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憂傷的一角
中國近年來固然取得一些成績,但我們的一些國人朋友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過于盲目自信了,甚至我們能看到有一種“虛驕之氣”在開始滋長。中國其實還有許多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就還是一個“跛足巨人”。這里不考慮那些吸引世界的高端精神信仰和文化的發(fā)展,而只是考慮社會的“底線”。這里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的“底線生存”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一是社會的“底線倫理”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
談到生存的底線,我們看到還有一部分中國人在基本的生存線上掙扎,還得不到符合人的身份的起碼生活條件;或者說為了得到這種生活條件,就得冒生命的危險或從事身心俱疲的勞作。而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權(quán)利也還得不到充分的憲政和法治的保障。
然而,比起這些災(zāi)難來,更讓我們感到沉痛的可能還是道德底線的被突破。有人要跳樓,在圍觀的眾人中,竟然有些人喊出“跳啊、跳啊”,結(jié)果這個人真的跳了;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劫持少女,少女多次求救,竟無人援手;運油大卡車出了事故,竟無人去搶救司機,而是紛紛去趁機哄搶燃油;還有不時出現(xiàn)的暴力事件和暴戾傾向,輕易地剝奪了他人的、最后也有自己的生命。尤其是這一年來發(fā)生的系列殺童案件、殺親案件,更讓人感到觸目驚心和無比哀傷。
這里我們就要談到反省的問題了,不僅是個人的,也是國人的自我反省。底線生存其實歸根結(jié)底也是底線倫理的問題。聽憑一些人處在底線生存的狀態(tài),本身就說明我們的底線倫理出了問題。而讓一種自我反省能力在我們的心中蘇醒,讓一種同情和理解的能力在我們的心里壯大成長,讓一種對于底線倫理的常識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共鳴,是我們解決社會底線問題的前提。而在這方面,我們的自我反省能力是處在怎樣一種狀況呢?
在這里至少存在兩個反省方向上的不足。一是盡量就其大而言,我們的反省是否也具有世界眼光、人類氣度?或者是否完全開放和自由?
另一個方向則是盡量就其小而言,我這里只說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一些生活的細節(jié),但卻是真實的事情,比如名校幼兒園演出,家長拍照,總是有一些家長會擠到臺前,不顧擋住了后面坐著的孩子的視線。人們的日常生活乃至日常幸福都是由細節(jié)構(gòu)成的,如果小節(jié)不注意,大事未嘗不會同樣處理。
如果說對現(xiàn)實的生存和道德問題的關(guān)注是第一層次的憂傷,對自我反省能力缺乏的關(guān)注則是第二層次,亦即更深層次的憂傷了。因為,如果我們有后一種反省能力,我們就能充分意識到并立即著手解決前一層次的問題。然而,我們有可能處在一種“自大狂”或者只是對外人憤怒的狀態(tài)之中而不自知。
這里特別強調(diào)的一個問題是,當我們強調(diào)政府責任的同時,又不能寄望于一個全能政府或全權(quán)政府。因為一個能夠什么都給你的政府,也會是一個能夠什么都拿走的政府。政府要極其慎重地使用暴力,也要極其慎重地施予“恩惠”——這“恩惠”其實也是取之于民的。所以,我們要更多地將希望寄托于我們社會、寄托于我們自己,而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也必須實行法治而非人治,放手讓社會或民間的力量成長起來,在可以自我治理的領(lǐng)域內(nèi)充分自治,讓公民有一種人們應(yīng)該具有的獨立性——公民責任和權(quán)利意識可以在這種獨立性中得到最好的發(fā)育。
【何懷宏《南方周末》2011-1-1】
欄目主持:葉靜