們比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更重視人性體驗,發(fā)展也會更加全面。在社會性發(fā)展上,價值觀念、行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體,是這一代青年學生發(fā)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其內在成長的必然選擇。在社會責任感教育中,情感是一個關鍵要素。培養(yǎng)激發(fā)對祖國、人民、勞動、科學的正面情感;對損人利己、愚昧無知、好逸惡勞、驕奢淫逸等的抵制情感以及表達、調整、激發(fā)等情感能力,同樣是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
作為當代青年應該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應該正確判斷世界發(fā)展趨勢,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深切關愛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不負時代重托,肩負歷史使命,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上,建設祖國、報效祖國,這是我們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而具體的體現。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會責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動力,社會責任感是實現理想的條件。理想與責任是互相聯系的,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能激勵我們自覺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就要從具體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具體的活動中培養(yǎng)。作為一個社會成員,一個團隊成員,每個人既享有一定的權力,又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既從社會中獲取,又要為社會奉獻。權力與責任和義務是統(tǒng)一的。每個成員應該發(fā)揚團隊精神,培養(yǎng)集體觀念,自覺承擔責任,履行義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以誠信做人的要求,督促社會責任感的樹立。誠信是一條做人的基本原則,是人與人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砝碼,“言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無信患作,失援必斃”,“能信不為人下”,“大丈夫以信義為重”,“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人的誠信要求越來越高。
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感。青年要把個人前途與祖國的命運聯系起來,把個性的發(fā)展與社會要求聯系起來,把職業(yè)的選擇與祖國需要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成才目標符合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興祖國、強國富民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利國利民的前提下,實現個人事業(yè)的最大價值,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我們的共同使命。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珍惜學習機會,鞏固專業(yè)思想,提高責任意識。從我作起,從現在作起,從點點滴滴作起。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使青年中社會責任感向高境界發(fā)展。在培養(yǎng)自我責任意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集體主義能夠培養(yǎng)青年的人生態(tài)度,能夠激勵人的社會責任意識。集體主義是以社會主義集體為價值目標,以個性發(fā)展為前提的。它可以密切集體與個人的利益關系,增強個體的主人翁責任感。然而個體對社會,個體對他人的責任離不開人的自我責任意識。個體對自我的責任意識,是個體對社會、對他人有責任感的內在基礎。
青年要艱苦創(chuàng)業(yè)。使社會責任感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要努力掌握履行社會責任的本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上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也時有抬頭,這對青年的思想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一些人重視自我設計、自我實現,淡化了社會責任和集體觀念。青年應該轉變就業(yè)觀念,認識到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還很不平衡,還有許多貧困地區(qū)和艱苦行業(yè),特別是西部地區(qū)有著廣闊的就業(yè)空間,尤其是山村地區(qū)還需要大批的專業(yè)人才。光輝的事業(yè)在等待青年人開拓振興,偉大的時代在呼喚青年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了明天的事業(yè),我們青年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各種專業(yè)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